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每个人都经历过一段至暗的时光。每次感觉自己快要从一件事中走出来了,却又被突如其来的另一件事击垮。 如此在痛苦中挣扎,反反复复,不知所措。 这样的日子,我自己都已经记不清经历了多少次。 人为什么总是会陷入痛苦中呢? 其实,不过是受到外界的迷惑,而迷失了自我。 ![]() 卢梭曾说:“我们的悲伤、忧虑和痛苦,都是由我们自己引起的。” 一个人的焦虑,大多不过是自寻烦恼。 很多时候,压抑自己的感受给自己带来的伤害远远胜过任何人对自己的伤害。 那些饱受焦虑折磨的人,大多数都是认同外界规则的人。 不仅如此,因为受到外界的影响,总是给自己设置各种各样的目标和任务。 比如,工作几年后要有多少的存款,多少岁之前一定要买房结婚,什么时候能实现财富自由等等。 为了实现这些苛刻的目标,一度把自己逼到了濒临崩溃的边缘。也因为这些永远做不完的任务清单,让自己的人生容错率变得越来越低。 一旦自己偏离了设定的轨迹,自己就会陷入自责中,焦虑和痛苦也会随之而来。 而焦虑的主导情绪其实是恐惧。自己会感到焦虑和痛苦无非是自己对未知的恐惧。害怕失业、害怕没钱、害怕一个人老无所依…… ![]() 可是,人生总是充满了各种变数。 一个人未来的样子,不会因为当下的焦虑而发生任何的变化。与其焦虑和痛苦,不如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身上。 当自己找回了主体性,焦虑自然就消失了。 所谓的主体性,其实是把自己的注意力和能量聚焦在自我的感受和体验之上,而自己的感受、态度和行为都是独立且不依赖于外界而存在的状态。 无论外界有怎样的变化,都能坚定自己的内心,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这样的状态会让自己主动地聚焦于自我,凡事都以自己的节奏为主。并且能主动地排除外界的干扰因素,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那些能让自己专注和沉浸体验的事情上,从而获得内心的成就感和自我的价值感。 ![]() 我曾经也认为,外界所定义的就是自己所需要的。 我总是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在追求梦想,实际上却是在被外界吞噬。 然而,当我把自己的青春、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了这些事情,并渴求得到外界的认同以及获得自己曾经认为很有价值的东西。 我却发现自己终有一天会因此而燃烧殆尽。但是,外界的节奏却不会有任何改变。 而自己所经历的可能只是一些过眼云烟的成就,自己所剩下的也只有一具过度透支的残躯和一颗过度消耗的内心。 这样的人生究竟是受到外界的迷惑还是追随自己的内心呢? 从人这一生所经历的事情来看,事业不是全部,爱情也不是全部,而是自己所体验的一切的总和。 终其一生,自己所追求的并不是来自外界的定义和认可,而是拥有自我定义的人生。 我的价值,由我自己赋予;我的人生,由我自己定义。 当你知道你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渴望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些外界的干扰才会变得无关紧要。 即使遇到不顺心的事,也会把它当成人生的一种经历,自我的一种体验。 接受了一切的发生,自己就不再有那么多的焦虑了。 The end 我是懿非宇,一个归隐田园的自由写作者。 ![]() 记得点个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