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按摩光明穴主治疾病及其光明穴的按摩方法!

 陈磊医生 2025-01-22

  光明穴,经穴名,属足少阳胆经。位于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具有疏肝明目,祛风利湿,活络消肿的功效。主治偏头痛、目痛、夜盲、乳部胀痛、膝痛、小腿酸痛、颊肿、癫痫及白内障等。

  【光明穴名解】

  1.光明

  光明,光彻明亮也。本穴物质为阳辅穴传来的湿热风气,上至本穴后,此气吸热而变为纯阳之气,天部的水湿尽散并变得光彻明亮,故名。

  2.足少阳络穴

  络,联络也。本穴气血所处为天之天部,足少阳胆经吸热蒸升的阳气皆汇合于此,本穴有联络胆经各部气血的作用,故为胆经络穴。

  【光明穴位置】

  1.标准定位

  光明穴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

  2.取穴方法

  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在外踝尖直上5寸,当腓骨前缘,趾长伸肌和腓骨短肌之间取穴。

  侧卧或仰卧位,当腘横纹至外踝尖连线的上3/4与下1/4交点上1寸,腓骨前缘取穴。

  快速取穴:先找到外丘(腘横纹头与外踝尖连线中点向下1横指,腓骨前缘处即是外丘穴),沿腓骨前缘向下3横指处即是光明穴。
 

光明穴的准确位置  光明穴的取穴方法
光明穴图片
 

  3.穴位解剖

  光明穴下皮肤、皮下组织、小腿筋膜、腓骨长、短肌、趾长伸肌、长伸肌。

  皮肤由腓浅神经分布。腓浅神经由腓总神经发出,进腓骨长、短肌之间,下降至腓骨肌和趾长伸肌之间,在小腿中下1/3交界处;

  穿小腿深筋膜至皮下筋膜内下降,分布于小腿下部的外侧及足背皮肤。

  【光明穴的功效与作用】

  光明穴具有疏肝明目,祛风利湿,活络消肿的功效。主治偏头痛、近视、目痛、夜盲、乳部胀痛、膝痛、小腿酸痛、下肢痿痹、颊肿、癫痫及白内障等。

  光明穴主治目疾的同时又有较强的疏通经络和消肿止痛的作用,用于治疗胸胁胀痛、下肢痿痹及乳房胀痛等。

  光明穴是足少阳胆经的络穴,足厥阴肝经连目系,肝开窍于目,又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外眦,其经别系目系,故本穴是主治眼病的要穴,以使眼睛恢复光明而得名。

  足少阳经脉循行于下肢,本穴别走足厥阴肝经,肝主筋,故对于筋脉失养所引起的下肢痿痹,光明穴可治之。

  光明穴为胆经络穴,胆之经筋系于膺乳,又肝主藏血、主疏泄,故取光明穴可治疗乳房胀痛、乳汁不足等乳房疾患。

  光明穴位置在腿,故兼治胫胻足膝之疾,兼能通郁解热。

  【光明穴主治疾病】

  光明穴主治主治偏头痛、近视、目痛、夜盲、乳部胀痛、膝痛、小腿酸痛、下肢痿痹、颊肿、癫痫及白内障等。

  现代又多用光明穴治疗青盲、夜盲、白内障、视神经萎缩、偏头痛、腓肠肌痉挛等。

  1.五官科系统疾病:睑缘炎,屈光不正,夜盲,视神经萎缩;

  2.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偏头痛,精神病;

  3.运动系统疾病:膝关节炎,腰扭伤。

  【光明穴的按摩方法】

  1.按摩

  以手指指腹或指节向下按压.并作圈状按摩

  2.针刺

  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可向足背扩散。

  3.艾灸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网页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