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每年夏季是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高发期,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尤其爱对宝宝“下手”。 提到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很多宝爸宝妈瞬间“脸盲”,因为这两种疾病实在是太像了,撞脸指数高达99.99%。 ![]() 『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 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 正确预防 及时应对 就能给宝宝全方位的保护 如何区别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 “ 传播途径是相似的 两种疾病传染性很强,传播途径多种多样,只要携带有相关病毒就可成为传染源,主要有以下途径: ![]() “ 病原体有交叉 ![]()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就是“表兄弟”关系,都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 疱疹性咽峡炎病原体种类很多,以肠道病毒中的柯萨奇A组病毒(CV-A1~6、8、10、22)、疱疹病毒、EB病毒较多见。 手足口病常见的是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 ,其中EV71型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的主要病原体。 “ 症状类似,但疱疹位置有区别 疱疹性咽峡炎 ![]() 临床症状: 反复高热,高热时可发生惊厥; 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 口腔可出现针尖大小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 疱疹多见于扁桃体前,一般其他部位不出现疱疹。 ![]() 手足口病 临床症状: 口痛、厌食和发热; 口腔黏膜疹:粟米大小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 常见于手掌、足底、臀部,疱疹呈圆形或椭圆扁形凸起,米粒到黄豆大小不等。 “ 引起重症的几率不同 从症状来说,疱疹性咽峡炎来势凶猛,虽然可能合并细菌感染,但较少引起严重并发症。 有关部门统计,手足口病患者有1%几率感染并发症,尤其是三岁以下的儿童,常见有心肌炎、肺水肿、脑炎等,往往危机生命;若家长发现患儿有发热、手脚疱疹,及时就医。因此,从并发症来看,手足口更危险。 ![]() “ 预防方法也是相似的 不管是手足口病还是疱疹性咽峡炎,最重要的还是要做好预防措施: 1.在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流行期间,不要去人群集中的地方; 2.家庭地面和桌、椅、床、柜、门把手等各种物体表面应做好卫生清洁; 3.儿童卫生应注意勤洗手、洗澡,勤换洗衣物,勤晾晒被褥,婴儿奶嘴、奶瓶煮沸消毒 20 分钟后使用,儿童玩具定期清洗; 4.每天开窗通风至少 2~3 次,每次不少于 30 分钟; 5.目前已经有肠道病毒 71 型 (EV71) 灭活疫苗了,可预防由 EV71 病毒感染引起的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和脊髓灰质炎样的麻痹等,可以减少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的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 6.肠道病毒 71 型 (EV71) 灭活疫苗的接种对象为 6 月龄至 5 岁儿童,基础免疫程序为 2 剂次,间隔 1 个月,目前是否需要进行加强免疫暂未确定。 宝爸宝妈注意注意 其实,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在病程早期是比较难区分的。不过不要紧的呢,学会预防和掌握宝宝发病后的正确处理方法更重要哟。 撰稿 | 急诊科郑印; 审核 | 赵慧主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