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标准简介韭菜为百合科葱属多年生宿根植物,具有耐寒力强、适应性广的特点,是人们一年四季最喜食用的蔬菜品种之一。依据2009年8月25日实施的《无公害韭菜周年生产栽培技术规程》(DB13/ T 1123)编写了韭菜周年生产栽培技术。 29.2技术要点29.2.1 品种选择不同茬口的配套品种。深冬和早春茬口选择冬季休眠的品种,主要有久星9号、汉中冬韭、宽叶弯韭、天津大黄苗、津南青韭等;秋延后选择冬季不休眠的品种,有寒青韭霸F1、791等;露地韭菜对品种选择不严格,以抗病、优质、高产为首选,如天津大黄苗、寒青韭霸、791、雪韭、汉中冬韭等。 29.2.2 栽培技术(1) 播种及育苗 苗床准备 每亩施有机肥3000~4000公斤,耕深20~28厘米,整平后做畦,畦宽1.5米、长10米,每亩需育苗地150平方米。 播种期及用种量。在4月5日~4月20日期间,露地土下10厘米处地温稳定在15℃以上时播种。育苗移栽方式每亩用种量为2~4千克,直播方式每亩用种量2.5~6千克。 播种方法 湿播法:先浇水,水渗后撒籽,覆土1厘米厚,返潮后再覆土1厘米,此法适于育苗移栽);干播法:开沟深1.6厘米,沟距15厘米,将籽撒在沟内,用铁耙将畦平好后浇水;深开沟浅播种法:沟深10厘米,沟底宽7厘米,沟距25厘米,按幅宽将籽均匀撒于沟底,平底鞋趟一遍踩一遍,然后浇水。 苗期管理 主要包括水分、施肥、除草的管理。播后3~5天浇一次水,连浇3次水。苗高12厘米时,每亩顺水冲施8公斤肥料。出齐苗后及时拔草2~3次,或喷施毗氟氯禾灵、稀禾啶等除草剂,也可以在播种后出苗前使用33%施田补乳油100~150克/亩,兑水100斤喷洒地表面。 (2) 定植前准备 选地。选择背风向阳,疏松肥沃的沙壤土菜园地。 施肥。每亩施优质厩肥5000公斤,充分发酵的饼肥200公斤,三料复合肥50公斤。 做畦。把地整好做成东西向畦,宽150厘米、长30~50米,3~5个畦为一组,每组之间留5米,中间3米做成两个150厘米宽的畦播韭菜,春季做露地生产,前后各留1米为深冬或秋冬生产的操作道。 (3) 定植 选苗。选择种植时间在80~90天,高度18~20厘米,展开可见叶5~6片的韭苗。 时间。6月下旬~7月上旬。 整苗。定植前先起苗,抖净土,按大小分级,将须根末端剪掉,仅留5~6厘米,并剪去叶片的先端。剪后并齐鳞茎理成小把。 密度。不同的栽培形式种植密度不同。若垄栽大撮,行距离为30~40厘米,穴距为15~20厘米,每个穴的种植25~30棵;若垄栽小撮,行距为13~17厘米,穴距为10~13厘米,每个穴的种植10~15棵。若宽行大垄直播,行距为25厘米。 定植方法。先开沟,沟深12~15厘米,以叶片与叶鞘连接处不埋入土中为宜,深约3厘米,要栽平栽齐,栽后马上浇水。 (4) 定植后管理 深冬、早春茬品种定植或播种当年不割韭菜,以养根为主;秋延后品种定植或播种当年韭菜露地割一茬,扣棚割一茬,加盖草苫割一茬。秋季水肥管理,处暑前每5~7天浇一水,并追施冲施肥2~3次,每次追肥50斤/亩。8月下旬至11月初,8~12天浇一次水,15~20天追肥一次,每次追冲施肥30斤/亩。平均气温降至5-10℃时,浇最后一次水,结合浇水追有机速效肥20斤/亩。冬季旬平均气温降至4℃时浇冻水,浇冻水前结合中耕清除枯叶,施入饼肥100~200千克/亩,浇冻水时灌20%吡辛乳油(韭保净)0.75~1千克/亩,或50%辛硫磷1千克+1.8%阿维菌素水剂100毫升/亩随水浇灌。 次年春季管理主要是中耕、剔根、追施厩肥、垫土。施厩肥8000斤/亩,垫土3~4厘米。肥土要混匀,苗高15厘米时在行间开小沟浇水。6月底再培土成垄。7月~8月的管理重点是控水、排涝、防倒伏、及时除草。7月底8月初及时摘除花序和嫩苔。8月以后的管理与定植或播种当年的管理一致。 (5) 扣棚 棚宽4.5~7.5米,高1.7米(最高点),长30~50米。拱架由10厘米×10厘米×1.8米的水泥柱、长2.5米以上的竹竿、长3米×宽5厘米×厚0.5~1厘米的竹板、10#和12#的5~8千克镀锌铁丝等构件组成。棚膜可选择聚乙烯膜、聚氯乙烯膜、无滴防尘膜,但以紫色膜最好,其中膜幅宽8米、厚0.08毫米。草苫选用长8米×宽1.2~1. 5米×厚3~4厘米的稻草苫。 扣棚主要有3个时间段。一是深冬生产,当10天内平均气温降至0~-1℃时扣棚并加盖草苫,一般是在11月中下旬(农历小雪前后);二是早春生产,在1月中下旬(农历大寒小寒之间)扣棚,不加盖草苫;三是秋冬生产,在10月中下旬(农历霜降立冬之间)扣棚,同时加盖草苫。 (6) 扣棚后的管理 温度管理。韭菜在不同生长时期对温度的需求不同。在萌动或收割后,白天温度应控制在25~30℃,夜晚在13~15℃;株高6~15厘米时,白天温度在24~28℃,夜晚在10~13℃;株高超过15厘米时,白天温度在20~25℃,夜晚在8~10℃。具体的管理方法如下:小雪至冬至应晚揭早盖,不放风或少放风;在冬至到大寒,气温降到-10℃以下时,应在棚内加小拱棚覆盖,也可以加盖双苫覆盖;立春后早揭晚盖加大放风量,延长放风时间。一般棚温20℃时通风,18℃时关闭风口,放风要顺风放,不要放逆风或放扫地风。气温稳定在0℃以上时,不再加盖草苫。10日内平均气温稳定在12℃以上时去掉棚膜,一般是在3月底或4月初。 湿度管理。棚内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以下。具体管理方法如下:上午浇水,浇水后先升温后再放风;早晨放风降湿,不超过2小时。 中耕与培土。每收割一茬后进行2次中耕,结合中耕培土2次,第一次培土在株高6~10厘米时,第二次在株高10~20厘米时,培土厚度3~4厘米。 追肥与浇水。深冬生产和早春生产,第一茬一般不浇水,墒情不好可在割前5天浇一水,第一茬割后2~3天浇一水,第二茬和第三茬均是割前5天浇一水。土壤相对含水量保持在60~70%。第二茬收割后结合中耕培土每亩追施腐熟的200~400斤大粪干或饼肥。 29.2.3 收割收割标准。待韭菜长到高20-30厘米时可收割。 收割时间。深冬茬韭菜第一茬在1月上中旬进行收割,第二茬在2月上中旬,第三茬在3月上旬。早春茬韭菜第一茬在3月上中旬收割,第二茬在4月初,第三茬在5月1日前后。露地韭菜从4月份到9月中旬一直持续收割。秋冬茬韭菜第一茬在10月初收割,第二茬在11月初,第三茬在1月初。 29.2.4 病虫害防治危害韭菜的害虫主要有韭蛆(迟眼蕈蚊)、潜叶蝇、蓟马等:病害有灰霉病、疫病、霜霉病等。 (1) 虫害防治 物理防治。将糖、醋、酒、水和90%敌百虫晶体3:3: 1: 10: 0.6比例配成溶液,每亩放置1盆~3盆,随时添加,保持盆内不干,诱杀韭蛆成虫;悬挂蓝板和黄板诱杀蓟马、蚜虫等多种害虫。 韭蛆成虫羽化盛期,可顺垄撒施2.5%敌百虫粉剂2~2.6千克/亩,或在上午9时~11时喷洒4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及其他菊酯类农药。也可在浇足水促使害虫上行后喷75%米蝇胺0.006~0.01斤/亩。 根灌法防治韭蛆幼虫,在早春(3月上中旬)和晚秋((9月中下旬)选用1.1%苦参碱粉剂2~4千克或40%辛硫磷乳油1000mL+1.8%阿维菌素水剂100毫升/亩,或20%吡﹒辛乳油1000毫升,稀释成100倍液,去掉喷雾器喷头,对准韭菜根部灌药,然后浇水。浇灌法,任选以上药剂其中之一,药剂用量加倍,随浇水滴药灌溉或喷施。 化学防治潜叶蝇。在产卵盛期至幼虫孵化初期,喷75%米蝇胺5000-7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20%氰戊菊醋或其他菊酯类农药1500-2000倍液。 化学防治蓟马。在幼虫发生盛期,喷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10%吡虫啉乳油4000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3000倍液,或20%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或2.5%溴氰酯菊乳油等菊酯类农药1500-2500倍液。 (2) 病害防治 灰霉病以危害叶片为主,一是熏蒸防治,每亩用10%腐霉利烟剂260~300克,分散点燃,关闭棚室,熏蒸一夜;二是喷雾防治,用25%阿米西达悬浮剂1500倍液预防,用40%嘧霉环胺粒剂1200倍液防治,10~14天喷一次、或用40%二甲嘧喧胺悬浮剂1200倍液,或65%硫菌霉威可湿性粉剂100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7天一次,连喷2次。 疫病主要为害根、茎、叶、花薹等部位,可用25%阿米西达悬浮剂1500倍液早期预防,发病初期用25%双炔酰菌胺悬浮剂1200倍液、62.5%氟吡菌胺十霜霉威悬浮剂1000倍液、6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2%霜霉威水剂800倍液,或60%烯酰吗琳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或60%琥﹒乙膦铝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灌根或喷雾,10天喷(灌)一次,交叉使用2~3次。 锈病的防治。发病初期,用10%苯醚环甲唑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或40%氟硅唑4000倍液、或16%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600倍液,隔10天喷一次,连喷2次。也可选用烯唑醇、三唑醇等。 29.3适宜区域本技术适用于河北省中南部分地区及自然条件、生产条件类似地区无公害韭菜周年生产。 29.4注意事项不能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和限制使用的农药。 提高农产品质量,打造名牌农产品 严把食品安全关,喜架幸福健康桥 保健品安全共同监督,健康和谐人人受益 |
|
来自: 新用户99186047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