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解《葬书》第1讲——2025.03.15

 新用户38922816 2025-03-18 发布于海南

为什么学习《葬书》,怎么学好《葬书》  

图片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叫农凯波,我的微信公众号是“钦山讲易”。平时我在网上都习惯自称“钦山讲易”,很少叫自己的真名。

好多易友问我,学F水看什么书好?跟什么样的师父学艺为好?对于前者,我可以给您一个清楚的答案:《葬书》就是您要学的一本好书。对于后者则要根据你的爱好来选人,风水派别相当的多,你想向什么方向发展就应该跟何类专业地师学艺,一句话说不完。

一、为什么学《葬书》呢?

我想不管是谁,研究任何一项东西都需要寻根知底,连根从哪儿来都不知道,怎么学好东西呢?对不对?学数学得知道数学公式,学中文得掌握许多基本的词汇,学F水要知道F水的根在哪,这是基本的道理。

(一)“F水”源于《葬书》,其主源在《易经》

树有根,人有祖,源头是基础,是根。《葬书》是F水的根,“F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葬书》里面,也就是说对F水”做出定义就是葬书》这书中出来的,你看!《葬书》原文讲:“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F水。”这无疑是对F水二字所下的定义,那么它有怎么样的影响力和重要性,《葬书》是一本怎么样的书下一节课起我们就正式开《葬书》里面的内容,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学F水一定要掌握其基础理论和理论的主体架构,否则我们就会觉得越学越乱,学久了也不深不透,而原始的F水基础理论和主体架构也能在《葬书》里面找到。《葬书》是先讲峦头,后讲一些理气还有一本F水书籍叫地理五诀》,《地理五诀则以理气为主,也有乱吹的东西。

F水的总源头是《易经》和《葬书》。F水基本理论源于易经,易经虽然是“六经”之首,大道之源,什么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都源于易经,但道教不能代表易经,易经没有给“风水”下个清晰的定义,对“FS”下定义的却是《葬书》,而《葬书》的基本理论则源于易经。《葬书》中有10处引用了《经》里面的原文。

我觉得学任何东西,包括风水书要从源头学起。从源头开始学起这样更利于以后掌握的东西更扎实,更全面一些。对于初学者来讲,遵循这点学法非常重要。选对书,选好书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引导大家刚开始就走正路,少走一些弯路,减少时间投入的。

“易”乃大道之源,所有的道都是从《》,或者说《易经》里演绎出来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作所有道之源头,源头弄清楚了,不管它怎么变,我们都会知道其本,是不是?好比一块猪肉你切成块,它仍然是猪肉;若将它剁成肉末,它还是猪肉了它,还是猪肉,如果你看不出,那就悲哀了。

《葬书》就是中国F水的根,是中国F水最基础的F水理论源头,是定义中国F水的开山之作品。自从《葬书》问世以来,有许许多多的风水国师、大师名师都争先恐后地解读它,而且晋代之后一代接着一代风水爱好者不分昼夜奋力学习和解读,包含唐朝的杨公、曾公、李淳风、袁天罡,宋朝的赖公、清朝的蒋公等风水国师名师,他们所写出来的F水书籍都以《葬书》为主要F水理论来源进行写书,其中曾公所写的《青囊序》一书里面就说:“晋世景纯传此术,演经立义出玄空;朱雀发源生旺气,一一讲说开愚蒙冤。”表明杨公的大弟子曾公也看过读过了《葬书》,所以他才会这么说的,大家想一想,我说得对不对?

二)《葬书》在FS和古代宫廷中具有非常高的地位。

认真读过《葬书》的人都知道《葬书》里面有好多的内容和一些概念比较含糊不清,框架比较粗,很难猜透作者那他的写作本意,写作手法也非常隐晦而又深奥。许多人或许缘分还没有到,也有很多初学者读了读《葬书》,觉得很难懂,就放弃了。我也曾经有这种放弃念想,但最后坚持下来了,就是得到了周锦伦师父和岳父的言传和耐心指导才得以坚持全部解读完成,确实不容易,也从中收获不少。初学葬书或者说学易非常枯燥的,唐朝杨公在解读古书和撰写堪舆书时亦有同感,他在感觉枯燥无味时,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无人与我立黄昏,人间无我粥可温。

现在我们所学的这本《葬书》其实已经经过多次删减了。《葬书》收录到《四库全书》里面,算是列入国家宝库里面了,足以明它的重要性经典。    

《葬是东晋时期一位名叫郭璞(公元276——324年先生撰写,郭璞是东晋时期著名的F水学者,他是哪里人呢?相当于现今的山西省闻喜县人,郭璞真名叫郭景纯。

郭璞先辈不仅是一位值得我们敬佩的著名的文学家、训诂学家,还是一位著名的风水学者、术数家,很精通古文、奇字、天文地理、历算、占卜、善于诗歌、赋文,被称为“游仙诗的祖师和F水祖师”。是真正的正一教教徒,是当时西晋建平太守官员郭瑗(同音“燕”)的儿子,郭瑗也叫郭德福。郭璞的父亲在朝廷当官,任太守一职,古代太守是什么官职呢?太守官职就相当于现在的市长,他的官职大到这样程度。

他的父亲郭瑗也懂得F水,家族有传承F水的习惯,于是郭璞自幼小时就得到了F文化浓重的熏陶,后来加上勤奋好学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F水祖师”。F水作为当时朝代内一门宫廷之术,没有足够的背景是无法得到真传的。

可惜那么有才华的郭璞英年早逝。西晋末年,那时因为国内战乱,郭璞躲避在江南一带。在国家危难之际,他被王敦任为记室参军。后来王敦想要谋反,命他占卜是否能获胜,郭璞说:必败。因此被王敦杀,他被时年仅49岁。后来晋明帝在南京玄武湖边为了纪念他,建了郭璞的坟墓,名“郭公墩”。

郭璞具有相当高的F水技术,术源于一部分家传,也有他从事“正一教”道教之后学会了道教术数和一部分F水术,不全是靠他祖上传下来的F水,更有他自学的功劳加上他对F水术具有极高的领悟

郭璞,这个人非常的厉害。他所写的《葬书》算是中国第一部讲述F二字的名著,也是一部用远古科学手段来解释玄学的中国F水学的开山作品。

《葬书》也叫《葬经》,能称得上的书都不一般,不简单,它是受许多专家学者认可,经过长久时间考验的书籍才称为”,称得上“经书”都不一般,“不一般”体现在哪呢?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经,具有时代性与首创性这类书在某个时代产生,而且多数为首次问世,后来得到许多许多人的认可,得到好多专家、著名学者的赞《葬书》初次对“F水”进行定义,这是一种重大贡献。

具有权威性。在某个时代得到当时权威人士认可认定和得到许多人认同,特别要得到有权威的古代朝庭宫内和古时著名学者的认定,地位相当,这点非常重要。

③在某个领域具有独到见解传承

影响大,价值高。列入中华传统文化的范畴,具有影响深远和重要现实意义    

《四库全书》里边记载,原版书共有二十篇,后来经过时代变迁,皇帝一代一代,朝庭中的一些国师一代跟着一代更迭,不断地进行整理,不知什么原因,就被删掉一部分内容。

首次删减是在南宋时期,由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堪舆学家蔡元定进行去杂留简,删去了原书中十二篇,只保留八篇,到了元代、清代都有人整理并删减,还有一些人对《葬书》进行了进一步详细注解。

乾隆年间,清代文豪纪晓岚得皇上之令,对《葬书》进行整理归纳,并将《葬书》收录在《四库全书》里边,也将《葬书》归纳组成为内篇、外篇、杂篇三大部分。

《葬书》最大的贡献,就是定义了“风水”这个概念,也是郭璞先师对F水行业的最大贡献,书中定了F水的基本理论架构,主要的理论为生气论、F水论、形势论、“四神砂”论、“土质标准”论等等,方便了后人讲解和写书

唐朝杨公时代主要摸透了峦头F水,那时几乎是没有理气的,看F水绝大多数是寻龙看山看水,所以《葬书》主要讲的是峦头F水,没有今者F水那么复杂,还结合理气,也许杨公在天都不知道自己有个“杨公四大局”,你信不信?这个“四大局”应该是后人总结用杨公风水,借用他的名义加进去的,所以四大局在《地理五诀》一书里才跃然纸上。F水刚开始只有形势派,后来随着理气风水的不断发展,理论基本成熟时才产生理气派,到明清时,写书的人越来越多,就出现一大堆的F水派别,什么三元派、三合派、八宅派、玄空派等等,多如牛毛。

葬书中含有的生气论、F水论、方法论、形势论、四神砂论、土质论等等,因随时光流逝,虽然删减了部分原文,但从大体上看,这本书整体架构齐全,陈述得非常完善,应该算是经过多代人的不懈努力,形成了去之糟粕,取之精华的一本书。

为什么一些人将《葬书》删掉一部分内容?原因我们不得而知,或许他们删去的是精华?有些人是怕后人从中知道关键的东西和F水的秘诀才删减的?还是有别的意图?前人删掉的这一部分内容,是为了让一些好的东西留给自己呀,方便日后在恰当的时代,恰当的时间结点方便自己传给自己的后代吗?那我们就不知道了,我们无法亲眼所见,也不需要去考究它。

如果大家对《葬书》感兴趣,可以通过网上购买一本《葬书》,方便以后一边对照,一边听我的讲课,一起来研究它,解读它,把重点记在笔者本里,方便以后有时间时,拿出来翻一翻,看一看,久而久之就读透了。如果大家有时间读透了这本书,或者有时间看我的讲解,或者说你有人指导读透了它,那你的风水基本理论就相当了得了,技术理论也相当高,就缺少一些F水实践了。    

说真的,读透《葬书》不容易,就算你是具有高学历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生,或者是大学里边的中文系教授。如果没有良好易学的基础,也是很难透读《葬书》本意,甚至那些从事多年F水工作的老先生一下子也很难读透《葬书》,读透难度相当大。它真正的内含不仅仅是字表上意,可以说其内容象易经所说的“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大到没有外面,够大了吧,小到没有了里面,够小了吧。

也正因为它难学,一般的人学着学着就犯困了,感觉很难读透,就没有兴趣继续下去了,象《易经》原文那样难,这是初学者的学习感悟,但因为它非常重要,所以也有许多人忘记了吃饭,拼命地啃读它。

可以这么说,现在市面上的所有F水书籍的FS理论和基本架构都来源于《葬书》。很多人也买来《葬书》看了许多遍,就是看不懂,这也正常。古书真的很难一下学透,象《道德经》、《黄帝内经》、《地理五诀》、《雪心赋》、《催官篇》等还容易学一点。刚接触《葬书》的人都感觉很难学透

《葬书》非常优秀的著作,但写法非常隐晦,融汇着作者很高智慧。书中多数语言象是让后人猜迷语似的,非常的奥秘,充满神秘感,让人读了很难明白和猜透。象唐朝杨公所写的《天玉经》《玉尺经》《青囊奥语》《青囊序》《都天宝照经》等五经的经文写法也是非常隐晦,有些内容也含糊,只有作者本人知道,让人有着怎么想也对,怎么想也不对的感觉,有些固然猜不起,但也间接的承载了远古科学的一些真知,使中国远古科学不至于最终失传,这是难能可贵的地方。古人这么写,让人不怎么读懂,确实也有它的难言之隐和时代所造就,因为古代F水学是宫廷才能用的,皇帝不让百姓懂,是为了国家安全。如果百姓个个懂风水,整天都去抢F水宝地,那可能造成天下大乱,是不是?所以让百姓不懂,也是有它的好处,从国家长治久和社会稳定来考虑而为之

传说,郭璞从郭河东公那里得到了九卷经书,促成风水之功,还写了一本F水作品,叫《青囊》,但后来被他的徒弟赵载尝偷走了,并火焚了它,我也没有看见,所以只能依书传这么说郭璞先人也曾经为《山海经》、《青囊经》作注文。

杨公所写的F水书,比如《青囊奥语》《青囊序》《撼龙经》《疑龙经》《天玉经》《玉尺经》《都天宝照经》等书的基本理论都是从郭璞《葬书》里面学来,并加以运用的。如果我们读好了《葬书》,以后再去学“杨公五经”,或学习地理五诀雪心赋催官篇FS书籍就容易多了。在讲解《葬书》过程中,我会结合自己的实践寻龙点穴案例和“杨公五经”进行解读,便于大家掌握了更多F水基本理论,将其融会贯通,希望大家看听了我的讲解后,掌握了一些做F水的基本方法,容易步入了F水的殿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几乎所有的历朝历代的F水名师、国师都会看过读过《葬书》,他们看后都有一个共同的读后感:《葬书》是一本好的F水书,是一部形峦法的经曲名著。它的影响力是不可撼动的,其地位非常的高。古人以前是以峦风水为主F水,现在一些人却反过来了,一些地师以理气为主来做风水,我认为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

图片

二、怎么学好《葬书》

我觉得不管学艺也好,学《葬书》也罢,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学习F水要先端正态度和思想

首先要认识《葬书》是一本F水经曲著作,不是一般的书籍,心里一定要有“我一定要学它”思维,大家的心对它有个初步的认识和重视,这点对以后学好《葬书》至关重要。

大家平时注意到没有?各级领导在台上布置工作和强调工作落实时,都先讲到一个要点,这个要点是什么?就是解决思想问题。伟大的毛泽东主席在他带领全国人民打天下时,不管是开展土地革命,还是开展解放战争,都一直强调干部要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其实也是想办法从解决群众思想问题入手来推动工作,其实群众思想通了,事就好办了多,是不是?学习FS也是要先解决思想问题的,思想得先个认识重视的思维。若你认为它不重要,你肯定学不好它;您若认为某个师傅不行,您在以后跟师傅学艺中肯定不能从他那里学到好的东西。

二)讲究方法,选对书

看书是学好F水的重要途经,但不是唯一途经。学F水,要先看什么书好?在这,我可以肯定地说:《葬书》是您必读的F水书之一,值得学习。其他书籍象看过的易经真的很容易》《地理五诀》《雪心赋》《催官篇》这些书都是值得阅读的好书。以上我所推荐的书籍都是我看过多次感觉有用才向大家推荐的,初学者听我的不会错在学习F水书之前,若你能先学命理知识,再来学习F水知识,那样更容易入门。学风水,要因人而异,灵活学习,没有千篇一律之说。    

我学易的经历,从90年代初开始,我第一次接触易学的书本是《周易与预测学》,中专业毕业后才看到《易经》这本书,而后真正接触学习F水知识的第一本书便是《葬书》。

台湾师范大学教授曾仕强先生写了一本书叫《易经真的很容易》,网上有卖的,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大家可以买来一本看一看,睡前饭后读一读,它可以帮助大家读透易经》。如果你光凭借自己想力读透易经,那没有那么容易!多看多学别人的东西,然后把它消化成自己,那是节省学习时间,提高效率的好学法。

如果您是一名F水爱好者,或者一名从事F水行业的人不知道《葬书》这本书,那就太可惜了,相当于您没有找到F水的根源,就像儿子迷失在大街上找不到父母那样子,或者说您找不对书,没有学到F水的要点和基础知识,《葬书》可是一本好书。绝大多数F水学家认为,没有看过《葬书》相当于白学F水了。

好书如良师。我一直视《葬书》为“一位师父”。学艺拜师不可少,绝大多数人学艺皆拜师。遇上一位诚实守信,真才实学的师父是您一生的荣幸,师父水平再高,他不乐意将一身手艺传教于您也是白拜师,还不如逢上水平一般,可又乐于教你的师父好。遇上一本好书如遇上一位好的师父,或者说遇上一位好的老师,这是我多年来学习堪舆技术的一些感触。

F水书籍很多,我们不可能全部读完,要有选择性地去选读,这很重要,因为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当然你想读完,我也不反对。

葬书如良师,多数堪舆学家都看过《葬书》,都认为它可以引领你走向正道,少走弯路的“好人”。秦汉时期,黄石公写了一本千古奇书,叫《素书》,大家看过没有?现在《素书》网上也有卖的,非常有哲理性。黄石公三探张良,张良考核过关,传说张良就是得到黄石公赠送的这本书后,日夜不停地学呀学,想呀想,在军事思想和用兵之法得到质的飞跃,后来才辅助刘邦打败项羽,夺得了天下,刘邦才当上皇帝了。《素书》有这样的一句话说:枉士无正友,曲上无直下。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不正直的人没有正直的朋友,不正直的领导没有正直的部下。好书就如正直的人,象一位好的老师。现在网上F水很多,但正版却很少,盗版内容错误也多,学了之后让人容易走上“歪路”,能理解吧?

对初学FS者来讲,选对一本书来读非常的重要,它就如一个人在萌芽阶段时容易选错交友对象一样,就像在初中阶段这个年龄段的人,思想不成熟,最容易跟着别人走,跟什么人走什么路,这完全符合古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加上父难教子,往往有什么的父亲,就有什么样的儿子。书里出错,学者也容易被引上错误的道路,所以选好书,选对书非常的重要。    

《葬书》整原文正文部分只有二千多字,若包含原注解部分有两万个字左右,但它不简单,能系统地阐述了F水的基本理论,书中有着五大主要FS理论亮点:第一是“生气”论;

第二是“F水”论;

第三是“形势”论;

第四是“四神砂”论;

第五是“穴土质标准”论。

书中除了有以上的五个主要F水理论外,还有乘气论、造化论等等,这些知识都非常的重要。

(三)信书不如无书

信书不如无书,但风水书一定要看。什么意思呢?就是不能全部相信书里的所写的内容,只能相信一部分,不能全信,大家能理解吗?诸位也不要一见杨筠松著的书就认为是杨公写的书,高兴得不得了,那可不一定,青囊序有人说他是杨公写的,有的人说是曾公写的;象青囊经,有人说这本书是黄石公写的,有的人说是杨公的师父邱廷翰写的,我们不得而知,也没有证据证明谁写的,没有书证。

没有一本F水书是100%正确的,也没有一本F水书里面内容全是错的。作者写一本书代表的是他观点和理解,并没有代表全部,他的观点有对,也有错,都属于正常现象。对的地方我们就汲取它,错的地方,我们就不理它,从中吸取教训就好了。

就像理论性风水,运用以理气为主的F水,就应该更加注意了。多数F门派皆以峦头F水为主,理气为补。我一直强调做F一定以峦头为主,理气为辅,必须形气合一,以峦头为体,理气为用,若仅了解理气,不学习峦头,是不能在实践中去应用;若只学习峦头,不知道理气,难以实现F水的真正价值,二者缺一不可,相互依赖,相互依存。我们在学用F水过程中,只有全面掌握形理知识,才可能成为行家里手,成为真正的风水赢家。

所以,我们阅读任何一本F水书,或者跟师父学习的任何一门技术都应当有辨别对错的思维,自己心里时刻都要记住:不是师父讲的都是对。如果我以后收徒弟,我就不太喜欢“师父怎么说就怎么做”这样的学徒。

不管是谁,都应当想到书中每一个观点不一定都正确,书中每一句语言都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和见解。对于读书,大家要有一个反问的思维,有怀疑的态度,我赞成这种观点,也喜欢有这样认识的人。古人的思维与我们现在的思维是不一样的,对不对? 几个人同看一本,认识不一样,理解出来的东西也是不一样的,写出来的东西也当然不一样,我们要辨证的看待问题。    

市面上FS书很多,我认为只要我们学得到的东西,对我们有益处的书都是好书,但也不要全部相信它,这是肯定的。所以《雪心赋》书中就有曰:信书不如无书。这不是让你不看书,是告诉你不要全部相信书里的所有内容。《雪心赋》有这样一句话“牧堂之论深于理,醇正无疵。”这段话出自宋朝堪舆学者蔡元定所写的《发微论》一书,大家想一想就知道,宋朝在唐朝的后面,宋朝时期才撰写的书,书中语言怎么会跑到唐代卜应天所撰写的《雪心赋》里面去呢?这不是乱套吗?怎么有这种可能?你能全部相信书吗?所以《雪心赋》书中才有了“信书不如无书”的表述。现在大家手上的风水书很多,但能见到唐朝、宋朝原版留下的书很少很少,是不是?现在F水书来源很复杂,多数为网购书,书中内容疑点多多,不可全信。象《地理五诀》书中的一些内容也是乱谈的,吹牛的。只有您看的书多了,学的内容多了,又有人指点,那样子你才会有辨别力,识别得出哪是对,哪是错了,不是谁有多厉害,大家看书多了,一样能看得出书里之对错。

书虽然不是全对,也不可全信,但绝大多数内容还是对的,也是值得学习的。也不要执着与较劲那个错的地方,困在那里走不出来,也不要因为我这么一说就怕了,不愿看书了,那样我可就成为“千古罪人”了,还不如不说的好。

(四)要虚心学习,低调做事

在初中时老师就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习技术虚心一点人家才会教你,你高高在上的,有的人跟人家学东西还说人家不对,人家心里不舒服,不会教你的,你问他,他也装不懂,许多被请教的人都不会喜欢高傲的人,这点我有深深的体会。

学习什么东西也好,三分靠师父,七分靠自学,以自学为主,自学占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这谁都应该有体会虽然学海无,活到老学到老,学习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有朋友问我,学F水要从什么入手,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但也可以回答。因为学F水的学习方法有许多种,有的先实践后才学习理论,有的则先学习基础知识,然后才边学边实践,因人而异吧。学F水没有什么固定的学习模式,只要符合自己的学习法,就是学习的好方法。可以向老前辈学习,向同行学,向书本学。我认为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好的老师,想入门快,学得有效,要虚心学习

鬼谷子说:“法不轻传,道不贱卖;师不顺路,医不叩门。”这句话出自《鬼谷子》一书,是什么意思?是指一个具有的技术或经验的人不能轻易地技术传授给他人,也不能以低价出售的方式将自己从师父那里学到的东西,比如技术以及自己的本身具有的独特技能卖给他人。请师父做事不能顺路去找师傅,或者拜师不能顺路去进行拜师请教,要讲究专程请人,医生也不应该主动去找病人,而是等待病人来找自己,这是出于一种尊重和保护自己的方式,也是对自己技艺的尊重。FS技术也如此,不轻易传给他人,通过拜师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从今天起,我将结合自己的实践,把《葬书》免费解秘给大家,希望得者珍惜。    

F水术称为帝皇之术,以前只有宫内才可学用的,更不轻易外传,现在世道进步了,网上都可学到,我们应该感谢这个时代。有些技术是靠拜师才可能学到的,大家心里都是明白的。

如果您真心想从事F水行业,我觉得拜师是非常必要的。“入门靠师父,修行靠个人。”拜师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学习方式。在你迷茫的时候,师傅可为你指明方向,虽然三分靠师傅,七分靠自己,但学习过程中总有凝惑不解,迷茫之时,这个时候就非常需要师父指导的。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书中有些东西自己读来读去,琢磨了许久都弄不明白,师父一点就明白了,节省了好多时间,大家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做F水不是赚钱的工具。F水这行业的人,要行善是必需的。我多次看到有的风水师将自己的名刻在客户的祖坟墓碑上,你想“名传千古”是可理解,但你与坟者又没有什么血缘关系,将自己的名刻上去干嘛?这是多么不应该,大家觉得呢?学雷锋,做好事,不留名,不自扬,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道德要求行善做好事,太过于求名利,那不是做好事的本义。对不对?风水师出于行善,为民办事,更要低调做事,那样才心安理得。一个连名利都不要了的人做好事,符合中国传统道德,当然对于没有收入来源的风水师来说,收一些辛苦钱,那可以的,原因为他需要生活。曾仕强教授曾经说过:不能高调行善!我说的这话或许得罪一些人了,就算我没有说好了。

人呀,有的时候做点善事好事不容易,做点积德行善的事是好事的,回家睡觉睡得舒服,我就有这种感觉,但要施舍有度。人不可盲目作为,我们社会需要积德行善,弘扬中华美德,学雷锋,做好事,这挺好的,但现在社会上一些乞丐,多数是假的,你施舍错了,给假乞丐捐款捐物,会提升这种社会歪风不好,所以不可盲目而为。

信耳不如信眼。葬书里有一句经文:目力之巧。什么意思呢?是说做F水以眼见为实,要用眼力看风水,F水不是推算出来的,要用眼睛来看,FS不象看八字、算三元命卦或三元九运。看八字才是推算的。看F水要到现场去察山看水,山是不是破碎、丑象百出,山水有情还是无情,水弯环紧锁情况等等。所以要以眼见为实,不能道听途说做风水。在F水界上传了一个杨公不登山的秘诀,说看F水不用去现场看,这能行吗?不行,朋友们。从耳朵里得来的东西和半路F水不可靠。    

(五)要边学边记

学风水需要记的东西很多。多数人在年轻时记忆力都挺好,可是到50岁年纪左右,往往记忆力就大不如前了,看了容易忘记。碰到这个问题唯一能做的,就是要多看几遍,做点笔记了,请教人。我学风水习惯边学边做笔记,过一段时间后忘记了,可以翻一翻笔记再看,多看几次以后就记住了,有时在睡前想到某事,不记得时,就翻一翻笔记再看,才睡得安稳,这是我的心得。当然有的人文化水平较低,加上年纪大了,也不习惯记东西,可以以多看为主,因人而异吧。

以上是我学习FS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我们能一起努力,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我想只要大家能做到以上几点,多数人会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