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小学教师的学术生活

 渐新堂 2025-03-17 发布于广东

中小学教师的学术生活

 渐新堂 

      和前些年组织的学术报告一样,一些人认为很好的报告并不叫座。

      自己是很注意学术报告者的水平的,因为,无论在内陆还是在特区,听报告者众,要求高,因此,没有把握的人,自己没有听过的报告,绝对不敢贸然跟风发出邀请。

      来到特区12周年,先后邀请过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原中国鲁迅学会秘书长、国务院博士授予点7名专家组成员之一的袁良俊先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高校人文教育协会会长、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叔子先生,1990年代被海外誉为中国高校十大名嘴之一的福建社科联兼厦门大学教授蔡厚石先生,1950年代研究生曾经在高校任教景山学校教书北京市担任过教研员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周正逵先生,全国语文教学一线的大家多年都耳焉能详的钱梦龙先生,以及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副编审主持过科学教育单元文学教育单元编辑编审的李世中先生等,就他们熟悉的或我们需要的内容做学术报告。当然,也曾经邀请了原课程标准研制组的全体博导(5名)先后来做相关的辅导报告或学术报告。

      这些大家,虽然都认真做了准备,讲稿或提纲都花费了不少功夫,讲起来还是常常多半是汪洋恣肆纵横捭阖举重若轻侃侃而谈娓娓道来。有的慷慨激昂,有的语重心长,有的鞭辟入里,有的幽默风趣,总给人如嚼橄榄如坐春风的享受感。其报告间透露出的可以信手拈来的睿智思考风趣表达以及透彻洞悉,常常给人恍然大悟醍醐灌顶之感。

      遗憾的是,一些老师已经长期被繁重的工作压得来只习惯听讲课,听训话,听容易记笔记的报告,或者听带有很强故事性的轻松的报告。一旦跟不上或记不下,就认为不合自己的口味,就不再去追寻下一个闪光的话题或理性的光芒。当然,因为穷国办大教育,使得很多中师电大夜大毕业的同事,在后来的继续教育中加强学习提高受教育水平的人,加入了更高一阶段的学校教育工作。由于过去的条件局限,也基本没有过学术报告的听取机会,自然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从学术报告中获得收益的能力。这样一来,很多地方长期不给中小学教师请人讲真正意义上的学术报告,而中小学教师由于长期没有怎么听到过或者很少听到真正意义上的学术报告而非灌输式演绎式解释式的讲课,作为脑力劳动者的教师,作为应该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知识分子,其学术思维的能力自然很容易江河日下了。

   理想的出路是学者们通俗再通俗些,浅近再浅近些;而作为组织者则对学术报告作出必要的恰当的甚至是足够的点评,一次次,逐步提升中小学教师的学术生活品质。

                                                 2008 03  1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