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王超,姜晨阳,俞虹宇,王如兴,钟国强 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心内科(王超,王如兴);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姜晨阳,俞虹宇,钟国强) 作者简介:王超,主要从事心电生理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通信作者:钟国强,E-mail: gq_zhong@yahoo.com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2370342);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BK20231145) 摘 要 目的 探讨微小RNA(microRNA,miRNA)-145调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底物15(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pathway substrate 15,EPS15)介导的细胞自噬参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发生的机制,寻找房颤发生过程中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为房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 收集58例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手术患者的右心耳组织,将这些患者分为窦性心律组(16例)和房颤组(42例)。通过尾静脉注射Ach-CaCl2混合溶液构建大鼠房颤模型,注射生理盐水作为窦性心律组。检测两组患者右心耳组织及两组大鼠心房中miRNA-145的表达水平,及其EPS15、Cx43、LC3、p62的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构建体外自噬模型,探讨miRNA-145靶向调控EPS15介导的细胞自噬参与房颤发生的机制。结果 窦律组患者右心耳及窦律组大鼠心房miRNA-145、Cx43的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高于房颤组患者及房颤组大鼠(均P<0.05),而EPS15的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低于房颤组患者及房颤组大鼠(均P<0.05)。体外实验结果显示,miRNA-145能够通过EPS15调控H9c2细胞的自噬程度(P<0.05)。结论 miRNA-145可通过调控EPS15介导的细胞自噬参与房颤的发生,表现为miRNA-145显著下调、EPS15上调、自噬增强和Cx43降解。 关键词 心房颤动;微小RNA-145;自噬;Cx43;EPS15;p62;LC3 引用格式 王超,姜晨阳,俞虹宇,等. 微小RNA-145调控EPS15介导的细胞自噬参与心房颤动发生的机制[J]. 实用心电与临床诊疗, 2025, 34(1): 29-35. DOI: 10.13308/j.issn.2097-5716.2025.01.007 ![]() ![]()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6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胸外科收集的58例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换瓣手术患者的右心耳组织作为检测标本。所有病例已排除以下情况:① 严重心功能不全(NYHA心功能Ⅳ级);② 全身炎症反应性疾病,包括严重的全身性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③ 风湿性活动、自身免疫性疾病;④ 合并有肺源性心脏病;⑤ 肝、肾等重要器官严重功能不全;⑥ 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代谢紊乱性疾病;⑦ 有过量酒精摄入;⑧ 恶性肿瘤。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已获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完善血常规、血糖等术前检查,心功能NYHA分级均在Ⅰ—Ⅲ级。根据动态心电图及心电图诊断结果,将入选患者分为窦性心律(简称窦律)组(16例)和房颤组(42例)。 选用20只平均体重(200±30) g的健康标准清洁级SD雄性大鼠,分为房颤组和窦律组,各10只。房颤组:经尾静脉注射Ach(66 mg/kg)-CaCl2(10 mg/kg)混合溶液,每日固定时间给药1次,重复2周。窦律组:在同样条件下,用生理盐水代替Ach-CaCl2混合溶液。记录Ⅱ导联心电图,以p波消失、f波出现和RR间期不等作为房颤发作的标志,以f波消失和p波出现作为恢复窦律的标志。 使用HBLV-mcherry-EGFP-LC3-PURO慢病毒(中国汉恒公司)感染正常H9c2细胞,建立H9c2自噬细胞系,分为空白对照组、miR-145模拟物组、miR-145模拟物干预组、miR-145抑制剂组、miR-145抑制剂干预组,每组各3例。再按照分组使用与Lipofectamine 3000相对应的细胞转染miRNA-145模拟物和miRNA-145抑制剂,转染后放进培养箱孵育48 h,以自噬诱导剂西罗莫司(1 000 nmol/L)干预相对应组的细胞,诱导细胞自噬8 h。 1.2 采集标本 ① 风心病换瓣手术患者的右心耳组织;② 大鼠心房组织;③ H9c2细胞。 1.3 RNA的提取和测定 随机选取房颤组、窦律组患者各10例,以及房颤组、窦律组大鼠各7只,利用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右心耳和两组大鼠右心房组织中miRNA-145、EPS15、Cx43的相对表达量。 1.4 蛋白的提取和测定 随机选取房颤组、窦律组患者各6例,以及房颤组、窦律组大鼠各8只,利用蛋白免疫印迹实验,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右心耳和两组大鼠右心房组织中EPS15、Cx43、p62、LC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 1.5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否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描述,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窦律和房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窦律组和房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基础心脏疾病等基线临床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 2.2 窦律和房颤组患者右心耳miRNA-145、Cx43、EPS15表达水平比较 窦律组患者右心耳miRNA-145相对表达量高于房颤组患者[(4.678 0±0.224 3) vs. (1.001 0±0.035 7),P<0.05]。窦律组患者右心耳Cx43的RNA相对表达量高于房颤组[(1.151 0±0.359 6) vs. (0.842 0±0.041 8),P<0.05];窦律组患者右心耳EPS15的RNA相对表达量低于房颤组[(1.001 0±0.034 4) vs. (2.379 0±0.486 1),P<0.05]。 2.3 房颤和窦律组患者右心耳蛋白表达水平比较 房颤组患者右心耳EPS15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窦律组患者[(0.536 3±0.062 5) vs. (0.351 4±0.017 8),P<0.05],而Cx43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窦律组患者[(0.271 7±0.016 1) vs. (0.571 6±0.047 2),P<0.05]。房颤组患者右心耳p62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窦律组患者[(0.574 1±0.075 4) vs. (0.273 8±0.036 6),P<0.05],而LC3蛋白LC3Ⅱ/LC3Ⅰ比值高于窦律组患者[(1.289 0±0.016 0) vs. (0.499 9±0.022 7),P<0.05]。见图1。 ![]() 2.4 房颤大鼠造模 经Ach(66 mg/kg)-CaCl2(10 mg/kg)混合溶液注射2周后的大鼠均诱发房颤,而对照组大鼠均未出现房颤。房颤组和窦律组大鼠的心电图见图2。 ![]() 2.5 房颤组及窦律组大鼠心房miRNA-145、EPS15、Cx43的RNA表达量 窦律组大鼠心房miRNA-145相对表达量高于房颤组大鼠[(1.010 0±0.136 9) vs. (0.507 0±0.100 6),P<0.05]。窦律组大鼠心房EPS15的RNA相对表达量低于房颤组大鼠[(1.060 0±0.332 9) vs. (2.025 0±0.112 8),P<0.05]。窦律组大鼠心房Cx43的RNA相对表达量高于房颤组大鼠[(1.007 0±0.258 3) vs. (0.458 2±0.167 3),P<0.05]。 2.6 房颤组及窦律组大鼠心房蛋白表达量 房颤组大鼠心房内EPS15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窦律组大鼠[(0.536 3±0.059 0) vs. (0.351 4±0.016 5),P<0.05],而Cx43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窦律组大鼠[(0.274 4±0.012 2) vs. (0.579 3±0.036 2),P<0.05]。房颤组大鼠心房内p62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窦律组大鼠[(0.555 2±0.049 8) vs. (0.265 3±0.025 0),P<0.05],而LC3蛋白LC3Ⅱ/LC3Ⅰ值高于窦律组大鼠[(1.375 0±0.035 2) vs. (0.953 8±0.045 1),P<0.05]。见图3。 ![]() 2.7 H9c2自噬细胞株的建立 H9c2经HBLV-mcherry-EGFP-LC3-PURO慢病毒感染72 h,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感染效果。本实验转染效率均在70%~90%。见图4。 ![]() 2.8 H9c2细胞中EPS15、Cx43及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 分别检测空白对照组、miR-145模拟物组、miR-145模拟物干预组、miR-145抑制剂组、miR-145抑制剂干预组中LC3、p62、EPS15、Cx43的表达量。 1) 空白对照组LC3蛋白LC3Ⅱ/LC3Ⅰ值高于miR-145模拟物组[(1.061 7±0.046 8) vs. (0.759 7±0.102 7),P<0.05]。miR-145模拟物组LC3蛋白LC3Ⅱ/LC3Ⅰ值(0.759 7±0.102 7)低于miR-145抑制剂组(1.137 9±0.090 7),也低于miR-145模拟物干预组(0.930 2±0.138 1),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iR-145抑制剂组LC3蛋白LC3Ⅱ/LC3Ⅰ值低于miR-145抑制剂干预组[(1.137 9±0.090 7) vs. (1.257 6±0.063 3),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空白对照组p62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其余各组(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空白对照组EPS15蛋白相对表达量(0.203 5±0.013 5)高于miR-145模拟物组(0.103 1±0.018 6),也高于miR-145模拟物干预组(0.189 7±0.011 4),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iR-145模拟物组EPS15蛋白相对表达量(0.103 1±0.018 6)低于miR-145模拟物干预组(0.189 7±0.011 4),也低于miR-145抑制剂组(0.226 5±0.017 5),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或实验意义。 4) 空白对照组Cx43蛋白相对表达量(0.617 4±0.035 5)低于miR-145模拟物组(0.820 5±0.055 5),高于miR-145抑制剂组(0.328 8±0.023 4),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miR-145模拟物组Cx43蛋白相对表达量(0.820 5±0.055 5)高于miR-145抑制剂组(0.328 8±0.023 4),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iR-145抑制剂组Cx43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miR-145抑制剂干预组[(0.328 8±0.023 4) vs. (0.212 6±0.022 4),P<0.05];其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或实验意义。见图5。 ![]() 3 讨论 房颤作为一种多因素疾病,一般在有潜在心脏异常的情况下发生,伴随着电生理和结构改变,这种病理改变通常被称为心房重构。过去十年间,相关研究证实了miRNA在心血管疾病等多种人类疾病中的作用。miRNA不仅对心肌细胞的传导有直接和(或)间接作用,而且还能调节离子通道,间接影响心脏兴奋性。本研究结果显示,房颤患者右心耳中miRNA-145的相对表达量较窦律患者显著下调,表明miRNA-145下调通过参与心房结构重构和(或)电重构,促进房颤的发生与发展。 本研究发现,房颤患者或房颤模型大鼠心房LC3Ⅱ/LC3Ⅰ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LC3Ⅱ是哺乳动物的自噬体标志物,目前被广泛用于监测细胞的自噬进程,表明房颤患者或房颤模型大鼠心房存在自噬的过度激活,导致心肌蛋白质稳态脱轨,从而可能引起以心房重构为特征的心脏受损,促进房颤的发生。除LC3蛋白以外,本研究中还对窦律、房颤患者和窦律、房颤大鼠模型心房中的p62蛋白进行了检测。p62蛋白在窦律患者右心耳中的相对表达量低于房颤患者。p62是自噬标志物之一,其本身也是一种应激蛋白,实际检测中会出现p62表达与自噬活性相反的情况。由于自噬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不能完全依靠p62判定细胞自噬活性。本研究中房颤患者右心耳和大鼠心房中的Cx43与EPS15的相对表达量呈相反趋势,结合上述心房细胞的自噬激活,认为Cx43、EPS15与心房细胞自噬有着密切的联系。 本研究利用miR-145模拟物/抑制剂转染H9c2自噬细胞株,探讨miRNA-145调控EPS15介导的细胞自噬参与心房Cx43重构的机制。相比于空白对照组,miR-145模拟物组LC3Ⅱ/LC3Ⅰ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提示miR-145的过表达能够有效抑制自噬。尽管空白对照组与miR-145抑制剂组LC3Ⅱ/LC3Ⅰ相对表达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miR-145模拟物组LC3Ⅱ/LC3Ⅰ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miR-145抑制剂组。另外,miR-145模拟物组和miR-145抑制剂组的LC3Ⅱ/LC3Ⅰ相对表达量低于其各自的干预组,表明miR-145能够有效地调控H9c2细胞的自噬程度。在本研究中,空白对照组自噬相关p6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其余各组,但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空白对照组EPS15的相对表达量高于miR-145模拟物组,与miR-145抑制剂组却无显著差异,但其在miR-145模拟物组的相对表达量低于miR-145抑制剂组。上述结果提示高水平miR-145能够有效地抑制EPS15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自噬。空白对照组与miR-145抑制剂组的EPS15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是由于自噬细胞株的自噬激活,EPS15已处于高表达状态。由图5可发现,Cx4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在miR-145模拟物组和miR-145模拟物干预组中均高于空白对照组,表明miR-145过表达会引起Cx43表达升高,同时miR-145抑制剂组和miR-145抑制剂干预组Cx43的相对表达量低于空白对照组、miR-145模拟物组、miR-145模拟物干预组。上述结果同样证明了miR-145的低表达也会引起Cx43表达下降。而通过miR-145模拟物干预组、miR-145抑制剂组与其各自的干预组进行对比,本研究发现自噬能够直接作用于Cx43,降低其表达。 本研究通过观察房颤患者和动物模型心房miRNA-145、EPS15、Cx43、LC3和p62的表达情况,再以HBLV-mcherry-EGFP-LC3-PURO慢病毒构建H9c2细胞自噬模型,模拟心肌细胞自噬,并用miRNA-145转染细胞影响其表达,以西罗莫司进行干预,探究miRNA-145的差异化表达对心肌Cx43自噬程度的影响,以揭示miRNA-145在房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调控机制。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心房miRNA-145的表达下降与房颤的发生有关;二是EPS15的过表达引起自噬激活,导致心房Cx43的自噬降解;三是miRNA-145通过上调EPS15使细胞自噬激活并导致心房Cx43降解,可能是房颤发生的重要机制,也是房颤潜在的治疗靶点。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临床样本量较小,还需更多样本证实本研究结论。其次,临床上只能获得风心病换瓣手术患者的右心耳组织,故无法证明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也能得出本研究结果。另外,由于无法构建房颤体外模型,仅能通过自噬模型来证明自噬能够直接降低Cx43的表达,因此无法完全模拟房颤患者的生理过程和物质代谢。最后,本研究仅讨论了miRNA-145调控下的细胞自噬,今后还需进一步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或全基因测序,以明确更多不同类型的miRNA对Cx43的调控机制。 排版:李政萍 统筹:顾 艳 审核:徐云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