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落实“美育浸润行动”的举措之一,美育浸润学科教学可谓意义非凡。本文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强调数学美的价值导向,聚焦重庆两江新区金山学校教育集团臻美数学工作坊的实践探索,以及在此引领下区域学科美育的审美化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进而得出美育浸润学科教学的双向价值。一起来看他们的实践—— 美育浸润学科教学是落实“美育浸润行动”的重要举措。美育不仅关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更在于通过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与“人格完美和谐”。因此,建立学科美育具有重要价值。学科美育则是学校美育实施的重要渠道,也是通过美育浸润学科教学进而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遵循美育特点,是以美育人独特的方式,而“美育浸润学生”“浸润教师”“浸润学校”的具体落点之一,就是美育浸润学科教学。即通过挖掘学科本身美的构成因素来充分发挥美育功能,提高美育实效和质量,同时提高整个教育和各个学科教学的质量。在当前小学各学科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升。包括教学方法单一,侧重于知识的灌输和应试技巧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学科之间缺乏有效的整合与融合,导致学生的知识体系碎片化,难以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教学评价单一,过分强调考试成绩,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综合能力的评价。上述问题导致课堂抽象无感、枯燥无味,缺乏美的生动和感染力,进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压力。而数学是一门高度逻辑化和符号化的学科,它依赖于公式、定理和证明构建知识体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上述问题更为突出。美育浸润学科教学的功能,一是通过学科教学中的美育元素,学生能够学会欣赏学科中的美,培养对美的感知力和鉴赏力等能力。二是提升教学效果,美育的直观性和感性特征有助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知识的内化。美育的融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三是激发想象和创造,与学科教学中的创新思维培养相辅相成。四是促进跨学科融合,通过美育浸润,学科之间可以相互借鉴补充,促进五育并举、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了数学美的价值导向,将“欣赏数学美”作为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这一理念的提出不仅是对数学本质深刻理解的体现,也是对数学教育审美功能的重视。事实上,数学教学本身就充满了美的元素和美感,具体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美育浸润能够帮助学生发现数学中的美。在数学的世界里,美无处不在。几何图形的对称美、数列的规律美、方程的简洁美……这些美不仅体现在数学的形式上,更蕴含在数学的内在逻辑和深刻哲理之中。同时,通过美育的引导,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的本质和规律,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其发展过程就是一部追求臻美的历史。201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宣布每年的3月14日为“国际数学日”。π作为国际数学日的象征元素,不仅代表着数学的精确与美丽,同时承载着追求完美的深刻内涵,也体现了人类追求精确、完美的臻美精神。因此,将数学视为臻美,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的本质,更能够激发我们对数学美的热爱和追求,为数学教学实践提供丰富的素材和深刻的启示。臻美思维是一种遵循美的规律,对尚不完美的对象进行加工、修改乃至重构的高级认知过程,旨在追求客观事物外在形式和内在本质结构的完美。臻美数学作为学科美育的一个具体实践领域,旨在通过挖掘数学学科中的美学元素,以臻美思维为导向,引导学生发现并欣赏数学中的美,进而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臻美数学不仅关注数学知识的传授,更注重数学美的呈现与体验,力求在数学教学中实现知识与美感的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重庆两江新区金山学校教育集团的臻美数学工作坊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审美表述进行了梳理,同时对课程标准中关于数学内容的审美知识点进行了梳理,并结合有关数学发展史著作中关于数学的结构美、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等进行了提炼,整理出了小学数学知识美一览表。臻美数学工作坊采用审美化教学策略和模式,深入挖掘数学学科内部蕴含的丰富审美元素,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数学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追求完美的进程。通过这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数学审美教育活动,数学之美得以被充分展现与深刻体验,从而成为滋养学生审美素养的宝贵资源。臻美数学工作坊的教育实践显著提升了学生的数学审美感知力、想象力以及臻美意识,同时也极大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工作坊还注重浸润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致力于实现理性与感性、身体与心灵的和谐统一。为实施臻美数学教学,臻美数学工作坊在小学阶段遵照视点结构教学原理构建了一套基本的教学模式(见图1),以确保美育理念能够有效融入数学教学之中,并对此教学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
本实验分为实验班和对比班。实验班采用臻美数学教学模式上课,对比班采用常规模式上课。实验内容为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找规律—重复”。教学结束之后,现场进行笔试和口试。笔试的题单、口试的录音均由三位教师进行打分,取平均分。最后使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实验班学生在课堂参与度、情感体验度、思维灵活度、概念准确度等方面有显著效果。 该工作坊不仅专注于数学学科的审美探索,更以其创新的臻美数学教育理念为引领,对语文、道德与法治、科学、体育与健康等多个学科的美育发展具有辐射和带动作用。以数学工作坊为基础,吸纳了多学科成员,进一步对义务教育语文、道德与法治、科学、体育与健康等学科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审美表述进行了梳理(见表1)。在臻美数学工作坊的引领下,区域学科美育积极探索审美化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推动美育浸润学科教学价值的实现。一是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围绕一个跨学科主题,如“探索'规律’之美”“解密重庆'桥都’”等,组织各学科教师共同设计教学方案,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活动。通过跨学科主题教学,学生可以全面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交叉点,同时体验不同学科中的美。二是开展项目式学习:以项目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过团队合作、自主探究等方式完成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还能够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和美的愉悦。三是开展艺术融合教学:将艺术元素融入学科教学中,如通过绘画、音乐、舞蹈等方式呈现数学公式、科学原理等。艺术融合教学能够打破传统学科教学的界限,让学生在欣赏和创造艺术的过程中感受学科之美,同时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美育浸润学科教学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美育功能,提高美育质量,还有利于挖掘学科内在的审美因素,激发学科学习的内在动机,实现形式美感与逻辑美感的统一,提高学科教学质量。通过美育浸润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同时,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美育素养,还教学以有感、有趣、有美的本来面目,推动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美育浸润学科教学可以结合智能技术,探索创新出更多臻美教学方法,通过美育浸润学科教学,赋予各级各类学校教学改革创新的生机与活力。(作者罗建华系西南大学教育博士生,重庆两江新区金山学校党总支副书记,小学数学教研员,臻美数学工作坊主持人;赵伶俐系西南大学美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