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光流淌,岁月静好,安之若素,在不平静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平静。 静静地站在山脚下,望着那一片片郁郁葱葱的竹林,脚下清澈的溪水静静地流淌着。静静地坐在山顶的大石之上,听着一阵微风吹过竹叶发出的一阵阵琴声般的响声,是大自然宁静的心声。静静地仰望着蓝天白云,找到那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天空。 1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静,在《说文解字》的解释是“静者,审也”。只有内心安静下来,才可以更好地审视自己。可以说,静是我们认知的来源和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且看古人的智慧总结。 诫子书 【作者】诸葛亮 【朝代】三国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原文大概的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是通过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就不能确立自己的志向,不内心平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而才干需要勤奋学习积累。不学习就无法扩展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志向就不能使学业成功。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浮暴躁就不能修养性情。一旦年华老去,意志消沉,就会变得枯朽颓废,大多不能为社会所用,只能看着自己困守穷困的住所,到那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诸葛亮可以说是智慧超群,他所写的这篇《诫子书》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众多名人家训中的千古佳作。文章围绕着一个“静”字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表达出静之一字的重要性,勤学立志,修身养性都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是个人修身立志的基石,读来发人深省。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宁静致远,追求的是心静则气定,气定则神闲,方能修身养性。修心就是为了修身,通过静心修行,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修养,培养高尚的品德。 正如古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而修身则需内心平静,勤学立志,修身养性,才能发挥自身的才干。 2 在喧嚣中迷失,在安静里自得。 当今社会中,我们的生活充满着繁华喧嚣与浮躁不安,有着太多的欲望与诱惑,让人迷失自我。也有太多的人,为了生活,为了碎银几两,疲于奔波劳碌,面失去了自我。 在这个喧嚣尘世间,守住内心的宁静,获得内心片刻的安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份宝贵的心境,能让我们捕捉到生活中瞬间的美好。 生活在这个尘世间,生活难免有起有落,。得“静”则安,它能让我们以从容淡定的姿态面对一切挑战。 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时偶尔会有独处的时候,静处时,不用顾虑别人的情绪,此刻自己只属于自己,回归一个安静自在的环境,静静地做一件自己喜欢做的事,静静地思考,那是一种莫大的福气。 请静下心来,沉淀自己,一切就都水到渠成。 请点个赞,诸君共勉!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