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湿多痰盛之人,须学此方--半夏白术天麻汤!

 华煌中医 2025-03-28 发布于福建
图片

还记得好多年前,一个形体肥胖的人,半开玩笑地问我,文老师,像我这个体型,将来容易犯什么病?应该准备点什么灵丹妙药呢?

我说,凭你的体质,应该多了解半夏白术天麻汤。

再后来,此人因为反复眩晕恶心,到当地中医院去开药。回过头,他跟我说,老中医给他开的果然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而且服用之后确实好很多。他说,文老师,你说话真准……

其实,这哪里是什么“说话准”啊!半夏白术天麻汤,作为中医里面典型的治风化痰剂,本来是给脾虚生湿,风痰上扰之人准备的。这是科学规律,是经验之谈。

来吧,我们就好好说说半夏白术天麻汤。

这个方子,出自《医学心悟》,基本配伍是半夏9克,天麻、茯苓、橘红各6克,白术18克,甘草3克。煎煮的时候,多加生姜1片,大枣2枚。

这个配伍,治疗风痰上扰证,基本功用是化痰息风、健脾祛湿患者的基本表现,是头晕、眩晕、头痛、胸膈痞闷,以及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弦滑。

之所以这样,是患者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导致痰湿内积,引动肝风,肝风夹痰上扰所致。

一直到今天,我也笃定地认为,这是所有肥胖人士,在脑海中应该深深理解、掌握的中医方剂。它是这类人随身携用的灵丹妙药,是肥胖多湿者的护身符。

来吧,咱们还是看一则典型的医案,体会其中的道理。

话说有一个男子,当时45岁。初诊时间是1990年的9月份。

这个人啊,嗜好肥甘厚味,每顿饭都是无肉不欢。渐渐地,他的形体就开始肥胖了。

最近这两个月,他不知道为什么,忽然开始脑袋迷糊、眩晕,伴随耳鸣。胸膈部位痞闷,恶心,欲呕,而且多黏痰。

他觉得自己可能要中风、脑梗了,于是到医院检查。结果,还真没查出太大问题。医院给开点降脂药,让他回去吃。

患者觉得,这样不行,解决不了关键问题,于是转投中医。

刻诊,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患者说,无论用什么方式,现在只要让他头不晕,耳不鸣,不恶心,就可以。

了解到这些以后,医家提笔书方一首。但见:

白术、茯苓、陈皮、清半夏,天麻各12克,生姜3片,泽泻45克,白蒺藜、钩藤(后下)各15克,一共3剂,水煎服。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3剂以后,竟然诸证悉平,眩晕耳鸣和欲呕的毛病,真的全都不见了。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它最初刊载于1996年的《安徽中医学院学报》上。

来,我们解析一下。

其实,这个患者的问题,就是前面提到的风痰上扰

你看,此人素喜肥甘厚味。这类东西,加重脾胃负担,日久脾不堪其累,于是运化不足。脾虚生湿,痰湿内积,患者这才日渐肥胖。痰湿阻滞气机,所以胸膈痞闷,恶心,黏痰多。患者就诊时苔腻、脉弦滑,这是典型的痰湿壅盛之象。

接下来,你记住,痰湿在体内蕴积久了,是可以生风的

此话怎讲?痰湿困脾,则脾土不足。自然界,土地贫瘠,是养不了庄稼和植物的。同样道理,脾土不足,肝木就失养。肝气失和,于是肝风内动。肝风夹痰这么一吹,就是风痰上扰了。患者的耳鸣、眩晕,由此而来。

读者朋友,你记住,上面这套病因病机,在太多患者身上有过印证。平日体胖、苔腻、舌边有齿痕,伴随眩晕、耳鸣者,往往属于此类。

这个时候怎么办?就得化痰健脾,平息肝风。你看当时医家的配伍——

白术、茯苓、陈皮、清半夏,天麻各12克,泽泻45克,生姜3片,白蒺藜、钩藤(后下)各15克。

这个配伍,你仔细看,就有前面提到过的,半夏白术天麻汤的影子。半夏、白术、天麻、茯苓、陈皮、生姜,这就是半夏白术天麻汤。其中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白术和茯苓,健脾除湿。陈皮,行气除湿。天麻,则平肝息风。生姜辛温,可以温化水湿。

在这个基础上,重用泽泻45克,利水除湿。白蒺藜和钩藤,则有息肝风的作用,辅助天麻治标。

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思路。果然,患者用药以后,很快好转。

读者朋友,通过这个例子,我想告诉你一件事儿,就是肥胖,管不住嘴,多痰多湿之人,应该高度警惕风痰上扰的问题。这类人的典型不适,就是头晕、头痛、耳鸣、恶心、嗳气、胸脘满闷。还有的,血压会高。我们中医看,就是脾虚湿盛,痰湿引动肝风,进而风痰上扰。高血压伴随肥胖的患者中,属于此类证型的人特别多。

这时候,半夏白术天麻汤是很好的选择。湿盛者,可以加猪苓、泽泻加强利水之功。风盛者,加钩藤、刺蒺藜等祛风之品。总之,上文医案里的用药,很值得借鉴。

也就是说,中医对部分病因病机的认识,是形成客观规律的。于是,中医人按照规律去分析,就能看到某一类体质偏颇的人,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这有点像占卜,但又绝对不可同日而语。因为它说到底,是基于科学认识,基于千百年来的临床观察和经验。

  半夏白术天麻汤 天麻钩藤饮 泽泻汤 补阳还五汤治头晕

半夏白术天麻汤的原文出自《医学心悟》卷4,其组成包括半夏一钱五分(4.5g)、天麻一钱(3g)、茯苓一钱(3g)、橘红一钱(3g)、白术三钱(9g)、甘草五分(1.5g),使用方法是生姜一片、大枣二枚,水煎服。该方的功用是燥湿化痰、平肝熄风,主治风痰上扰证,如眩晕头痛、胸闷呕恶、舌苔白腻、脉弦滑等。本方系二陈汤加味而成,在燥湿健脾的基础上,加入平肝熄风之天麻,共奏化痰熄风之效。

    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无痰不作眩。眩晕缘于肝风内动,只是肝风又可以因为五脏失调、气血逆乱导致,半夏白术天麻汤就是脾阳不足,痰湿内生,肝胆气机郁滞,久郁而化风上扰清阳而头晕。

图片

天麻钩藤饮记载于《杂病证治新义》,其组成为天麻、钩藤(后下)、石决明、栀子、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具有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之功效。主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本方是治疗肝阳偏亢、肝风上扰的有效方剂。

按:工作压力、情绪、饮食作息等导致肝胃郁热体质越来越多,中焦痰湿肝热生风是导致头晕的常见原因,故半夏白术汤、泽泻汤、苓桂术甘汤、小柴胡汤、天麻钩藤汤是我治疗眩晕的主要方剂。

医案

患者男,75岁,反复头晕6月。2014年有脑出血病史,治疗后未留下后遗症,现症见:整日头晕头昏,偶有头痛,胀痛为主,腰胀痛,无视物模糊、眼睛胀痛、耳鸣,无口干口苦,精神饮食睡眠可,二便调,唇稍发绀。舌淡红苔薄黄脉滑。 

  半夏白术天麻合泽泻汤合桃红加减:

半夏20克,白术20克,天麻15克,茯苓15克,陈皮10克,大枣6枚,泽泻30克,桃仁红花各10克,钩藤15克,寄生15克,7剂!

陆按:

头晕不外虚实,虚为清窍失养,肾主骨生髓,肾虚则头晕,脾主生清,脾气不升则浊阴不降故头晕,气血不足则头晕,肝……实证痰瘀等……故有无风不做眩,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无虚不做眩,无痰不作眩,无火不作眩之说!患者头晕寒热虚实似不明显,舌黄脉滑,且平时嗜烟酒,辩证为痰阻清窍,且既往有脑出血病史,唇发绀,为痰阻气机血脉不畅,故予

2诊:头晕明显好转,仍轻微头昏,头痛,余未诉特殊不适。

治疗有效原方加减:

半夏10克,白术20克,天麻15克,茯苓15克,陈皮6克,桃仁15克,红花10克,地龙10克,羌活12克,泽泻30克,川芎30克,石决明12克,钩藤15克。7剂!

陆按:久病入络加地龙通络止痛。

3诊:服上方后头痛消失,头晕明显好转,舌仍偏黄腻,余正常。

上方加石菖蒲15克,醒脑开窍。

4诊,服上方后近几日出现后脑勺麻木,头晕头痛消失,余未诉不适。查头部ct正常。考虑麻木为气血欲通不通表现,原方加减:天麻15克,钩藤1克,桃仁15克,红花10克,地龙10克,半夏10克,白术20克,茯苓20克,泽泻30克,陈皮6克,羌活15克,川芎30克,蔓荆子10克。7剂。

患者电话来说一切正常,未诉不适,原方再进10剂,巩固!后追仿头晕未再发。

(岳阳市中医院 陆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