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草

 手提书斋 2025-01-22

甘草    209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生于干燥草原及向阳山坡。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山东等地区。

【别名】国老、粉甘草、甘草梢、甘草节。

【性味归经】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

【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主治: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用法用量】煎服1.5—9g。生用药性微凉,可清热解毒,蜜炙药性微温,并可增强补益心脾之气和润肺止咳作用。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切厚片,干燥。炙甘草:将甘草片加入炼熟的蜂蜜与少许开水,拌匀后稍闷,放锅内炒至深黄色和不粘手时,取出晾凉(每50kg用炼熟蜂蜜12.5—15kg)。

【化学成分】根和根茎主要含三萜皂苷。其中主要的是甘草甜素,又含黄酮素类化合物:甘草苷元,甘草苷等,还含香豆精类化合物:甘草香豆精,甘草酚等,又含生物碱:5,6,7,8-四氢-4-甲基喹啉等,还含甘草苯并呋喃,B-谷甾醇等,另含甘草葡聚糖GBW。

【药理作用】①抗肿瘤作用。②抗病毒、抗炎作用。③预防哮喘的发作,还减少了运用激素的不良反应。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毒理作用】

1.甘草毒性甚低,但如长期服用,能引起水肿血压升高。甘草水浸膏小鼠LD50静脉注射为1.9432±0.467g/kg,腹腔注射为6.8466g/kg,皮下注射为7.8192g/kg。甘草浸膏小鼠皮下注射的LD100为3.6g/kg,死因为呼吸麻痹,甘草甜素小鼠皮下注射最低致死量为1g/kg,甘草次酸小鼠皮下注射的LD50为308mg/kg,小鼠腹腔注射LD50为760mg/kg。甘草次酸给小鼠1次腹腔注射的LD50为101mg/kg。

2.用甘草水煎剂给豚鼠连续灌胃6周,每日用量2g/kg,观察其慢性毒性。结果给药组动物体重比对照组略有增加,但未出现浮肿;实验期间无死亡,脏器重量检查仅肾上腺重量稍有降低,为长期给药由于甘草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所致。甘草次酸可抑制豚鼠甲状腺功能,有降低基础代谢的趋势。

【配伍效用】

甘草配伍蜂蜜:甘草炙用,温中补虚、缓急止痛;蜂蜜甘润,补中缓急。二者相须为用,其补中缓急之功效更著,用于治疗中虚胃脘时时作痛者。

甘草配伍桔梗:甘草生用,清热润肺、泻火解毒利咽;桔梗开宣肺气、利咽祛痰排脓。二者合用,共奏宣肺润肺、解毒利咽、祛痰排脓之功效,用于治疗热毒上攻之咽痛、喉痹;肺失宣降之咳嗽吐痰以及肺痈之胸满胁痛、吐脓腥臭。

甘草配伍绿豆:甘草甘平,清热解毒、益气补虚、调和药性、解百药毒;绿豆甘寒,消暑、利水、清热解毒,亦为解毒之良药。二者伍用,其解毒之功效更著,用于治疗多种药物中毒、鱼蟹等食物中毒以及暑热烦渴等症。

甘草配伍蒲公英:甘草生用,解疮毒;蒲公英苦寒清热解毒。二者合用,其清热解毒之功效更著,用于治疗外科疮疡肿胀疼痛属阳证者。

甘草配伍人参:甘草甘平益气力缓;人参甘温大补元气。二者合用,其益气之功效更著,用于治疗脾胃虚弱之食少乏力、大便溏泄等。

炙甘草配伍生地黄:炙甘草甘温益心气、通血脉;生地黄甘润、滋阴养血、通血脉。二者相使为用,有益心气、养阴血、通血脉之功效,用于治疗心气、心血不足之心悸、气短、舌淡少苔、脉结代等症。

【方剂选用】

1.肺结核:生甘草18g,煎至150ml,分3次口服,每日1剂。

2.防治疟疾:甘草、甘遂各等份,研末混合,用时取0.5—1.0g,用棉花包裹成环状,放置脐窝中,外用胶布固定,四周贴紧,每次贴药1—2天,若在发作前3小时贴药,当天即可控制发作。

3.低血压:甘草、五味子各6—12g,茯苓15g,每日1剂,分2次煎服或泡茶饮。

4.心律不齐:生甘草、炙甘草、泽泻各30g,水煎早晚2次分服,每日1剂,有不定时烦躁、自汗、失眠、自觉寒热无常者,先服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再服本方。

5.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甘草25—30g,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6.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生甘草,每日30g,水煎分2次服,20天为1疗程。同时以硫糖铝粉加5%淀粉糊或适量阿拉伯胶,制成20%乳胶剂,于睡前排便后保留灌肠,每次40ml,每日1次。

7.尿崩症:甘草粉,每次5g,日服4次。

8.慢性前列腺炎合并阳痿:生甘草研粗末,按每包20g分装,每日20—40g,开水泡饮,10天为1疗程,一般用药1—3疗程。配合提肛运动(将臀部及大腿夹紧,深吸气的同时肛门向上提收,屏气,再呼气,全身放松),每日练2—3次,每次20—30下。

9.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甘草30g,板蓝根30g,蒲公英15g,连翘15g,黄连5—10g,小于5岁者甘草用20g,水煎服。

10.手足癣:甘草若干,切成1cm小段,以90%的乙醇为溶剂,制成30%浓度的甘草酊。将脚洗净后用棉球在患处充分涂擦,每日2次。

11.皮肤皲裂:甘草50g,放入75%乙醇中200ml中浸泡24小时后去药渣,再加甘油200ml备用。用时先将患处洗净,再涂本药。

12.手部脱屑发痒症:生甘草、白蒺藜各100g,浸于75%乙醇300ml内7天,过滤备用。外用:每日2—3次,一般3—7天即愈。

13.冻伤:甘草、芫花各9g,加水2000ml,煎后浴洗冻伤部位,每日3次。

14.食物中毒:生甘草9~15g,水煎,2小时内分3~4次服。有发热者,加黄连粉1g冲服;重症者甘草用至30g,浓煎成300ml,每隔3~4小时由胃管注入100ml(相当于生药10g);并酌情洗胃、补液等。

15.防治产后脑垂体前叶机能减退症:生甘草15—30g,人参6g,畏寒甚者加附子10g(先煎),文火煎3次,每日1剂,2-6个月为1疗程,若出现血压偏高、水肿等不良反应,甘草即减为半量,或再加茯苓、杜仲、五味子各10g,并酌情给予少量输血等。

16.婴幼儿便秘:生甘草2-3g,加10—15ml沸水泡服,每日1次,一般服7—15日即可。

17.慢性咽炎:生甘草10g,开水浸泡代茶饮,禁食鱼、辣、糖等物,轻者服1-2个月,重者服3—5个月。

18.荣卫气虚,脏腑怯弱,心腹胀满,全不思食,肠鸣泄泻,呕哕吐逆:人参(去芦)、茯苓(去皮)、甘草(炙)、白术各等份。上为细末,每服6g,水一盏,煎至2g,通口服,不拘时。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

19.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甘草120g(炙)、干姜60g(炮)。上药细切,以水600ml,煮取300ml,去渣,分温再服。

20.热嗽:甘草60g,猪胆汁浸5宿,漉出炙香,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食后薄荷汤下15丸。

21.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生甘草(炙)120g,生姜(切)90g,人参60g,生地黄1斤,桂枝(去皮)90g,阿胶60g,麦门冬(去心)125g,麻仁50g,大枣(擘)30枚。右9味,以清酒1400ml,水1600ml,先煮8味,取600ml,去渣,内胶烊消尽,温服200ml,日3服。

22.少阴病二、三日,咽痛,与甘草汤不差者:桔梗30g,甘草60g。上二味,以水600ml,煮取200ml,去渣,温分再服。

23.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数欠伸:甘草90g,小麦1升,大枣10枚。上3味,以水120ml,取600ml,温分3服。亦补脾气。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①湿盛胀满,浮肿者不宜用。②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③久服较大剂量的生甘草,可引起浮肿等。④不可与鲤鱼同食,同食会中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