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粗粮比细粮难消化?从中医到现代营养学,揭秘健康陷阱,颠覆你对主食的认知

 牛妈古法育儿 2025-03-17 发布于北京

现在很多人常将粗粮视为“难消化”的食物,甚至认为其健康效益不及细粮(深加工的粮食,如精米、白面)。然而,却不知其给人体带来的独特营养价值,及对肠道健康的深远益处。

粗粮主要指的是那些未经精细加工或加工程度较低的粮食,种类多样,包括但不限于玉米、小米、高粱、荞麦、燕麦、糙米、全麦,和各类杂豆,以及红薯、山药、马铃薯等根茎类食物

粗粮相当于中医所说的五谷杂粮,现在营养学界所说的全谷物是其中的一个类别。

1

首先,我们要承认,粗粮的确比细粮难消化。我们都知道,消化是需要酶的作用,拿全麦为例,因为它保留了大量膳食纤维,所以会延缓淀粉颗粒与酶的接触。并且全麦里还含有大量抗性淀粉(RS3型,2-3g/100g),这是一种结晶结构,也会抵抗酶的分解。

但经过精制加工的小麦,由于在加工过程中去除了麸皮和胚芽,只保留胚乳部分,所以无论是膳食纤维还是抗性淀粉都减少了很多,没有了这两大屏障,酶就可直接作用于淀粉颗粒,减少了酶的消耗。

从中医来看也是这样的,脾胃之气的推动消化类似于酶的催化作用,全麦相较于精致小麦确实会消耗更多的脾胃之气。

但是我们不能光看到这一点。

2

精制小麦,由于淀粉颗粒极度细腻,胰淀粉酶可快速将其分解为葡萄糖,就会导致餐后血糖急剧上升,这就意味着胰腺要立马分泌出大量的胰岛素来搬运这些血糖,这对胰腺就是一种挑战。时间长了,就会出现胰岛素抵抗,进而引发高血糖、代谢综合征等一系列健康问题。糖尿病、高血糖、肥胖、心血管疾病都是由此而来。

从中医来看,血糖的骤然提升,身体就会调集气血来维稳,这个过程其实也会大量消耗脾胃之气。

再看看全麦,由于消化得比较缓慢,所以人体血糖的上升也比较缓慢,因而不会给胰腺带来压力。有研究显示全麦可将2型糖尿病风险降低30%。

3

全麦里富含的膳食纤维对健康也有很多益处。

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胃肠的蠕动,更妙的是,它还是肠道益生菌的营养,能促进益生菌(如双歧杆菌、乳酸菌)增殖,抑制肠道有害菌生长,维持菌群平衡。

通过对肠道菌群的调节,还能减少促炎因子的释放。

还能促进肠道分泌黏液蛋白,增强黏膜屏障,抵御病原体入侵。

而精制小麦由于缺少膳食纤维,会导致肠道蠕动减缓,容易引发便秘;同时还会引起菌群失调,如拟杆菌门减少、厚壁菌门过度增殖,从而可能引发慢性腹泻。

而由于缺少足够的膳食纤维促进肠道分泌黏液蛋白,肠道黏膜屏障就会减弱,从而增加细菌入侵和炎症风险。有动物实验数据表明精制小麦饮食者黏液层厚度会减少40%。

从中医角度来看,全麦粒经过深度加工,去掉了麸皮、胚芽等,只保留了蛋白质的部分,其实是把性质变得更加滋腻,容易生湿滞气,阻碍脾胃的运化。时间长了,就会导致脾虚湿困。这也是慢性腹泻的中医病机。

4

而最最最重要的是,全麦等粗粮可以让我们得到种子中蕴含的自然生命力,这也是精制小麦等细粮所丧失的。

为什么《内经的饮食原则里,把“五谷为养列为首位,就是因为植物胚胎里蕴含的“先天之气”是一种生命的萌芽之力,具有强大的生命能量,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是我们首先要从食物中获取的。

5

总而言之,粗粮只是在前期比细粮难消化一些,却能对健康带来许多长久的益处,细粮虽然看似好消化,却会埋下许多健康隐患,从长远考虑,不利于健康。

其实说粗粮难消化,又能难到哪里呢?我们的祖祖辈辈,几千年不都是吃粗粮过来的吗?我们真正普遍以吃细粮为主,也就是近几十年的事。可见一般人的脾胃,消化粗粮是没有问题的,而且用进废退,我们的器官也是在一定范围内多用才会变强。

6

而对于脾胃功能弱的人,比如老人、小孩、病刚好的人,我们老祖宗也是有办法的——发酵、发芽。

当把全麦面发酵后,里面富含益生菌和酶,就会节省我们自己很多的酶去分解,而且还能让我们的肠道菌群变得更多元、更和谐。发酵的面食不仅可以是馒头、花卷、面包、包子等等,甚至我们做面条的时候,也可以用全麦发面来做。

而对于稻米类,可以让它发芽,来做发芽糙米饭。营养学发现,发芽后的糙米,不仅胚乳中的蛋白酶、淀粉酶被激活,更能助力分解大分子营养物质,提高消化吸收率,而且植酸含量也下降60%,更易被人体吸收。

《齐民要术》中记载:“粟米用水浸渍,待其发芽,蒸煮为饭,甘美异常。”《本草纲目》中也提到发芽谷物,说其“消食健脾,和中益气”。

对于很多妈妈来说,发面蒸馒头什么的,并非难事,但做发芽糙米饭可能是头一次听说,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下做法吧。

发芽糙米饭制作方法

材料准备:

糙米100g(建议选用粳米或籼米)、清水适量。

步骤详解:

第一步:浸泡活化

将糙米洗净,用温水(30℃)浸泡8-12小时,直至吸水膨胀(体积增大1.5倍)。

第二步:控温发芽

传统法:将湿米放入竹篮,覆盖湿布,置于阴凉通风处(25℃环境),每日喷水2-3次,3-4天发芽。

现代法:使用恒温箱(28℃)加速发芽,24小时即可完成。

第三步:蒸煮食用

发芽米加水(米:水=1:1.5),蒸煮40分钟,或用电饭煲“杂粮饭”模式烹饪。

注意事项:

防霉变:若室温高于28℃,需冷藏保存,2天内食用完毕。

搭配建议:

与白米混合蒸煮(比例1:1),平衡口感与营养。

对于刚开始接触粗粮的人,可能会出现腹胀,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先将1/3或1/4主食替换为粗粮,然后循序渐进地慢慢加。

而对于脾胃功能不太好的人,如老人、孩子、病刚好的人,可以根据情况,粗细搭配,吃粗粮时最好选择发酵、发芽的粗粮。

生活处处有中医,想要健康,就要学会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落实中医的思维和知识,在我们群里,每天都有顾问老师带领大家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大家也踊跃分享各自的认知、见闻、经验,在交流中得到启发,在讨论中提升思想,在实践中增长能力。

想要走进中医、了解中医育儿的朋友,不妨加入我们这个温暖而正能量的大家庭,和大家一起抱团学习。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近期导读:

谈古论医 | 他是传奇:不会画画的文学家不是好医生
春天夯实孩子脾胃,学会做这个黄金零食,秒杀膨化食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