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职场人的经历中,都可能遭遇这样一种领导:他们表面上看似在为团队的发展谋划,实则以各种权谋手段,让整个团队陷入无尽的内耗,下属们苦不堪言。 这类领导热衷于权力的掌控,常常运用“分而治之”的策略。在团队会议上,他们会故意抛出一些模棱两可的任务方向,让下属们各执一词,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方案。当团队成员为此争论不休时,领导却在一旁冷眼旁观,看似在鼓励大家积极讨论,实则是在挑起内部矛盾。因为下属们一旦形成不同的派别,就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争取领导的支持,而不是专注于工作本身。比如,在一个项目策划阶段,领导可能暗示一部分成员侧重于创新方向,又对另一部分成员强调保守稳健的重要性,导致双方在方案制定过程中相互攻击,项目进度严重滞后。 内耗型领导还擅长制造信息差。他们不会将完整的工作信息传达给整个团队,而是选择性地告知不同的下属。这样一来,下属们在工作中就会因为信息不全面而频繁出错,不得不反复沟通、修改。同时,领导却可以利用这种信息的不对称,对下属进行指责和打压,以此显示自己的权威。例如,在安排一项市场调研任务时,领导告知A员工调研重点是消费者年龄分布,却对B员工强调消费习惯的重要性,当A、B两人提交的调研报告不符合领导心中的“完整版本”时,领导便大发雷霆,指责他们工作不认真,而实际上问题根源在于领导故意制造的信息混乱。 此外,这类领导喜欢搞“绩效陷阱”。在制定绩效考核标准时,他们会设置一些模糊不清、难以衡量的指标。下属们为了达到这些不明确的标准,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猜测领导的意图,不断调整工作方向。而且,领导还会根据自己的主观喜好来评价下属的工作成果,而非依据客观事实。这就使得下属们的努力常常得不到公正的认可,工作积极性受到极大打击。比如,在评价员工的工作态度时,领导可能以自己的个人感受为标准,即使员工在工作中表现出极高的敬业精神,但只要领导觉得员工某次汇报时不够热情,就会在态度评分上大打折扣。 在这种内耗型领导的管理下,下属们每天都生活在紧张和焦虑之中。他们不仅要完成繁重的工作任务,还要时刻提防领导的权谋手段,应对同事之间因内耗产生的矛盾。长期处于这样的工作环境,下属们身心俱疲,工作效率低下,职业发展也受到严重阻碍。许多有能力、有抱负的员工最终选择离开,留下的团队成员也士气低落,整个团队陷入恶性循环。 内耗型领导的权谋手段给下属带来的伤害是多方面的,也是深远的。要打破这种局面,一方面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避免权力过度集中在个别领导手中;另一方面,员工自身也需要增强职业素养和抗压能力,必要时勇敢地对不合理的工作环境说“不” ,寻求更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