平平淡淡才是真,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晃眼的花架子,朴实的课堂,大气中流动着一股灵气,这就是李老师的语文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课文较长,课文的背景与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学生的理解很难达到一定的深度。当听说李老师要在公开课执教它时,我愣了,更多的是佩服。我相信李老师的实力。果然,一如既往的朴实,一如既往的大气。这次我们的语文教研活动主题“在阅读教学中,夯实学生的读写基础”。怎样将习作与阅读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是难点。长期以来,我们重视阅读教学,也努力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可是,学生的习作能力还是不尽如人意。李老师的课堂给我们做了很好地诠释。以下就是我的几点听课收获:
1、习作方法指导贯穿整堂课。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是本文要求学生掌握的难点之一。李老师抓住李大钊的言行的句子让学生体会李大钊的精神,更在学习中强化了前后照应写法的学习。
2、学以致用,及时运用。学习了前后照应的习作方法,李老师在作业中给学生提供平台,让学生进行实践。
3、因材施教,照顾全体。学生的能力不同,教师如果一刀切,就会让一部分学生失去信心。李老师不管是课堂的提问还是作业的布置,都能兼顾所有的学生。
心有多大,路就有多远。这是李老师课堂中的一句话,希望我们能和李老师一样在平淡中体味语文教育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