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强心名方阳和汤

 昵称6212071 2011-04-05

强心名方阳和汤
 

  清代名医王洪绪在前人的基础上,编著了《外科证治全生集》一书,并创立了以阴阳为主的辨证论治法则,同时,将家传秘方阳和汤、醒消丸、小金丹、犀黄丸等公诸于世。直到今天,这些方剂都还在临床上广泛运用。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阳和汤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一书,是体现王洪绪阴阳为主的辨证论治法则的代表方剂之一。

  方药:熟地黄30克,麻黄1.5克,鹿角胶9克,白芥子(炒后研细)6克,肉桂3克,生甘草3克,炮姜1.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开腠理,解凝滞,行气血。

  主治:骨槽风、流注、脱骨疽、鹤膝风、乳癌、结核、石疽、贴骨疽,以及一切阴疽等证(见注解)。

  不管是在理论方面,还是临床实践上,阳和汤在中医治疗阴疽证方面都具有划时代意义。在此之前,中医治疗痈疽多重视以病灶部位所归属的经脉论治。而王洪绪根据祖传经验,一反常规,不光以部位命名,而且以痈疽的阴阳、寒热、虚实性质来辨证施治。他认为“药不对证,枉死者多”。而红肿称痈,痈多发于六腑,为阳实之证,是因气血热而导致毒滞;白陷则称疽,疽好发于五脏,为阴虚之证,是因气血寒而致毒凝。治疗上,如果将痈疽混而治之,则是不对的,必须根据阴虚、阳实分开治疗。而阳和汤正是治疗阴疽的代表方剂。

  该方主要具有滋补精血、散寒解凝、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功能。方中麻黄,味辛性温,可开腠理;炮姜、肉桂,辛热,可解除寒凝;白芥子能祛皮里膜外之痰(编者注:并非吐痰的“痰”,而是一种体液);熟地黄、鹿角胶能温补精血;甘草可解毒、调和诸药。

  在王洪绪看来,阴毒之证是由于气血虚寒,毒痰凝滞所致。毒若发至五脏,就是所说的阴疽。如果治疗中不能充分温通经脉以解散寒凝,或者不能温补气血,那就不能完全化除毒肿。有人曾问:“麻黄、肉桂、炮姜都是'发’药,冬日服用还好,那要是在夏天呢?"王洪绪对此的解答是,方中如果没有麻黄就不能开其腠理,没有肉桂、炮姜就不能解去凝结,而且即使在酷暑,这三味药也不能缺其中任何一种。

  另外,方中最神奇的一点在于,它合理利用了各种药物的相互作用,使“麻黄得熟地不发表,熟地得麻黄不凝滞”,互相之间起到了扬长避短的协同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已经证实,阳和汤能强心利尿,增加冠脉流量,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白细胞,并有激素样作用,还可保肝,利胆,抑菌,抗甲状腺功能亢进及调节性腺功能。由于它具有多种作用,使它的临床应用远远超出《外科证治全生集》中所述的治疗范围。据临床资料报道,目前以本方加减治疗的中西医病种达40多种,涉及到内、外、骨伤、妇、五官、肿瘤、内分泌等科,除了治疗下颌骨骨髓炎、肢体深部组织的化脓性疾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末梢神经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疾病外,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慢性支气管炎、病态窦房结综合症、心律失常、冻伤、乳腺炎、咳喘、痛经等疾病也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

  随着阳和汤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如何正确理解该方的功能、主治,对于提高阳和汤的临床疗效,更是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凡属血虚寒凝,而致经脉不通,气血不畅,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各种病症均是阳和汤的治疗范围。临床上这类患者应该具备虚、寒、痛这三方面的表现。该方最好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运用。

  注解

  骨槽风:即下颌骨骨髓炎。

  流注:即肢体深部组织的化脓性疾病。

  脱骨疽:即血栓栓塞性脉管炎。

  鹤膝风:即类风湿性关节炎。

  石疽:即骨淋巴瘤。

  贴骨疽:即骨癌。
 
 
阳和汤的妙用
 

   中医以“四诊”“八纲”为治病大法。“阴阳”列为“八纲”之首。由此可见,古人用阴阳辨证关系对人体内在变化中是何等科学抽象的描述。“阳和汤”顾名思义就是指在某种由阴阳失调造成的疾病,该作用于平衡调和,最终达到治疗目的,又可用于中医外科阴疽之类。(西医今日称为骨髓炎或深部脓肿)。
 
    吾旧友昔日体内某部身患骨髓炎常服之,效果较为明显。2008年有一位关节滑膜炎女性中年患者前来求医,见之关节弥漫性肿胀,半年有余,活动障碍,贫血面容。经多处西医予以封闭、抽液并到省级医院手术治疗,但效果不显反而关节肿胀日渐严重。患者自感失望,内心非常痛苦,害怕造成终身残疾之后果。吾初诊之采用:第一减量缓停西医激素之类抗炎药:第二改用中药“阳和汤”加减,经服药一周治疗后,患者面容改变,患处肿胀疼痛、活动障碍有所减轻。第二次面诊,见状效不更方,只在原方加减调整剂量。给药十天。第三次患者前来面诊,患处肿胀解除,其疼痛、活动障碍减轻大半。吾再给药十天,并按原剂做成丸剂以巩固疗效三个月,至今患者关节活动如常。本人继后以此方剂加减治疗类似病例两人,收效满意,可值得推广、试用。
 
    “阳和汤”由麻黄、熟地、肉桂、白芥子、鹿角胶、炮姜诸药组成,而膝关节滑膜炎而引起关节渗出性肿胀,任凭西药激素封闭或抽液皆难以奏效,即使手术也可能会损坏该关节周围肌腱组织。况且,关节炎乃为西医病名,而中医认为关节疼痛乃依“痹”证范畴论治,医书认为诸“痹”皆由风寒湿之侵入,气犯其经络之阴也,风多则引注,寒多则掣痛,湿多则重著,大都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虚内袭。然而,患者以上症状恰与中医“痹”证发病病因切中相似,故而,投之“阳和汤”加减药剂有效。麻黄辛温能发散、祛寒,并尚可利水;熟地补血滋阴,生精益髓,为补益肝肾要药,既能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又能克制肉桂、炮姜、麻黄之燥。肉桂温肾助阳、散寒止痛之要药:白芥子辛温利气豁痰、散肿止肿;鹿角皎益精血、强筋骨。全方配伍特点是补血药与温阳药合用,辛散与滋腻之品相伍,宣化寒凝而通经络,补养精血而扶阳气。
 
    分析此方药性搭配合理、组方得体,其作用尤其是由风寒湿引起的阴寒诸证要进一步辨证施治,效果有可能更为可观,同时,该组方药源广泛,费用便宜,很值得当今医界探索总结提高,有助于关节病痛患者的治疗康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