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个月PSA水平不太稳定,时高时低,是不是癌症复发了? 下午和老杨出去打乒乓球,回来后大胯酸痛不已,难道是骨转移了? 对于正在接受或已完成前列腺癌治疗的患者来说,日常生活中的任何不适都可能引发内心的焦虑,让人怀疑是否病情出现了进展。因此,觅健科普君今天就要和大家好好说道说道“有关复发转移你最应担心的事”。 01 牢记这两大复发高峰期 在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手术后,患者的生化复发时间平均为33.3个月(范围:3-127个月)。数据表明,术后第一年、第三年和第五年的生化复发率分别为9.67%、21.50%和31.70%[1],呈逐年递增趋势。 NO.1 第一个高峰期 前列腺癌患者在治疗初期面临较高的复发风险。数据显示,复发的第一个高峰期通常出现在初次治疗完成后的半年内,尤其是在根治性手术(如前列腺切除术)后约3个月时达到峰值[2]。这一时期的复发情况被视为评估手术根治效果的重要指标。如果患者在术后3个月内出现转移,通常表明手术未能完全清除癌细胞,从而未能实现预期的根治目标。 NO.2 第二个高峰期 第二高峰期通常出现在治疗后的第2-5年之间,中位时间为3.51年[3]。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前列腺癌患者复发的概率将逐渐降低。如果癌症患者在接受五年监测后未出现复发,可初步认为该患者已基本达到临床治愈状态。 通常而言,前列腺癌复发的时间越早,表明患者对治疗的反应较差,这进一步意味着在疾病控制和治疗方面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以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为例,早期诊断并接受治疗的患者,其5至10年的生存率可高达90%-95%;而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则相对较低,约为30%[4]。这一数据从侧面突显了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02 出现这3大症状务必警惕 骨痛 前列腺癌细胞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是骨骼系统。早期骨转移通常表现为间歇性的轻微疼痛,这种疼痛在休息后可以得到缓解,然而,随着病灶的逐渐扩大,疼痛将变得更为剧烈且持续不断,此类症状往往提示癌细胞可能已经扩散至骨骼,预示着疾病的进展或复发[5]。 当骨骼损伤较为严重时,还可能出现病理性骨折。特别是当椎骨受到侵犯时,可能会对脊髓造成压迫,进而导致神经功能障碍,甚至出现截瘫的风险。因此,对于前列腺癌患者而言,一旦出现持续性或加剧的骨痛,应立即进行影像学检查,以便及时确认是否存在骨转移,并尽早调整治疗方案。 尿路症状 在前列腺癌复发并发生转移的情况下,随着肿瘤的逐渐增大,会对尿道产生压迫,从而引发一系列尿路系统的临床症状,如尿频、尿急、尿流变细或中断,甚至可能出现排尿困难及疼痛。 此外,若癌细胞侵犯尿道或输精管,可能导致血尿或血精症,表现为尿液或精液中出现血液成分。 体重骤变 根据研究显示,前列腺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与其体重指数(BMI)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具体而言,BMI在25.0-25.9 kg/m²、30.0-34.9 kg/m²以及≥35.0 kg/m²范围内的患者,其死亡风险相对较高。此外,研究还发现,BMI每增加5 kg/m²,前列腺癌特异性死亡率可增加高达20%[6][7]。如果患者在短时间内持续出现无法解释的体重骤降,这可能是前列腺癌复发或转移的警示信号之一。 此外,肥胖已被确认为前列腺癌复发的高风险因素。相关研究表明,脂肪组织能够分泌多种促进肿瘤生长的因子。对于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的前列腺癌患者,其生化复发率分别为17.3%、21.1%和30.8%[7]。该数据清晰地表明,随着体重的增加,前列腺癌复发的风险亦显著上升。 03 防止复发转移,我们应如何做? 定期复查 在根治术后的恢复期间,患者需定期监测PSA水平,建议每1-3个月进行一次检测。通常情况下,当PSA值低于0.02 ng/ml时,可视为体内PSA已降至无法检测的水平。若术后一年内PSA水平持续维持在此范围内,则后续随访可调整为每3至6个月进行一次PSA检测[8]。 此外,患者还应注意自身整体健康状况的变化,包括但不限于逐渐加重的乏力感、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及贫血等症状。一旦发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进行全面检查。 生活改善 研究证实,保持乐观的心态、良好的营养摄入以及适当的体育锻炼,对于维持人体免疫系统处于最佳状态具有重要意义[9]。这些因素不仅有助于充分发挥抗癌活性,还能加速康复过程并有效预防疾病复发。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多与家人和朋友进行沟通,共享丰富多样的正餐。此外,积极参与患者群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患者可以在社群中分享自己的困扰,获得他人的帮助和支持。 审批编码:CN-150517 声明: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支持,仅供疾病教育时使用,不用于任何推广目的。如有任何问题,请咨询医疗卫生专业人士。 责任编辑:觅健西柚
[1] 马帅军,张景良,苏醒,等.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生化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22,43(1):35-39 DOI:3760/cma.j.cn112330-20210722-00388 [2] Shore, N.D., Moul, J.W., Pienta, K.J. et al. Biochemical recurrence in patients with prostate cancer after primary definitive therapy: treatment based on risk stratification. Prostate Cancer Prostatic Dis (2023). https:///10.1038/s41391-023-00712-z [3] Brodowsky, E. C., Sood, A., Butaney, M., Majdalany, S. E., Stephens, A., Corsi, N., Piontkowski, A. J., Rakic, I., Jamil, M., Dalela, D., Peabody, J. O., Rogers, C. G., & Abdollah, F. (2023). Time to second biochemical recurrence as a prognostic indicator in postprostatectomy patients who undergo salvage radiation therapy: An RTOG 9601 based post hoc analysis. The Prostate, 83(1), 64–70. https:///10.1002/pros.24436 [4] Lin, J., Nousome, D., Jiang, J., Chesnut, G. T., Shriver, C. D., & Zhu, K. (2023). Five-year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late-stage prostate cancer: comparison of the Military Health System and the U.S. general population. 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128(6), 1070–1076. https:///10.1038/s41416-022-02136-3 [5] Archer Goode, E., Wang, N., & Munkley, J. (2023). Prostate cancer bone metastases biology and clinical management (Review). Oncology letters, 25(4), 163. https:///10.3892/ol.2023.13749 [6] Rivera-Izquierdo M, Pérez de Rojas J, Martínez-Ruiz V, et al. Obesity as a Risk Factor for Prostate Cancer Mortalit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 of 280,199 Patients. Cancers. 2021; 13: 4169. [7] Cao Y, Ma J. Body mass index, prostate cancer–specific mortality, and biochemical recurrenc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Cancer Prev Res. 2011;4: 486-501. [8] 许晖阳,王道虎. 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生化复发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 实用医学杂志,2016,32(16):2767-2769. [9] 叶定伟.前列腺癌患教手册[M].2021 [10] 卢凤,LU,Feng,等.运动锻炼与前列腺癌关系研究进展[J].中国性科学, 2017, 26(5):4.DOI:CNKI:SUN:XKXZ.0.2017-05-00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