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子夏故坛赏析「诗经·芣苢」

 子夏故坛藏书馆 2025-03-19 发布于山西

原文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释字词

采采:反复采摘的样子。《诗经·卷耳》:“采采卷耳”。

芣苢:通常认为是车前草。

薄言:轻易地说,随口而言。

(duō):双手不断地拾取。

(luō):用手握物而脱取。

(jié):一手提着衣襟兜着。《尔雅》:“执衽谓之袺”

(xié):兜入衣襟扎并将衣襟系在腰间带子上。《玉篇》:“以衣袵扱物也。”意思就是把东西揣在怀里。

赏析

春秋年间,由于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使“蓬蒿藜藋(狄)”之地,“狐狸所居,豺狼所嗥”之所,以及诸侯国境之间的旷土隙田,逐渐得到垦辟,成为“庐田庑舍”。而井田却由于“民不肯尽力”反处于瘫痪状态。这样,大量私田的出现,使井田制遭到严重破坏。伴随着井田制的崩溃和土地私有制的出现,阶级关系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封建依附关系开始产生、发展起来。奴隶主贵族改变剥削方式,把土地分成小块,招徕逃亡奴隶和破产平民耕种,从中收取地租。从此,封建地主与农民两个新兴的阶级便孕育成长起来。

这种依附农民,身份与奴隶不同,他们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有条件获取一部分收获物归自己所有和受用。他们虽还受到超经济的剥削,但有权支配部分收获物,大大提高了生产劳动的积极性。《诗经·芣苢》中的主人公大概就是这种新兴的依附农民,他们采集的芣苢就是归自己所有的收获物(薄言有之),所以积极性特别高。《诗经·芣苢》每句都以主人公的口吻,强调少说话(薄言)多干活(采、有、掇、捋、袺、襭),这就是劳动积极性的充分体现。他们顾不上闲聊,手里一刻不停地采摘着(薄言采之)。对于归自己所有的收获物,他们不厌其多,不厌其精(薄言有之)。对于采摘到的芣苢,他们当场进行再加工,去粗取精,缩小体积,以便于运输携带回家(薄言掇之,薄言捋之)。采摘并经粗加工后的数量还是多到不好携带回家,这也不要紧,农人自有办法。筐满了,那就撩起下摆衣襟兜起来;还放不下?那就扯开腰间扎束的上端衣襟揣入怀中,把衣襟当口袋用好了。这是多么高的劳动积极性啊!这充分说明,劳动本身不是快乐的,但拥有和享受劳动成果才是真正的快乐。只要劳动成果归自己所有,再辛苦的劳动也是值得的。

《诗经·芣苢》共分三章,每章两句。三章虽然是重章叠韵,每句只易一字,每章仅易两字,但这并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不断地递进。三章虽然都是描述采芣苢的过程,但第一章描述的是初采的过程,也就是连茎带籽一起采,并顺便交待了这是为自己采摘,劳动成果归自己所有;第二章描述的是对初采的芣苢进行简单拾掇加工一下,也就是把籽从茎上捋下来,取籽而弃茎,以减小体积,便于运输携带;第三章描述的就是运输携带的问题,即采集的籽实已经堆满了框而放不下了,那就利用衣服当口袋,扯开衣襟往里装。对劳动者而言,这样的描述,不仅体现了劳动的意义,更体现了劳动的价估值和情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

白话翻译

采呀采呀采芣苢,少说话来埋头采。

采呀采呀采芣苢,少言多干成果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切勿多言快拾掇,

采呀采呀采芣苢,少言多干使尽捋。

采呀采呀采芣苢,闲话误事不划算。

多采谁说无处放,撩起衣襟兜起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少言多采真实惠。

谁说多采无处放,扯开衣襟揣入怀。

子夏故坛撰于2025年3月22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