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字闲谈(31) “法”的字源及演变

 昵称503199 2024-12-14
图片

“法”的字源及演变

一般来说,我们日常使用的汉字它们的来源在其字的本身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痕迹可以推理出它们的来源,但也有一些字很难看出来,但它们不是看不出,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与简体字的出现将它们原本的“古字”写法进行了一些更改,我们去聊这些字的时候就要去追溯它们本来的样子,再去进行一个解读,今天的“法”字就是如此。

法的古字写作“灋”,其意思古往今来并没有发生过太大的变化,一直是指法律、法令,有时特指刑法后来由“法律”义引申出“标准”“方法”等义。

图片

金文中的“法”字

“法”字最早见于西周金文,字形由三个部分组成——氵(水)”、“廌(zhì)”、“去”。“水”代表公平的意思,要像水一样不偏不倚,无论在哪个角度都是水平的。而“廌”则代表古代的一种神兽——“獬豸(xiè zhì)”,这种神兽长得像鹿,只有一只角,它生性刚正不阿,天然能知道谁对谁错,遇到人与人发生矛盾时就会用角去抵触有错的那一方,见人斗则触不直,闻人论则咋不正,因此用它来作为公平的象征再好不过了。“去”代表的意思说法不一,《说文解字》中认为这是去除坏人的意思,也有资料认为这是由一个人和盛水的器皿组成,是强调执法公平的。还有一种意思认为“去”字的部分上面指人,下面指穴居口,以人离开来表示去的意思,“廌”、“去”二字一起理解就像是“廌”向有罪之人走去的样子,象征辨别是非对有罪之人做出惩罚。这三中说法不管哪一种是对的,都代表着“法”的公平,也可以看出造字者殷切的期盼。

图片

清 铜鎏金獬豸摆件

图片

金文“法”的另一种写法

“法”字的演变也很有意思,秦统一文字后,小篆的写法还是和大篆时期相差不大,但到了篆书后期隶书出现,有的人就因为“廌”的写法太过复杂所以只用了“水”和“去”的写法,就有了我们现在常见到的“法”字大概的模样。

图片

秦代李斯的“法”字

图片

《北大汉简》中的“法”字

法”的古今释义

《说文解字》:【卷十】【𢊁部】方乏切(fǎ)

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

法,今文省。

佱,古文。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部】 法

古文:佱、灋、𣳴

《唐韵》方乏切。《集韵》《韵会》弗乏切,竝翻入声。《尔雅·释诂》:法,常也。《释名》:法,逼也。逼而使有所限也。《礼·月令》:乃命太史守典奉法。注:法,八法也。

又制度也。《礼·曲礼》:谨修其法而审行之。

又礼法也。《孝经·卿大夫章》: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

又刑法也。《书·吕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

又象也。《文心雕龙·书记篇》:申宪述兵,则有律令法制。法者,象也。兵谋无方,而奇正有象,故曰法。

又效法也。《易·系辞》:崇效天,卑法地。

又执法,星名。《史记·天官书注》:端门次东第一星为左执法,廷尉之象。端门西第一星为右执法,御史大夫之象。

又姓。《后汉·法雄传》:齐襄王法章之后。

又《韵补》叶敷弗切,音拂。扬子《太玄经》:阳气高县厥法,物仰其墨,莫不被则。

又叶芳未切,音废。欧阳修铭:奕奕明堂,万邦从祀,岂无臣工,为予执法。

【巳集上】【水部】 灋

《玉篇》:古文法字。注详五画。《说文》:刑也。平之如水,故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故从廌从去。《周礼·天官·太宰》以八灋治官府。

现代释义: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受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的总称,包括法律、法令、条例、命令、决定等:合~。犯~。变~。军~。婚姻~。绳之以~。依~治国。

方法;方式:办~。用~。土~。加~。这件事没~儿办。

标准;模范;可以仿效的:~帖。~书。取~乎上。

仿效;效法:师~。~其遗志。

佛教的道理:佛~。现身说~。

法术:作~。斗(dòu)~。

姓。

指法国:~语。~文。

法拉的简称。一个电容器,充以1库电量时,电势升高1伏,电容就是1法。

“法”的演变及古代书家的字

图片
图片

邓石如《篆书千字文》  篆书  清代

图片

《衡方碑》  隶书  东汉

图片

王羲之《此事帖》  草书  东晋

图片

欧阳询《行书千字文》  行书  唐代

图片

魏碑《元瑛墓志》  楷书  北魏

图片

文徵明《真赏斋铭》  小楷  明代

图片

·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