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扫地僧一一 2025-03-16 发布于上海

Proletarier aller Länder, vereinigt euch!

本文是毛主席写于1963年5月,关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问题的重要单篇著作之一。原文为毛主席修改《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即“前十条”)时增写的一段文字。后来单独作为一篇文章发表。曾编入中国青年出版社1964年6月版《毛泽东著作选读》乙种本。后又收入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的、人民出版社1986年8月版的《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中。

毛主席在文章中批驳了认识论根源上的唯心主义观点,阐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和学习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重要意义。文章的主要观点有:

(1)批驳了认识论来源上的唯心主义观点,认为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产生。

(2)对人们的认识过程做了简明的概括。认为客观外界的现象通过感觉器官反映到头脑中来,形成感性认识,由此再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一阶段,即客观物质到主观精神的阶段存在到思想的阶段。文章认为认识的第二阶段就是将第一阶段的认识放到实践中去检验,即由精神到物质、思想到存在的阶段

(3)强调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此前提下,概括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完成

(4)论述了学习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重要意义就在于改造世界。认为正确的理论被群众掌握以后,就会变成改造社会和世界的物质力量。

对主观与客观、物质与精神,特别是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作了辩证的说明,坚持了《实践论》[可以阅读原著【强烈收藏本文!】毛主席在《实践论》中是如何阐明“知行合一”的呢?(万字长文)] 的思想原则,这篇文章可以看作“《小实践论》”。

今日分享此文,与志同道合者共勉。

图片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一九六三年五月)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

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有了丰富的经验,有成功的,有失败的。无数客观外界的现象通过人的眼、耳、鼻、身这五个官能反映到自己的头脑中来,开始是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这是一个认识过程。这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即由客观物质到主观精神的阶段,由存在到思想的阶段。这时候的精神、思想(包括理论、政策、计划、办法)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外界的规律,还是没有证明的,还不能确定是否正确,然后又有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即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又思想到存在的阶段,这就是把第一个阶段得到的认识放到社会实践中去,看这些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是否能得到预期的成功。一般的说来,成功了就是正确的,失败了就是错误的,特别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斗争是如此。在社会斗争中,代表先进阶级的势力,有时候有些失败,并不是因为思想不正确,而是因为在斗争力量的对比上,先进势力这一方,暂时还不如反动势力那一方,所以暂时失败了,但是以後总有一天会要成功的。

人们的认识经过实践的考验,又会产生一个飞跃。这次飞跃,比起前一次飞跃来,意义更加伟大。因为只有这一次飞跃,才能证明认识的第一次飞跃,即从客观外界的反映过程中得到的思想、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究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此外再无别的检验真理的办法。而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这就是主义马克思的认识论,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现在我们的同志中,有很多人还不懂得这个认识论的道理。问他的思想、意见、政策、方法、计划、结论、滔滔不绝的演说、大块的文章,是从哪里来的,他觉得是个怪问题,回答不出来。对于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这样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飞跃现象,也觉得不可理解。

因此,对我们的同志,应当进行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教育,以便端正思想,善于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克服困难,少犯错误,做好工作,努力奋斗,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伟大强国,并且帮助世界被压迫被剥削的广大人民,完成我们应当担负的国际主义的伟大义务。

注释

[1] 这是《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的一段。这个决定草案是在毛泽东同志主持下起草的。这一段是毛泽东同志写的。)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