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方柏老中医:当归四逆汤,肢冷回暖特效方'

 怀宁都是好样的 2025-03-15 发布于安徽
刘方柏老中医:当归四逆汤,肢冷回暖特效方

当归四逆汤遵《内经》“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涩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思想指导而创制,针对的是血虚及气、气虚生寒、寒阻脉络的血虚寒凝证,全方以养益温通并用、助阳而防燥为组方原则。

·临床运用当归四逆汤,在紧紧抓住血虚寒凝病机的基础上,需注意避用桂附,并严格排除诸四逆汤证、四逆散证。该方能治疗多系统之多种疾病,尤以下肢厥冷为特效。

当归四逆汤的特别需要注意处,在于针对了一种特殊病机,因而代表了一种特殊治法。

该方出自《伤寒论》351条:“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如此简单且只在仲景著作中出现一次的方剂,为何能在千年临床中被众多医家频繁使用?又为何能在临床实践中被不断扩大范围使用?

方剂组成与临床运用

全方由当归4两,桂枝3两(去皮),芍药3两,细辛3两,甘草2两(炙),通草2两,大枣25枚(擘)组成。上方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日三服。

本方系桂枝汤之加减方。全方由桂枝汤去生姜倍大枣加当归、细辛、通草而成。当归、白芍养血和营,桂枝、细辛温经散寒,炙甘草、大枣补中益气,通草通利血脉,共起养血通络、温经散寒之作用。

方中所用之通草系现代所用之木通,而现代所称之通草,古称“通脱木”。

木通长于通利血脉,而通脱木则长于利小便、下乳汁。

该方所针对的是血虚及气、气虚生寒、寒阻脉络的血虚寒凝证。

脉为血之府,脉之通利赖血之灌注,而血之灌注赖气之温煦。故全方以养益温通并用、助阳而防燥为组方原则。

这是一首对寒凝不从大热以破,逐瘀却以散结祛除的独具治法的方。

需知寒凝必系寒之甚者,而该方却温和以对,它蕴含着对“血虚寒凝”特殊病机的揭示和特别治法的创立,这是全方精华之所在,也是其在临床不可替代和被广泛使用的原因。

本方可看作是在《内经》血气“寒则涩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思想指导下的一种治法创制。

因其深切血“喜温而恶寒,喜滋而恶燥”的根本,故被临床广泛用治多系统之多种疾病。

如用于伤寒厥阴重症之手足厥冷,内科杂病之腰腿足臂背疼痛、偏头痛、无脉症、骨关节炎、雷诺氏病、疝气、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用于男科病之缩阳症、睾丸肿痛、精索静脉曲张;

用于妇科之缩阴症、痛经、经行抽搐、热入血室、月经不调、闭经;

用于五官科之角膜溃疡、鼻黑唇紫;

用于皮肤科之冻疮、痈疽疮疡;

用于儿科之小儿麻痹症、惊风;

用于伤科之跌打损伤等。

仲景一方所蕴含的单一病机,所创制的特异治法,被后世医家推广运用到如此多病种,从侧面说明了仲景书是为百病立法之论断,它提示我们对经方的研究重在发掘。

适用证候与鉴别要点

该方所针对的病机是血虚寒凝,而由于血液是流行之物,凝于何处即可有何处见症。

凝于四肢经络则局部冷痛麻木,肿胀变色为人所共知。

而凝于内脏变生诸证者,则需深入辨析。

如凝于腹络则腹中冷痛,凝于肝络则阴中睾丸冷痛,凝于胞宫则经行腹痛、月经后延、不孕等。

因而我们在反观临床时,可以领悟到该方在用以治疗前述多系统、多种疾病时,其实都是不以症状为指征,而是针对血虚寒凝病机。

这种病机虽然可以发生在多种不同疾病中,但并非无章可循,无迹可稽。

下列十点可为血虚寒凝之确证,亦即为该方使用之指征:

①血虚寒凝而致四肢厥冷;

②肢端动脉痉挛症;

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④阴寒腹痛;

⑤睾丸肿痛;

⑥痛经,月经后延;

⑦不孕;

⑧缩阴、缩阳证;

⑨冻疮;

⑩脉迟细,舌质淡润少华。

而上述列论尚不能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既为寒凝为何不用姜附?手足厥冷都是本方适应症吗?

这里有两点需要鉴别:

一是“寒者热之”系临床治疗基本大法,本方所治之证其寒已至寒凝,似当正用附子、干姜,为何避用?

这是因为本方立方之旨在于养血通脉,若以大辛大热之姜附属僭位以投,必劫阴伤血,欲速而不达。

故对于那些纵然病情已达寒邪久羁,踞脏滞经,确难祛除,必用回阳逐寒者。

仲景亦十分审慎地另选了一药,即吴茱萸,以求温辛通利上下,而终不用姜附,可见其对血护养之重视。

二是手足厥寒,非本方证独有,须加以鉴别。

《伤寒论》在多个条文中分别以手足厥冷、手足厥逆、手足寒、手足逆冷和手足厥寒加以表述。而其间有两类方证与本方证必须严格区分,分别为四逆汤类方证和四逆散方证。

《伤寒论》以四逆名汤者共七方,除本方及以本方加味而成的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外,其余四逆汤、通脉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和茯苓四逆汤等五方,均是针对阳虚阴盛至阳亡阴竭之不同阶段、不同见证而设。

其总的治疗目标是回阳救逆,其所治之证皆为阳虚阴盛,其临床见证多手足厥冷严重,脉微欲绝,且多伴见身畏冷、呕吐、下利、烦躁、身拘急、足转筋、戴阳、格阳等症状中的某症。

而本方所主者,一般少见上述伴见症状,更无上述症状之严重者。

在手足厥冷中还有一类须鉴别,即因肝气失于条达,阳气不能布散,导致气血阻遏,气机不畅,阳气内郁,不能外达四末而致之肢冷。

因非阳气衰微,亦非血虚寒凝,故其肢冷必不严重,也不会有严重的寒热见症,脉虽沉伏而非细微欲绝,故仲景立四逆散以宣散气血之郁滞。

明确上述几点,不仅可在临床准确遣用该方,也就更能深刻认识该方所针对病机之独特性了。

回暖四肢为该方特效

本方如前所述,确能治疗多系统之多种疾病,而我于临床用之尤感得心应手者,乃四肢厥冷。且四肢中又尤以下肢厥冷为特效。

经验证明,凡下肢厥冷而能排除四逆汤、四逆散证者,均可选用本方。且厥冷愈甚,疗效愈佳。

兹举一例:

某女,46岁,多年来月经一直过多,常致头昏气短,倦怠乏力,久治无效,于三年前切除子宫。月经虽终止,而体质一直虚弱。

三天前外出返回路上突遇暴雨,湿透鞋袜,回家后即高烧、身痛、咳嗽、咯吐铁锈色痰,入院诊为大叶性肺炎,经治诸症好转,而就在欲出院之前晚,突然双下肢奇冷难忍,只得起床跳动,复由家人用力揉擦均无济于事,后用热水烫脚,方缓解上床,但尚未入睡脚冷复作,又被迫起床烫脚。

如此反复四次,彻夜未眠地熬至天明。全科查房无法治疗,复请相关科室会诊,诸医讶为异症,无应对办法。患者深恐晚间足冷再发,遂自行来我处就诊。观其面色苍白少华,神情委顿,扪其双手微冷,而双膝以下冰凉。脉迟细,舌质淡,薄白苔。

诊断期间,患者频频询问今晚能否止住,焦虑恐惧之情,溢于言表。

诊为阴血素亏,阳气衰弱,血虚寒凝,失于温养之厥逆证。

处以当归四逆汤加味:当归15g,桂枝15g,酒白芍30g,北细辛12g,生姜12g,炙甘草12g,木通12g,大枣30g,鸡血藤30g。

嘱初煎时加白酒100ml,与水同浸泡半小时开煎,共两煎(二煎时不再加酒),煎成后分三次于晚9点前服完。

患者服完一剂,当晚下肢温暖,安然入睡至凌晨四点,复再度入睡至天明。坚持再服上方5剂,以图巩固。后多次因他病来诊,上证从未复发。

我临床用此方获此效之验案甚多,而阅历范围中尚少见到揭此专长之论说与案例,故特列专节介绍。非谓本方仅治此证,实意在将临床点滴心血分享于众。

当归四逆汤为养血温经剂,按说其生效应有一段过程,因为它非同于拨动枢机、斩关夺隘、汗吐排毒、泻下破积等即用即效之治法,而在用治下肢厥冷难以忍受之患者时,屡屡证明,确有如扳机发矢、中的而解的效果。

这种超常疗效的产生,折射出经方中蕴藏着无数密码,但解其一密,即开一天地的深刻道理。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处方,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