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身从业10年,我强烈反对这个拉伸动作!

 iceer1212 2025-03-15 发布于广东

小黎今日份思考:

今天送女儿去她外婆家,路过村里的中心公园,看到有位长辈在做这个动作,要不是附近没地方停车,我高低要过去指导一下,因为这个动作真的很伤身体啊!

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这个动作的呢?好像是从小学开始,小学上体育课时经常做这个拉伸动作,大家回忆一下,你是否也是从小学体育课开始接触这个动作的?

到底是什么动作啊?

就是这个👇🏻

图片

“站姿体前屈”

年纪小还好,关节比较新鲜耐造,但如果人过中年了,就别再尝试了,因为它对关节肌肉的压力非常大,中老年人关节肌肉都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可顶不住这个动作的“破坏”。

1.伤腰椎间盘

大家要知道,我们的腰椎有一个叫做椎间盘的东西,负责缓冲椎体与椎体之间的压力,若没有它的存在,我们想站直都困难。

图片

椎间盘有点像早餐店卖的流沙包,如果受到了过度挤压,里面的“蛋黄液”会流出来,一旦“蛋黄液”流出来且压迫到了周边的神经,就会产生腰椎间盘突出症状(腰痛、下肢发麻、间歇性跛行等)。

图片

那什么情况下会导致椎间盘“流蛋黄液”?

弓腰!!

图片

大家可以看到,当腰椎往前屈曲时,椎间盘会受到巨大的挤压甚至会导致突出。

研究显示,站姿前屈时腰椎间盘压力约为 800 - 1000 N,若快速弹震式拉伸,瞬时压力可进一步增加。

⭐参考文献:

Adams, M. A., Dolan, P., & McNally, D. S. (2013).

健康的椎间盘还好,但如果是退变的椎间盘,其承受压力的能力变弱,损伤临界压力可能低至 1000 - 1500 N,此时反复做快速弹震式拉伸,非常容易受伤。

⭐参考文献:

Hansson, T., Roos, B., & Nachemson, A. (1987).

所以,中老年人一定要避免做这个动作!

2.伤坐骨神经

图片

坐骨神经是人体最粗大的神经,从下背部发出,经过臀部,沿大腿后侧向下延伸,分支到小腿和脚。

若坐骨神经受压或者受到过度牵拉损伤,会引起臀部、大腿后侧的放射性疼痛、麻木或刺痛,可能延伸到脚部。

图片

研究发现,快速直腿抬高动作(模式与快速体前屈一样)可使坐骨神经张力增加 20%,导致神经微损伤。

⭐参考文献:

Coppieters, M. W., Alshami, A. M., & Hodges, P. W. (2006).

3.伤膝盖韧带

如果你在做此动作时,还把膝盖完全顶死了,那就不只是腰有压力了,膝盖的韧带也会产生不少压力。
图片

膝盖的交叉韧带负责限制大小腿的前后相对移位。

图片

美国运动医学权威期刊《Journal of Athletic Training》曾发表研究:

膝关节过伸时快速前屈,会让后十字韧带承受的压力暴增40 - 50%!长期重复此动作,可能导致韧带松弛、慢性疼痛,甚至引发后十字韧带撕裂!

⭐参考文献:

Escamilla, R. F., Macleod, T. D., Wilk, K. E., Paulos, L., & Andrews, J. R. (2012).

——————————————

你咋说得那么吓人,那我要拉伸我的肌肉啊!运动前不拉伸,不也容易受伤吗?

小黎给你一个好动作,一堵墙就可以把你的整条腿后侧链肌群拉开!且身体负荷很小。

来,先找一堵墙!

图片

动作要领:

①前脚的前脚掌贴墙,脚后跟贴地面。

②双腿膝盖微屈,骨盆摆正。

③双脚脚尖方向都指向正前方。

④重心放在双脚中间。

⑤腰背挺直,收紧下腹部,身体前倾屈髋。

身体感受:

①前腿臀部有微微牵拉感。

②前腿大腿后侧有强烈牵拉感。

③前腿小腿后侧有强烈牵拉感。

④前腿足底肌肉有微微牵拉感。

⑤后腿小腿后侧有微微牵拉感。

做好上述细节以及找到肌肉感受后,静态拉伸30 - 45秒为一组。

——————————————

老师,你搞错了,我做站姿体前屈的目的是拉伸我的腰,不是拉伸腿,咋办啊?

别急!小黎还有动作,可以很好地代替体前屈拉伸腰部肌肉,且对腰椎压力非常小!

这个动作要躺着做!

图片

动作要领:

①双腿并拢。

②双手紧抱小腿,将腿拉向胸部。

③拉至尾骨微微上卷。

④拉伸时往腰部吸气,增加腰部肌肉筋膜的放松效果。

身体感受:

①臀部有微微牵拉感。

②腰部有明显牵拉感。

③腹部有微微发酸感。

图片

动作非常安全,腰椎间盘压力明显低于站姿体前屈。

⭐参考文献:Wilke, H. J., Neef, P., Caimi, M., Hoogland, T., & Claes, L. E. (1999).

——————————————

好啦,今天的思考与分享就到这儿了,希望这篇文章也能帮助到大家一点点。

把这篇文章转发给你爱运动的家人和闺蜜,让她们也避开这个有坑的动作!


图片

——————————————

我是小黎,从事健身行业十年了,想做点有意义的事情,这是我坚持日更今日份思考的第123天,加油吧少年!

对啦,每天早上8点呢,我都会开展公益课,带中老年在家科学练肌肉,欢迎同学们来上课哦,扫码添加我参与直播课!

参考文献详情:

1.Wilke, H. J., Neef, P., Caimi, M., Hoogland, T., & Claes, L. E. (1999).
New in vivo measurements of pressures in the intervertebral disc in daily life.
Spine, 24(8), 755-762.

2.Adams, M. A., Dolan, P., & McNally, D. S. (2013).

The mechanics of prolapsed 

intervertebral discs.

The Spine Journal, 13(2), 153-162.

3.Hansson, T., Roos, B., & Nachemson, A. (1987).

The bone mineral content and ultimat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lumbar 

vertebrae.

Spine, 12(2), 168-173.

4.Coppieters, M. W., Alshami, A. M., & Hodges, P. W. (2006).

An experimental model of tension in the sciatic nerve.

Journal of Orthopaedic Research, 24(7), 1421-1427.

5.Escamilla, R. F., Macleod, T. D., Wilk, K. E., Paulos, L., & Andrews, J. R. (2012).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strain and tensile forces during weight-bearing and non-weight-bearing exercises.

Journal of Athletic Training, 47(4), 406-41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