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读的是郑建业老师2022年的新网师十佳生命叙事。 开头引入的是泰戈尔先生的一句话:“所有的苦难,都是为了让我们的灵魂觉醒。”刚好题目里也有“灵魂觉醒”这个短语。 紧接着以罗胖跨年演讲中提到的故事,圈出“勇于战胜困难”。这还是个题目有关,“在承受苦难中”。 原来,开头可以把这篇文章为什么取这个题目解释清楚。 郑老师以“最简单的音调需要最艰苦的练习、经历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来自山谷与心间的回声以寂寞的镰刀收割空旷的灵魂”四句作为小标题,分别简述了自己在新网师关于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课程中五次授课的磨练、承担教师成长学术带头人组织教材研发的煎熬、参与教师专业阅读与专业写作课程的坚忍。 每一件看似简单的事,背后都有人付出了我们想象不到的苦难。2022年,我刚好选修了郑建业老师主讲的“教师专业阅读与专业写作”课程,有幸成为作业批改员,和郑老师成为了微信好友。对于我初次写出的粗糙课程综述,郑老师并没有指责,只有耐心指导。我看到他在负责课程上的游刃有余、坦然自若,其实郑老师背后付出了很多努力。 最重要的写作框架,我发现郑老师全文都是以泰戈尔先生的诗歌来做为铺垫,开头有,各个小标题有,连结尾还有,这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套环,感觉层层递进。 再看第一部分下的四个小标题,也大有深意。“积累了丰富的课程建设与管理经验、淬炼了自己在新网师管理与学习的专业性、提升了自己专业写作的理论与实践能力、真正感悟到了生命成长的价值与意义”。先是积累,再是淬炼,随后是提升,最后是感悟,同样是环环相扣。 磨炼、煎熬、坚忍,不就是郑老师对待苦难的态度吗?他虽然承受了苦难,但也激发了他的灵魂觉醒。难怪郑老师的生命叙事是十佳。生活中有苦难,关键是如何面对。 郝晓东老师曾说过,生命叙事是对自己过去一年来亲历的生活加以梳理,选择,整合,贯通,反思,从而在一种基于自身亲历的现场感的叙述中,把生活的真实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又能在具体偶然多变的事件中透析种种关系,解析现象背后隐藏的真实,从而使自己的生命故事焕发出理性的光辉和智慧的力量,探寻到生命的意义。 郑老师的这篇生命叙事主要以新网师学习生活为主体,可是我今年把新网师的学习摆在了次要地位。为什么没有了前两年的勇猛精进状态呢?真的是因为工作压力还是生活的琐事呢?其实,更多的是自己的惰性太强。给自己找了很多不深入学习的借口。我一年也遭遇了一些困境,自己是如何面对的呢?即使到现在也还没有解决这个困境,但是我是以什么态度对待的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