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商隐滞雨长安时写下一首小诗,短短四句,便抒发出无尽的愁苦!

 云端书馆 2024-12-27 发布于河北

自古以来,情感的需求让我们时常感到孤独。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因素便是作客他乡。

尤其在古代,交通和通讯的不便,让作客他乡的人备受孤独。

所以在诗人的笔下,便有了一首首表达羁旅情思的千古诗篇。

下面李商隐的这首《滞雨》,就是写诗人滞雨长安客居,夜深灯残,独客无伴,而辗转思乡的情状。

《滞雨》

李商隐〔唐代〕

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

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

这首诗的大意是:

久雨不止,只能留滞在长安之夜,独对黯淡的残灯,客子更触绪生愁。

我向往着的故乡,美丽的云水之地;怕的是归乡之梦,不宜于这个清秋。

唐文宗大和六年,李商隐到唐朝京城长安应考,被考官贾餗所憎,未能及第,返回太原幕府。

大和九年,因悼念崔戎,再次进京。此诗大约作于诗人留京之后。

首句交代时间地点和缘由,意思是说,下雨了,今夜只好滞留在长安。

“滞”字体现雨下得久,突出夜的漫长。诗人归心似箭,但偏偏又碰上似乎永无休止的连夜雨,给人一种无法排遣的无奈、凝重之感。

次句写羁旅客愁之深。残灯”,以见愁深夜长。“独”,以见孤寂无依。

诗人入仕后曾几次任过京职,并数度携家室寓居长安。

他在京城原不乏亲友同僚,此时竟有如许孤寂的 “客愁”,

可知不只家室远隔,而宦游失意之憾,亲朋冷落之痛自在言外。

前二句平平道来,含思凄婉,颇富包蕴。

三句是虚写,是故乡在云水相接的苍茫辽阔之地吗?

是故乡有云重水复遥远的阻隔吗?

还是故乡根本就不存在于现实,

而只在自己如行云流水般飘渺的乡思中吗?

这句体现了诗人特有的朦胧性,表达了诗人客居他乡时的思乡之情。

四句是直抒感慨,语似直切,实则含蓄。

在诗人眼中,秋就是愁,在满目愁景的季节,在满怀愁绪的梦中,即使回到故乡,还不是一样愁苦,不做归乡梦也罢!

其实,这样的梦,在任何季节做都是“不宜”的。诗人在此说“不宜”,其实是“最宜”,有正话反说,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渴望。

全诗以“滞”为诗眼,以连绵不断的秋雨让诗人滞留长安起笔,借助夜雨、残灯的意象,自然而生思乡之愁,

再用云的缥缈,水的灵动,象征故乡乃美丽理想之地,营造一种虽朦胧却真切的感觉。

此诗短短二十字包含多少层次曲折:一层滞雨难归。

二层旅夜独愁,而家室远隔,宦游失意,亲朋冷落自在言外。

三层遥想故乡行潦遍地,欲归不能。四层是醒亦愁,梦亦愁,进退两难。

五绝小诗能包蕴如此丰富复杂的感情内容,用语却明白畅晓,句意间的承转连接又极自然,使全篇浑成一体,显示了义山诗高度凝炼的艺术功力。

【声明】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立即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