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戏图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个重要题材,主要描绘儿童嬉戏、玩耍的场景,既体现了人们自古至今对孩童的无限关爱与期望,又表达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无限憧憬和祝愿,自古以来寄托了人们对子孙繁盛的美好愿望。 
翘盼福音 婴戏图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长沙窑的釉下彩绘瓷上,但真正形成规模并广泛流传是在宋代。宋代婴戏图技艺精湛,审美追求“尚真”,为后世了解宋代社会生活,尤其是儿童的真实状貌提供了宝贵的图像资料。明清时期,婴戏图在瓷器上更为流行,内容多样,以婴戏莲、放风筝、放花炮等多见,小童天真烂漫,姿态各异,雅趣可爱。 
竹报平安 婴戏图的题材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节庆活动:宋代婴戏题材绘画中,有许多与节庆活动相关的作品,诸如与春节有关的《百子嬉春图》、《九九阳春图》等,与端午节有关的《端阳婴戏图》、《重午婴戏图》等。这些作品大多包含一定的象征寓意,或盼多子多孙、多福多寿,或表达去灾辟邪。 生活场景:宋代的婴戏题材绘画中也有一部分侧重于日常生活的描绘,这些作品多体现一种平淡、祥和、亲切的感觉,没有矫饰和夸张,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如《浴婴图轴》表现儿童洗浴的场景,《婴儿狸奴图》以盛夏的庭院为背景,描绘了一婴儿休息的场景。 模仿戏曲:婴戏图中还可以看到表现孩童模仿戏剧的场景,多为皮影戏或傀儡戏,生动形象地体现出儿童喜好模仿的特性。如《婴孩弄影戏图》表现的就是婴孩玩皮影戏的场面,《傀儡婴戏图》、《骷髅幻戏图》则描绘了悬丝傀儡戏的表演。

吉祥有余 婴戏图的艺术特色技法多样:婴戏图的绘制技法多样,包括刻划、印花、绘画等。不同技法呈现出的婴戏图各具特色,如刻划技法线条流畅自然,印花技法层次分明、构图匀称。 形象生动:婴戏图中的儿童形象生动可爱,情态各异。无论是玩耍、嬉戏还是争吵,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充满了童趣。 寓意深刻:婴戏图不仅描绘了儿童的生活场景,还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如“百子图”寓意子孙生生不息,“婴戏莲”则寓意连生贵子、子孙绵延。

鱼鸢凌空 
争球嬉戏 
五乐齐鸣 
春闹花灯 
迎春灯会 
空竹狂舞 
辞旧迎新 
喜迎佳节 
爆竹除岁 
辞旧迎新 
消暑纳凉 
消暑同乐 
老鹰捉鸡 
蒙瞎同乐 
童戏无穷 
乐在其中 
其乐融融 
蔽蒙稚趣 
春风得意 
戏球共乐 
天高地阔 
婴戏毽舞 
羽毽飞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