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的六经分类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分类的目的不是仅仅为了分类而分类,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学习和方便应用。 第二、经方的六经分类从一开始就走入了误区,包括一些名医大家在内。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大家都想当然地认为一个经方只能是一个经的处方。 以栀子干姜汤为例。其实这个汤既是太阴方又是阳明方。是太阴阳明合病的处方,现在硬要把栀子干姜汤归入到一个经里去,就会发现,栀子干姜汤单独归入哪个经都是不正确的。 又比如柴胡桂枝汤。有的归于少阳经了,但实际上这个处方也可以归于太阳经,因为里面有桂枝。所以呢,大家只要不硬把处方非归于一个经,那么所有的争论就嘎然而止了。 第三,以我目前的水平,还无法把所有的经方都——正确归经,我只把有把握的告诉大家。 第四,按我说的方法把经方归给以后,可以在学习和应用时起到极大的帮助。 下面开始讲如何分类 1、凡是含有麻黄的都归太阳经。《伤寒论》14方次, 《金匮要略》23方次。如麻黄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麻黄各半汤、麻黄升麻汤,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葛根加半夏汤、葛根汤、《千金》三黄汤、《古今录验》续命汤、越婢加术汤、《千金》麻黄醇酒汤、小青龙加石膏汤、越婢汤(加减)、防已黄芪汤(加减)、甘草麻黄汤、还魂汤、桂枝去为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射于麻黄汤、麻黄加术汤、麻杏以甘汤、麻黄附子汤(即麻黄附子甘草汤)、越婢加半夏汤桂枝二热婢一汤、桂枝芍药知母汤、乌头汤,当然了,像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这两个汤就都是太阳经的方,又都是少阴经的方。这样来分类,大家就不用争论了。而且分类之后很有好处。 当我们临床遇到一个病人既有太阳经的症状,又有少阴经的症状,同时,又无汗的情况下,就可以在这两个处方里选一个方来治疗,并且,这样选出来的方,效果往往很理想。窦某,女,39岁。患哮喘十几年了,每因天气降温或者天气寒冷而发病。这一次发病时六经病诊断如下: (1)恶寒,无汗,哮喘,胸闷。 (2)精神差,休息差。 (3)脉沉迟。其它经正常。 显然这个病人有太阳病,又有少阴病。太阳病里无汗选麻黄,少阴病里选附子。于是我选了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9g,细辛9g,附子9g,三剂。 喝药后用微汗法(喝药、喝稀粥、盖被子),结果,钻进被窝三十秒身上就出微汗了,哮喘就停止了。以后吃药不再取微汗了。吃三天药后改桂附地黄丸常吃。 (二)凡是含有桂枝的方剂归于太阳经。桂枝这味药《伤寒论》43方次,《金匮要略》56方次。 如:桂枝甘草汤、桂枝加桂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桂苓五味甘草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茯苓甘草汤、茯苓泽泻汤、麻黄汤、麻黄加术汤、大青龙汤、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续命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越婢一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桂枝芍药知母汤、甘草附子汤、桂枝附子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乌头桂枝汤、桂枝汤、小建中汤、《千金》内补当归建中汤、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桂枝加葛根汤、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千姜汤、四逆散(加减)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风引汤、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桂枝加黄芪汤、炙甘草汤、温经汤、新加汤、泽漆汤、桂枝人参汤、黄连汤、桃核承气汤、鳖甲煎丸、桂枝茯苓丸、厚朴七物汤。 未完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