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行书不仅笔法丰富多彩,结构更是打破常规,给人以光彩夺目之感。其主要的有以下几点: 1、左倾。据专家统计,米字行书左倾的字占70%,这是前无古人的现象,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大胆的创新。关键是他的左倾字增强了动感和音乐般的旋律,使行气更加贯通,富有柑榄般的韵味。如“过、夏、薇、转、陪”。 2、右倾。米字行书虽然右倾的字不多,但在作品里面起到调节平衡的作用,增强行气的曲线美和流动性。 如:“能、梁、与”。 3、错位。米字结构的另一个特征是左右结构的“错位”,把本来并列等高或相差无几的位置拉上或拉下,增加跌宕跳跃的风姿,增强了字的动感和意趣,咀嚼有味,而且这类字比较多。 如:“源”字拉高原字,“歌”字拉高欠字,“憐”字拉大拉长右部份。“仕”字拉高士字,“却”字拉下右耳旁,“对”字拉下后部分,“浮”字拉下孚字,“行”字拉下右部分 “我”(图78)字的斜钩出锋时有意重顿,使得钩法独步天下,令人意外而又在情理之中。 “话”(图79)字放大言字旁,比右边的“舌”还略宽。“好”字左边女伸展,右边的“子”收敛。” 5、改变笔顺。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点是改变笔顺,行书为了增强气息,改变楷法笔顺古已有之,但米芾又有所增加,随遇而变,独出机巧,并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效果。 “時”(图83)字最后写寺上面的一竖,“青”字最后写青字头的一竖,里字最后写一竖“里”“盡”“画”字最后写上部的一竖, “書”(图84)字最后写上部的一竖。 6、疏密有致。清代书法家邓石如称:“字划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北宋的米芾早已深谙其道。请看米芾的处理。如“雪”、“菱”、“宁”“夏”等字中宫笔画紧密甚至重叠,而向四周伸展的笔画非常疏朗,显得虚实相间,生动有情。此外,根据字的本身特点,在疏密关系上做了恰如其分的处理。像左右结构的字并未“平分秋色”,左疏右密的字 “辞”(图86),“难”,“溪”。左密右疏的字如:“戏”“点”“转” 7、开合有度 “开”顾名思义就是分开、开放的意思,这个“合”则是聚拢、回收、收紧的意思。在书法创作中有“开”就有“合”,二者是矛盾对立的又是统一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这也符合我们传统文化中的阴阳理论,一幅好的书法作品一定是阴阳和谐的。一个字在作品中的开合是因其在作品的位置决定的,所谓因字赋形,随势赋形,就是指这个字的上下左右的关系决定处理它的开合程度。米芾是这方面的经典性大师。如第一个“夏” (图5),上下开中部合,而第二个“夏” 则是上合下开。再如第一个“秋”写得很开张,第二个“秋”则相对厚重收拢。这是章法处理的艺术审美决定的。关于章法处理后面再作详细分析。 米芾打破常规的写法还有很多,这和他的审美理念和多才多艺是分不开的,他善于把大自然美的物象巧妙地表达于笔下,融合于书法艺术之中。 他是一位开创“米点山水”画风的大画家,在他的字中就不免看到一些他借用中国画的笔法迁移到书法中,使他的字既独具匠心,别具一格,令人赞叹不已,却又功力非凡,耐看难学,这也是诸多学米而意志不坚者中途打起退堂鼓的因素之一。 |
|
来自: WXG06313ORC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