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囚徒的困境》—— “囚徒困境”和社会信任的选择

 陈律师读书 2023-02-03 发布于新加坡

任何一位玩家在此策略组合下单方面改变自己的策略(其他玩家策略不变)都不会提高自身的收益。——纳什均衡

“囚徒困境”是1950年美国兰德公司的梅里尔·弗勒德和梅尔文·德雷希尔拟定出相关困境的理论,后来由顾问艾伯特·塔克以囚徒方式阐述,并命名为囚徒困境

故事是这样的:两个共谋犯罪的人被关入监狱,不能互相沟通情况。如果两个人都不揭发对方,则由于证据不确定,每个人都坐牢一年;若一人揭发,而另一人沉默,则揭发者因为立功而立即获释,沉默者因不合作而入狱十年;若互相揭发,则因证据确凿,二者都判刑八年。

囚徒困境的前提条件是双方信息处于不对称的环境当中,由于囚徒无法信任对方,因此倾向于互相揭发,而不是同守沉默。导致两个人承受的结果并非是合理条件下的最优结果。

最终导致纳什均衡仅落在非合作点上的博弈模型,是关于两个被捕囚犯之间的特殊博弈,虽然在外界看来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但是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

由于双方无法信任对方,因此所作出的决定表面虽然利于自己,但却不是最有利于双方的选择。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的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在现实中的价格竞争、环境保护、人际关系等方面,也会频繁出现类似情况。

博弈就是一种冲突姿态,在这种姿态下,一个人必须作做出一种选择,并且知道对方也在做这种选择,所有的选择规定的某种方式将确定冲突的结果。

有些博弈论的冲突模型是简单的,易于分析,在冲突模型中只有一个变量,例如我前文谈到的两个囚徒的问题。

另一种博弈论却很难分析,其中混合了多个结果和选择,并且每个选择相互影响另一个选择,这种冲突处于持续的变动当中。

例如:当年秦国的“远交近攻”,在于三晋的赵、魏、韩中,秦国的外交态势处于时刻的变化当中,有时候联合魏国进攻赵国,有时候与韩国交兵与宜阳。这种就是多个结果相互影响的模式。

当然,当代的博弈论企图锻造一种道德进步,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来共同促进公共利益之善,公共利益之善的最后就是降低社会成本来促成更多的信任。

“囚徒困境”后的信任

囚徒困境现在已经成为最经典的博弈论模型,成为人们讨论合作和信任的思维模式。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分析,囚徒博弈的背后是社会信任成本的存在,如果要囚徒实现合作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他们的信任关系牢不可破。

一个分工复杂商业活跃的社会,必然存在着大量的合作,大量合作的背后预示着与陌生人的合作将会越来越多,需要信任的场合也越来越频繁。

信任是整个社会制度的基础,也是经济合作的必要成本支出,信任的存在会降低经济系统的摩擦。

通俗来讲,在商业领域契约精神的构建就是以信任为基础,信任存在节省了谈判、搜索等成本,在科斯的制度经济学中把这个称之为“交易成本”,交易成本越低、资源流动越快、经济越发达。

信任也是经济机构的基础,货币的发行就是以信任为基础。现代经济的构建是以货币为矛,资产价格的标记物都是以货币为基础。

在历史早期,货币是金银铜铁因为具有自然金属的属性而具有了相应的价值,而纸币时代依托的是国家和政府的信用。

也就是说在浮动利率时代,对国家政府主权的信任让我们相信货币是由价值的,如果人们相信货币无价值,不仅仅会导致通货膨胀,而且会导致以货币为计价标准的资产价格体系都崩溃。

结语

不管是法律制度还是道德规范,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为了促成更大一种程度的信任的形成,降低社会的成本。

值得警惕的是,现实生活中一些事情打着恢复信任的美名却行之以离析信任之实,而这种隐秘的做法没有被察觉,而被很多欠缺思考的人们,以道德高峰的标准大行其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