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睡眠科学家&伯克利神经学教授揭示:如何睡觉更好、活得更长

 含宏 2025-03-30 发布于广西

睡眠科学正在经历一场静默革命。蔡崇信、比尔·盖茨、蒂姆·库克(苹果CEO)这些顶尖企业家都在公开强调睡眠对生产力的重要性。(阅读蔡崇信:现在我优先睡眠而不是锻炼,没有什么比睡够更重要)

他们都推荐过的《我们为什么要睡觉》作者、睡眠科学家Matthew Walker在一场对谈中,为我们揭开了睡眠的神秘面纱和改善办法。整理如下:

图片

马修·沃克(Matthew Walker,1972年-) 英国作者、科学家,现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神经科学与心理学教授,并创立了“人类睡眠科学中心”,一直关注睡眠或人类健康的影响。《我们为什么睡觉》(2017)是他的一部科普作品

01 睡眠的质比量更重要

当我们入睡时,大脑并非进入简单的'休息模式',而是经历着比清醒时更为剧烈的活动变化——在REM睡眠(快速眼动睡眠,也就是做梦)阶段,某些脑区比清醒时还活跃30%

Walker教授认为睡眠可能是生命的原始状态。我们并非从清醒状态进化出了睡眠,而是从睡眠状态进化出了清醒。

研究还发现,REM睡眠与寿命直接相关。每减少5%的REM睡眠,死亡风险增加13%。在所有睡眠阶段中,REM睡眠是最能预测长寿的关键指标。点击了解关键睡眠指标:睡眠时你的大脑在忙什么

这解释了为什么即使睡够时间,睡眠质量差仍会让人感觉疲惫不堪。睡眠不只是量的问题,更是质的艺术。

图片

02 多睡1小时更想谈恋爱

Walker教授把睡眠比喻成一场'激素演出'

  • 男人的睾酮在做梦的时候(也就是REM睡眠)会飙到高峰,睡不够,激素直接掉线;

  • 生长激素在你沉沉睡着时才释放,负责帮你修补身体、调节代谢

  • 胰岛素趁你熟睡时调整敏感度,控制血糖。如果老熬夜,血糖一乱,白天很容易暴躁、犯困,还想吃甜食;

  • 更神奇的是,女性每多睡一小时,对亲密关系的兴趣会提升14%——想变得更有爱,先多睡一会儿。

所以说,熬夜这事,不只是第二天没精神那么简单。你是在打乱自己整个身体系统的节奏。长期下去,激素不平衡、情绪波动、代谢变慢,哪一样不是我们日常想避免的?

图片

03 咖啡, 酒精, 褪黑素的干扰

☕️ 咖啡因在“骗”你的大脑

我们的大脑,会随着清醒时间增加而积累一种叫腺苷的物质,它是大脑产生的睡意信号。但咖啡因一进来,就霸占了腺苷的“座位”,让你误以为我们没那么疲惫。

关键不是你喝了多少咖啡,而是你几点喝。咖啡因的'半衰期'是5-6小时'四分之一'衰期长达10-12小时。也就是说,哪怕你下午3点喝的那杯咖啡,到了凌晨1点体内还残留着25%在嗨。对晚上10:30上床的人来说,最理想的'最后一杯'时间,是中午12:30之前。

🍷 酒精是睡眠的假朋友

许多人用'睡前小酌'助眠,但科学告诉我们这是个危险的误解。酒精给你的不是睡眠,而是镇静——有点像'晕过去',不是'睡过去'

看起来你很快就入睡了,但宝贵的REM睡眠(做梦的那段)会被大大压缩,半夜还容易多次醒来;而且,生长激素的分泌也会被降低50%——哪怕只喝了一小杯。

Walker教授说得特别直白:'你失去意识不代表你在好好睡觉。'

😎 褪黑素不是'安眠药'

特别强调,褪黑素不是睡眠药,而是生物钟的信号灯。它告诉身体'现在是晚上',但不直接产生睡眠。

我们市面上买到的大部分褪黑素剂量(5-10毫克),其实远远高于我们身体自然分泌的(大概只有0.1-0.3毫克)。真正适合用它的,其实是一些作息紊乱或年纪大、体内分泌减少的人。

所以如果你还年轻、白天该清醒的时候不清醒,该困的时候又不困,问题可能不是你褪黑素少,而是你的节奏乱了。

图片

04 原来睡不够,现在睡不着?

Walker教授的研究指出,睡眠需求的变化是自然的生理过程,对于曾经需要10小时睡眠的年轻人来说,随着年龄增长睡眠需求减少是正常的,过度追求特定睡眠时长可能适得其反。

睡眠需求的年龄相关变化遵循一条非线性曲线:

  • 婴幼儿期:每天需要14-17小时睡眠

  • 儿童期:9-11小时

  • 青少年期:8-10小时

  • 成年早期:7-9小时

  • 中年期:7-8小时

  • 老年期:7-8小时,但睡眠效率下降

然而,这些仅是统计平均值,个体差异很大。Walker教授指出,睡眠需求受到基因因素的强烈影响,大约40%的睡眠特征由遗传决定。有些人天生就是'长睡眠者',需要9小时以上才能正常运作;而'短睡眠者'则可能只需6小时左右。

不过世界上99%的人都需要7-8小时的睡眠,别以为你是那1%,你并不是。

图片

05 5个改善睡眠的实用策略

☀️ 自然光:比你想象的还厉害

即使在阴天,室外自然光也比最亮的室内照明强数倍。每天早上去晒晒光,不仅能让你瞬间清醒,还能帮你“重启”生物钟,影响你当天晚上的入睡质量。

Walker教授就说他选健身房都要挑东向窗户的——边晨练边“打光”,让大脑知道新的一天开始了。可以说,自然光就是最便宜、最有效的睡眠调节神器。

💤 午睡:补刀还是补命,看你怎么睡

NASA研究发现26分钟的午睡能让工作表现提高34%小睡一下,可以提升认知和调节情绪更稳定。

但Walker警告:如果你本身晚上就睡不好,那午睡可能会把情况搞得更糟。因为我们之所以能睡着,是身体有“睡眠压力”在堆积,午睡等于提前放了气,晚上就没那么困了。

健康的午睡应限制在20-25分钟内,避免进入深度睡眠引起的睡眠惯性(醒后的昏沉感——那种“我是谁,我在哪”的状态)。

🌡️ 温度:睡得好的人都偷偷降了温

入睡需要核心体温下降约1°C。这解释了为什么在稍冷的房间比过热环境更容易入睡。理想的睡眠环境温度在18-19°C之间。

🥝 两个水果“助眠”

研究中有一些出人意料的发现。酸樱桃汁能减少夜间清醒时间超过一小时,增加睡眠时间34-84分钟

猕猴桃(包括果皮)能通过一种叫GABA的神经通道发挥作用,帮助大脑进入放松状态

所以,如果你不想吃褪黑素,可以考虑睡前来一颗猕猴桃,或者喝点酸樱桃汁。

🛌 入睡困难的黄金法则

Walker教授建议的黄金法则令人惊讶:'什么都不做。'这意味着:不要睡得更晚、不要补充额外咖啡因、不要午睡、不要提前上床。

这些调整会打破你的生物节律,造成恶性循环。保持常规作息反而能帮助身体自然恢复平衡。

建立睡前减压仪式也至关重要:睡眠不是开关,更像是降落飞机,需要时间逐渐下降。温水淋浴、阅读或冥想都是理想的过渡活动。

最有效的助眠技术之一是写'忧虑日记':把所有担忧写在纸上,就像关闭浏览器中的情绪标签。研究显示这能将入睡时间减少50%,效果堪比任何药物。

图片

最后

Walker教授说:'睡眠是人类的权利,更是一项公民权利。'在现代社会,重视睡眠不是奢侈,而是必要。

通过这些科学理解和实用方法,我们可以重新掌控这一生命的关键三分之一时间,获得健康充实的生活。

慢慢调,不焦虑,把睡觉当成一种对自己的善待吧~祝你睡得更好,活得更长!🎉

整理自访谈:Dr. Matt Walker:

 The Science & Practice of Perfecting Your Sleep

FIND MOR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