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子兵法》是战国时期吴起所著的一部重要兵书,而《图国篇》作为其开篇,阐述了治国与治军的重要原则和策略。 一、内容简介在《图国篇》中,吴起首先强调了治理国家的重要性,认为“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是国家昌盛的关键。他指出,君主应该重视道德修养,推行仁政,以赢得民众的拥护;同时也要加强军事力量,以应对外部的威胁。 吴起还探讨了战争的性质和目的,认为战争是为了“禁暴救乱”,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手段。他主张慎重对待战争,不可轻易发动。 此外,文中还论述了将领的选拔和培养,强调将领应具备智慧、勇敢、仁爱、诚信等品质。 ![]() 二、原文翻译吴起穿着儒生的服装,凭借用兵的谋略拜见魏文侯。 魏文侯说:“我不喜好军事战争之事。” 吴起说:“我从现在的表象能推测隐情,从过去的事情能洞察未来,主君您为何言语和内心想法相违背。如今您一年四季让人宰杀禽兽,剥下皮革,涂上红漆,画上色彩,用犀牛角和象牙来装饰。冬天穿上它不暖和,夏天穿上它不凉快。制造的长戟有二丈四尺,短戟有一丈二尺。皮革蒙的战车,又用缦布覆盖,车轮车毂都有装饰,看起来不美观,乘坐它去打猎不轻便,不知道主君您为什么要这些呢?如果是为了准备进攻作战和退守防守,却不追求实际用途,就好比母鸡去和狐狸搏斗,吃奶的狗去冒犯老虎,即使有斗志,也会随之死亡。从前承桑氏的君主,修行德行废弃武力,结果国家灭亡;有扈氏的君主,倚仗人多喜好勇猛,结果丧失了国家。明智的君主鉴于这些,一定在国内修习文德,在国外治理武备。所以面对敌人却不进攻,不符合义;看着阵亡的将士而哀伤,不符合仁。” 于是魏文侯亲自铺设坐席,夫人捧着酒杯,在宗庙中宴请吴起,立他为大将,镇守西河。吴起与诸侯大战七十六次,全胜六十四次,其余的不分胜负。开拓了四面的疆土,拓展了上千里的领地,这都是吴起的功劳。 ![]() 吴起说:“从前谋划国家的人,一定先教化百姓亲近民众。有四种不和:国家内部不和,不可以出兵;军队内部不和,不可以列阵;阵列内部不和,不可以进攻作战;作战时内部不和,不可以决定胜负。因此有道的君主,将要役使他的民众,一定先使他们和谐然后去做大事。不敢相信自己的私下谋划,一定要在祖庙中禀告,用龟甲占卜,参考天时,吉祥了然后行动。民众知道君主爱惜他们的生命,怜惜他们的死亡,如果能达到这样的程度,而和他们一起面临危难,那么士卒就会把奋勇战死当作光荣,把退缩偷生当作耻辱。” 吴起说:“道,是用来回归根本和起始的;义,是用来行事立功的;谋,是用来避开危害趋向利益的;要,是用来保护基业守住成果的。如果行为不符合道,举动不符合义,却身处高位享有富贵,祸患一定会降临。因此圣人用道来安抚,用义来治理,用礼来行动,用仁来抚慰。这四种德行,修习它就会兴盛,废弃它就会衰败,所以成汤讨伐夏桀而夏朝百姓喜悦,周武王讨伐商纣而商朝百姓不指责。举动顺应天意和人心,所以能这样。” 吴起说:“大凡治理国家和军队,一定要用礼来教导,用义来激励,让他们有羞耻之心。人有羞耻之心,在大事上足以作战,在小事上足以防守。然而取得战争的胜利容易,守住胜利的成果困难。所以说:天下处于战争状态,五次胜利会有灾祸,四次胜利会有弊端,三次胜利能称霸,两次胜利能称王,一次胜利能称帝。因此多次胜利而得到天下的很少,因多次胜利而灭亡的众多。” 吴起说:“大凡战争之所以发生有五种原因:一是争夺名声,二是争夺利益,三是积累仇恨,四是国内动乱,五是因为饥荒。战争的名义有五种:一是义兵,二是强兵,三是刚兵,四是暴兵,五是逆兵。禁绝暴虐拯救动乱叫义兵,倚仗人多去征伐叫强兵,因为愤怒而出兵叫刚兵,抛弃礼仪贪图利益叫暴兵,国家混乱人民疲惫,举事动用民众叫逆兵。这五种兵,各有制服的方法,义兵一定要用礼仪来制服,强兵一定要用谦逊来制服,刚兵一定要用言辞来制服,暴兵一定要用欺诈来制服,逆兵一定要用权术来制服。” ![]() 武侯问道:“希望听您讲讲治理军队、评估人才、巩固国家的方法。” 吴起回答说:“古代贤明的君王,一定谨慎遵守君臣的礼节,整饬上下的礼仪,安定聚合官吏百姓,顺应习俗进行教化,选拔少有的良才,以防备意外情况。从前齐桓公招募士兵五万人,因而称霸诸侯;晋文公召集先头部队四万人,因而实现了他的志向;秦穆公设置冲锋陷阵的士兵三万人,因而使邻国顺服。所以强国的君主,一定能评估他的民众。民众中有胆量勇气力量的,聚集为一队。乐于进攻作战效力,来显示他们忠诚勇敢的,聚集为一队。能够跨越高超远,脚步轻快善于奔跑的,聚集为一队。君王的臣子失去职位而想在上边建立功绩的,聚集为一队。抛弃城池离开防守,想要洗刷耻辱的,聚集为一队。这五种人,是军队中的精锐。有这样三千人,在国内出征可以突破包围,在国外进攻可以攻破城池。” 武侯问道:“希望听您讲讲列阵必定稳定、防守必定坚固、作战必定胜利的方法。” 吴起回答说:“马上见到效果都可以,岂止是听听而已!您能让贤能的人居于上位,不贤能的人居于下位,那么阵列就已经稳定了;民众安心他们的田地房屋,亲近他们的官吏,那么防守就已经坚固了;百姓都认为我们的君主好而认为邻国的君主不好,那么作战就已经胜利了。” 武侯曾经谋划事情,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退朝后有高兴的神色。吴起进言说:“从前楚庄王曾经谋划事情,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退朝后却有忧虑的神色。申公问道:'您有忧虑的神色,为什么呢?’楚庄王说:'我听说,世上不会断绝圣人,国家不会缺少贤人,能得到他做老师的可以称王,能得到他做朋友的可以称霸。如今我没有才能,而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我,楚国大概危险了!’这是楚庄王所忧虑的,而您却高兴,我私下感到害怕了。”于是武侯露出惭愧的神色。 ![]() 三、经典名言
强调了取得胜利后保持胜利成果的艰难,多次通过战争取胜而得天下的情况很少,因战争而亡国的却很多。
指出君主能任用贤能、罢黜不肖,让民众安居乐业,便能稳定阵势、巩固防守。 ![]() 四、结语启示《吴子兵法·图国篇》蕴含的智慧不仅适用于古代的军事和政治领域,对于当今社会的管理、团队建设以及解决冲突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它提醒我们要重视内外兼修,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遵循道义,注重协调与团结,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和稳定。 ![]() 欢迎点赞收藏关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