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扎根理论“理论模型图”的九种画法

 愚然楼 2025-02-27
 这是 科研写作研究所 的第 3593 篇原创文章 

关于科研写作研究所

“科研写作研究所”公众号由国高集团科研写作研究院主办,是国内人文社科领域专业和有影响力的科研写作研究与教育平台。公司现为教育部高教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单位、教育部高校学生司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立项单位、人社部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实验基地“论文写作指导”师资职业课程证书和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COSE项目“论文写作能力”学生技能课程招生服务机构。自2012年成立以来,我们已经为国内100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500多万中青年教师/科研人员以及硕博研究生/本科生提供服务。

模型图作为可视化工具,能够将扎根理论的精髓以直观的方式展现。然而,当涉及到如何绘制出既科学又富有逻辑的模型图,从而呈现这一复杂而系统的理论模型时,许多研究者却常常感到无从下手。因此,这里我们结合C刊论文,总结了九种扎根理论模型图的常见画法,供写作者参考。

一、层次聚类图

层次聚类图可以厘清某一概念何以归为某类目。扎根理论研究得到的概念所具有的特征,可以用来界定每一层级,同时厘清层级与概念间的关联。比如《幼儿园实习指导教师对自身角色的认识: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这篇论文研究的是幼儿园实习教师对自身角色的认识。模型图分为两个层级,5个核心类属“实践中的教师教育者、班级儿童的教师、实习生眼中的重要他人、专业发展的获得者和实践课程的督导者”是第一层级,作者将其进一步归纳为“应当承担、意外承担和不应承担”三类,作为第二层级。

图片

二、事件-状态图

事件-状态图在评估某一现象因果发展过程方面,特别有用。画图时,通常可以用方块显示事件,椭圆表示状态,方块与椭圆之间用线连接。比如《我国四级政府创新政策体系下的企业响应策略与行动:基于扎根理论的多案例研究》这篇论文研究的是企业对中央、省、市、区/县四级政府创新政策的响应机制。事件是四级政府创新政策,在模型图的左边;企业响应过程是状态,在模型图的右边;二者通过双向箭头“政企互动”连接。

图片

三、动因矩阵图

研究者搜集完资料,会不断想用解释把资料联结起来,以了解何以某事会这样发生,以及如何解释这些事情的发生。动因矩阵图便呈现了造成这种改变的过程与结果。模型图中,动力因素、与这些动因发展有关的隐藏性议题或预设、组织的应对反应以及最后产生的改变类型,可依次放在每一行。比如《基于扎根理论的零工参与动机演化机制研究——以平台司机为例》这篇论文研究的是平台司机参与平台劳动的动机演化机制。研究者发现平台司机参与动机包括控制性动机和自主性动机,位于模型图的最后一行;动机内化过程中的内外在基本需求是核心,位于模型图的倒数第二行;此外还包括促进动机内化的心理感知和个体特质,位于模型图的倒数第三行;最后是影响个体心理感知的环境因素,位于模型图的倒数第四行。

图片

四、结果矩阵图

许多研究中,研究者有兴趣的是结果。比如研究一个组织执行一项改革的结果,可能会以某种方式表现出出来——新态度、新规划、新结构等。这些结果通常都是某些东西的结果,因此结果矩阵图中可能有一个隐藏起来的前因在那儿。比如《民宿创业成功的关键要素与理论逻辑:基于扎根理论分析》这篇论文研究的是民宿创业成功的要素与逻辑。研究者感兴趣的是“民宿创业成功”这一结果,他认为这一结果是由“外部要素、内部要素、过程要素”等方面的改变,得到的结果。

图片

五、因果网络图

因果网络图就是把研究得到的最重要的自变量、因变量以及其间的关系展示在图中。其间的关系是有方向性的,而不只是有关联而已。因果网络图要清晰,一定得配上文字说明,显示各因素间连接线的意义。比如《失败反应对失败学习的影响——一项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这篇论文研究的是失败反应对失败学习的影响。作者研究得到的因果网络图,初看可能会觉得复杂,但可以从一个角落开始,如从最左侧开始,配合说明文字来了解:在个体经历项目失败后,会产生情绪体验、归因方式、应对导向上的各种反应,对失败学习行为产生影响;但这三类反应并不是失败学习行为的完整原因,应对导向在情绪体验、归因方式与失败学习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构成了其他影响路径。

图片

六、角色-行为图

扎根理论有时候需要描述具体的行为,这些行为也正是由特定角色组成日常生活的材料。画图时,每一行为都标示在一条连接线(带有箭头的线)上,图中的每一“节点”,代表一类角色。这种角色-行为图使“何人做了何事”非常清晰,能够让读者很方便地检验角色及其行为的正确性。比如《基于扎根理论的燕京八绝“多维互动传承模式”研究》这篇论文研究的是“燕京八绝”非物质遗产的多维互动传承模式。模型图中,“学艺人”角色是核心主体,处于模型图的中心节点,职业院校、非遗企业、非遗工作室、地方政府角色是重要主体,位于模型图的四个顶点,各节点以箭头连接,箭头上标示着节点之间发生的行为。

图片

七、四象限图

四象限图的x轴和y轴,是把“属于同一挂”的项目集中起来,在各箭头指向的合理位置呈现各主要报告人所有相关反应。四象限图既可以对各反应作初步比较,也可以对各报告人作初步比较。比如《青年夫妻冲突应对方式性别差异的扎根理论分析》这篇论文研究的是男性和女性应对冲突方式的差异。四类冲突应对方式,位于x轴和y轴的四个方向;男性和女性应对方式的使用频率,位于各箭头上,分别以不同的线型表示;各坐标轴上点与点的位置,反应了男女之间的差异。

图片

八、金字塔结构图

金字塔结构图涵盖了扎根理论模型研究得到的所有概念,不过是根据主要概念来排列顺序,从而方便地看出高、中、低重要性概念间的差异。它以层次化的形式呈现概念,从顶部的核心概念逐步向下展开为更基础性的概念,形成一个清晰、有条理的逻辑结构。比如《民族高校管理类教师胜任力结构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这篇论文研究的是民族高校管理类教师胜任力结构。研究者认为,职业信念是基本要求,位于金字塔的底端;个人特质是基础影响力,位于金字塔的第二层;专业知识与能力是根本和保障,位于金字塔的第三层;社会服务与融合是核心要素,位于金字塔的顶层。

图片

九、冰山模型图

冰山模型图可以用来展示研究对象的外在行为与内在动机之间的关系。它的核心在于区分显而易见的表层因素和隐藏的深层因素。冰山以上部分是易于观察和测量的表层因素,冰山以下部分是内在的难以测量的深层因素。比如《教师情感表演规则的类型学考察——基于国家教育政策的扎根理论研究》这篇论文研究的是教师情感表演规则的类型。研究者将教师情感表演规则分为内隐性(冰山以下部分)和外显性(冰山以下部分)规则两大类,这两大类又各自包含一条过程路径:外显性规则包括情感行为和情感形象;内隐性规则则包括情感认知、情感体验、情感调节、情感修养、情感素质。

图片

以上我们介绍了九种扎根理论模型图的类型,包括层次聚类图、事件-状态图、动因矩阵图、结果矩阵图、因果网络图、角色-行为图、四象限图、金字塔结构图、冰山模型图,每一种都以其独特的方式帮助我们从不同角度理解和呈现扎根理论的精髓。选择合适的模型图,不仅可以帮助写作者更好地构建、展示和传播扎根理论的成果,更是一种对研究深度和广度的拓展。当然,写作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研究的实际情况,探索更具实用性的模型图的画法。

作者:岳鑫鑫(科研写作研究所第一编辑部主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