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炳南皮外科领域的璀璨星辰,中医传承的卓越先驱:荨麻疹方剂解析

 著名当代名医 2025-02-14 发布于北京

赵炳南(1899-1984),乃中医皮外科领域的杰出专家,被誉为新中国成立初期京城皮外科四大名家之一,亦是北京中医医院的皮肤科奠基人。在其漫长的六十余载医疗生涯中,赵炳南积累了深厚的临床经验,并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皮外科治疗体系。

赵炳南一生勤勉好学,孜孜不倦,不仅在医术上精益求精,更致力于中医学的传承与发展。他先后在北京中医医院担任皮外科主任、副院长、名誉院长等重要职务,同时兼任北京市中医研究所所长,为推动中医学的研究与进步倾注了大量心血。此外,他还被选为中华医学会及其外科学会、皮科学会的委员,全国中医学会副理事长,北京中医学会理事长等职务,彰显了其在中医界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

在教育领域,赵炳南同样做出了杰出贡献。他曾在北京首都医学院中医系任教,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中医人才。同时,他还积极参与政府工作,担任过北京市人民政府委员,以及第二、三、四、五、七届北京市人大代表和北京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等职务,为中医事业的发展争取了更多的支持与关注。

晚年时期,赵炳南更是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皮肤病的治疗与研究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他的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祖国医学的宝库,更为无数皮肤病患者带来了福音。赵炳南的一生,是勤奋治学、勇于实践的一生,他为祖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将永远铭刻在中医学的历史长河中。

针对荨麻疹,赵老的方剂如下:

炙麻黄4g、杏仁9g、干姜皮9g、浮萍5g、白鲜皮15g、陈皮9g、牡丹皮9g、僵蚕9g、丹参15g。加全蝎研末。

荨麻疹,中医谓之“瘾疹”,多因风邪侵袭、气血不和、肌肤失养所致,表现为皮肤突发风团,瘙痒难耐,时起时消,反复发作。此方针对荨麻疹之症,巧妙融合疏散风邪、调和气血、止痒安神之法,旨在从根源上调理体质,恢复肌肤之平和。

炙麻黄4g,性辛温,宣肺散邪,开腠理,使风邪从表而解,为方中疏散风邪之主药。杏仁9g,苦温润降,助麻黄宣降肺气,使气机调畅,风邪有出路。干姜皮9g,辛温而散,既能温中散寒,又能走表祛风,协同麻黄增强解表之力。

浮萍5g,轻浮上行,善祛皮肤之风邪,兼有利水之功,能助湿邪从尿道排出,减轻肌肤水肿。白鲜皮15g,苦寒清热,解毒止痒,为治疗皮肤湿痒之要药。陈皮9g,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调和脾胃,以防药物过于寒凉伤及中焦。

牡丹皮9g,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既能清解血分之热毒,又能散瘀消肿,缓解皮肤瘙痒之痛。僵蚕9g,祛风止痒,化痰散结,其性平和,无论寒热皆可应用,尤善治皮肤顽痒。丹参15g,活血化瘀,凉血消痈,既助牡丹皮活血化瘀,又兼能养血安神,调和气血。

全蝎研末入药,量少而力专,搜风通络,解毒散结,对于顽固性荨麻疹,尤其伴有神经疼痛者,有显著疗效,乃方中点睛之笔。

诸药合用,共奏疏散风邪、调和气血、解毒止痒之功,既针对荨麻疹之标症,又兼顾其本因,使风邪去、气血和、肌肤安,从而达到治愈疾病、防止复发的目的。然,中医治病,贵在辨证施治,此方虽为荨麻疹常用方,但仍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灵活调整,以达最佳疗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