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越是高明的“冲突”,越直指“成本博弈”

 blackhappy 2025-04-11

冲突,大部分时候,并不只是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而是为了精准完成对解决矛盾所需成本的测算。

因此,大部分冲突,很多时候,只不过是一种测算成本边界的手段,或者说,是测算对方成本支付阈值的博弈策略。

任何博弈方的成本支付阈值一旦暴露,也就意味着,对手可以进入到对其的俯视姿态,于是,就可以采取肆无忌惮的操纵策略,即所谓的碾压。

于是,越是处于博弈处境,越需要对所遭遇的冲突,进行技术性分析。

所谓技术性分析,即摸透其真正的指向:是试图以表象的冲突,来完成冲突本身,还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试图逼对方早早亮出底牌?

所谓完成冲突本身,即发起冲突者,已经进入到筹码的结束阶段。因为正面的冲突,就是撕破脸,就是宣告边界,于是,越是喊得震天响的,动作越大的,往往是在以可能的大筹码,来逼迫对方给出最后的筹码。而这个筹码,就可能是对方的成本支付阈值。

而所谓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则是以经过计算的冲突形式,有针对性地去激怒对方,或者是攻其弱处痛处,以逼迫其全力以赴,或者是,彻底暴露其虚实。

因此,对不同形式的冲突策略,必须要把它们摁回到发起冲突者的处境之中,才能看清其是否是最后筹码,还是只是逼迫对方现行的投石问路而已。

01

凡是冲突,都是某种形式的撕破脸。

也就是说,一切所谓的冲突,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其一是有明确的指向性,即有明确的冲突方式和明确的冲突对象。就像谁打了谁一巴掌,一巴掌是冲突方式,谁和谁就是冲突主体。

其二是有确定的冲突目的,也就是发起冲突的诉求和目的,是直言不讳的。比如打一巴掌,就是为了以牙还牙。

其三是有明确的冲突路径,既明确了自身的冲突路径,也往往为对方给出了明确的可能的回应冲突的路径。

比如,打你一巴掌,你回手,或不回手的结果,都是有过基本的计算的。如果回手,则意味着对方的底牌还需要再测算;如果不回手,忍了,说明对方有更在意的顾虑,于是,选择了隐忍妥协。

任何冲突,都可以通过这三个条件来对其作出可能的等级估算。往往越是吵嚷得越凶悍的,越可能是在以激怒对方的方式,测算对方的成本支付阈值。

当然,越是激烈的冲突,往往意味着,牌出得差不多了,暗示对方可以坐下来谈谈了。毕竟脸撕得太破,就很难有谈判空间了。因此,冲突,始终仍然还是处于政治语境中的,是为生成博弈空间服务的。

02

越是高明的冲突,越是懂得制造台阶。

其实,冲突,就像台上唱戏的过程;而谈判博弈,就像台下卸妆,最终都是要各取所需的。也只有能下台的冲突,才是大家成本最低的可选项。否则,谁都将陷入到高成本的消耗之中。

也就是说,越是高明的冲突,越可能是进入到理性成本测算的,至少要做过两种有效的计算:

其一是对自身筹码和成本支付阈值的计算,所谓知己。其二是尽可能完成对对方筹码和成本支付阈值的基本测算,所谓知彼。

只有基于此两种计算,才能对冲突策略的选择形成尽可能有效的数据参考。也是基于此两种计算,因此,冲突始终会经历一种程度渐进的方式,即逐渐升级的冲突形式,来达成对对方筹码和支付阈值的精准测算。

基于冲突的此种特征,也就能明白,为什么越是好人,越是忍耐的人,结果越是不好了。

而所谓制造台阶,不过是冲突双方彼此心照不宣后,以一种表象的合理化方式,结束表象冲突而已。

所谓大家都有台阶下,一方面是大家都在围观者那里获得了面子。获得了面子,也就意味着他们的里子,在外人看来仍然是个谜。这是防止第三方算计的可能。

另一方面,里子的问题,则是在台下,静静悄悄就谈好了,他者无需知晓。因此,这种冲突的了结,实际上,是对他者的屏蔽。

03

因此,只有当冲突成为一种制造谈判空间的手段时,才是对冲突策略的有效使用。否则,就必然进入到巨大的损耗处境,并可能为潜在竞争者创造渔利的漏洞。

于是,不怕冲突的底气,一定是来自于对对方筹码和成本支付阈值的精准计算,以及对自身筹码和成本支付阈值的有效遮盖。

所谓虚虚实实,不过是基于筹码和成本支付阈值的不明朗的前提下,才能凑效的。只有这样,才可能促使疑心生暗鬼的风声鹤唳和草木皆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