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义光认为扃鼎之鼎字或鼎字。一般认为扃鼎是扛鼎的意思。此词出自仪礼。《仪礼·士冠礼》:“若杀,则特豚载合升,离肺实于鼎,设扃鼎。或在大门口悬吊盒装肺实曰扃X,不是放入鼎中。 1985年8月,榆社县城关村民在县城东北三角坪取土烧砖时,发现1件青铜剑,后交县博物馆收藏。 此剑保存较完整,锋刃锐利。柳叶形剑身,中起脊,断面呈扁菱形。菱形窄格。柄两端呈喇叭形,圆首。通长45.2、身长36.2、首径3厘米(图一、二)。剑身后半部一面有铭文2行24字。释文为:“工吴王股发訾谒之弟季子肵扃后余厥吉金甸曰其元用剑”(图三)。刻工精细,书法整齐端庄。 吴王股发剑的铭文字体奇特,与一般金文迥异。现将其大意浅释如下。 “工吴王”,工吴即勾吴,亦即吴。有吴王铭的铜器已多有发现。 .“股发”,指吴王寿梦长子诸樊。诸樊之器已有发现,铭文作“股发间反'②,据此“股发'当为诸樊无疑。 “訾',通疵。《说文》:“疵,病也。 “谒',《说文》:“谒,白也,从言曷声。”段注:“广韵曰:'白,告也。”《礼记·典礼》:“问士之子,长,曰能典谒矣。”郑洼:“谒,请也。以事请告也。'剑铭“谒”,即请告之意。 “肵',《仪礼·特牲馈食礼》:“佐食升肵俎'郑注:“肵,谓心舌之俎也,郊特牲曰肵之为言敬也,言主人之所以敬尸之俎。.”“羞燔者受加爭所。”“肵俎在羊俎之北,亦西肆。'由此可知,'肵'乃指所俎之礼。 “扃“,《仪礼·公食大夫礼》郑注:“鼎扛,所以举之者也。”《仪礼·士冠礼》:“若杀,则特豚载合升,离肺实于鼎,设扃鼎。'贾疏:“云设扃鼎者,以茅攪鼎,长则束其本,短则编其中。'有关“设扃鼎'的记载,《仪礼》中屡见。设扃鼎,是一种陈鼎之礼。 “甸”,《周礼·春官宗伯》:“言甸人读祷,付练祥,掌国事。”《仪礼·士丧礼》:“重木刊凿之,甸人置重于中庭。'“丈夫踊,甸人徹鼎巾待于昨阶下。”“丈夫踊,甸人徹鼎。'甸释为甸人较为确切。 综上所述,此剑铭文大意为:吴王诸樊得了疾病,请告弟弟季子,为他祈祷福祥,求得永贞,免去灾难,行所俎之礼并陈设扃鼎后,制作了这把剑,甸人读祷肆说,这是他的元用剑。 春秋以来,列国分立。战国时期文字的地域性日益明显,汉字形体变化纷繁复杂,有偏旁的省略、增繁和更易,有字形的讹变、辅助性的笔画,以及地域性特点等働。吴王股发剑的铭文较为突出地反映了这些特点。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