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为网红又迅速隐退的王东岳

 刘明虎的图书馆 2025-04-12 发布于北京
我是2017年知道王东岳这个人的。是在一个微信群中,有人发了他的几分钟视频,我问他是谁,他们...

成为网红又迅速隐退的王东岳

                                  一一成浦云

我是2017年知道王东岳这个人的。是在一个微信群中,有人发了他的几分钟视频,我问他是谁,他们说叫王东岳,网上有。然后买了他的《物演通论》并看了他的许多视频,一直到现在。
王东岳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口才,透过口才看到思想。口才可以表达人的思想,但口才首先是口才本身,思想常常成为附庸,这在王东岳身上非常明显,因为我着迷于他在说,说什么我却似懂非懂。
我对形式语言很感兴趣,把它放在艺术创作的首位。有人会说,你重视形式,内容呢?
形式美学有一个特点,只要有了真正的形式,内容紧随其后,内容就是形式,形式就是内容,彼此不分不离。王东岳虽然不是艺术家,但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在他身上同样体现。
王东岳的语言是未必能听懂但却让人喜之若骛的语言,于是成了网红,于是遭来非议,我因此和一个人闹翻,从他的群里退了出来。
非议他的人多是一些身在院校的知识分子,非议他的理由主要说他是"民哲",说他没在院校教书,许多观点是自攒的或网上抄来的,连牛顿、爱因斯坦、老子这样的人都敢说。
批他的人一边发布学院僵死论、无用论,一边又说王东岳的学问边缘化、江湖化、"民哲"化,进退为难,左右矛盾,不知其衷。    
王东岳的演讲虽然被他本人说成 " 粗糙 " ,而不能与《物演通论》的严谨相提并论,但我们听来已经掷地有声了,他的话题包括了象形字、成语、老子、孔子、环地中海、古欧洲、人种变迁、亚里斯多德、爱因斯坦、数学、物理学、文学 …… 层次分明,逻辑清晰,语句严谨,没有停顿、喘息、重复,每个观点都引证有据,不无来处和去处,而且自然科学的小数点后面几位数都说得清清楚楚,许多原话不作犹豫随口道来,这一点就让人汗颜。所涉列的知识一般学者根本不具体,又能把彼此串到一起,没有前后矛盾。
许多人写作很好,但一到嘴上就显得语焉不详,前言不达后语,当着众人面更是语无轮次,乱咬舌头。 王东岳却像一个演说家,前后秩序统一,表达自如,铿锵有力,普通话标准,流水一般,从不自相矛盾,这是一般学者望尘莫及的。
中国知识分子之所以拒斥王东岳,跟拒斥屠呦呦、莫言是一个道理,王东岳在很多领域都有独家观点,而且论之有据,一般人往往无从下口,于是东扯糊芦西扯瓢,不知从哪拐弯抹角找出一些八杆子打不着的理由来批驳王东岳,想借网红之名抬升自己,其实完全靠不上。
中国有一句话,叫吹灰找缝,但还有一句话,叫求大同存小异。用在中国文人身上,第一句话有效,第二句话无效。王东岳肯定能挑出缺点和毛病,既使在他的研究中也不无瑕疵,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人怎么不去关注他的口才?他的逻辑?他的观点?他的贡献?而专盯着他无中生有的毛病?找一个人的毛病相对容易,对于王东岳来说,大家并不了解他,这个""只能在他的演讲和书中找,找来找去又找不着硬伤,于是只能制造一些毛病给他,然后大肆攻击一番,以解心头之怨,这些举措刚好暴露了文人的普遍缺点:吃醋和无聊。

王东岳的口才让人吃醋,王东岳的思想让人吃醋,王东岳的学问让人吃醋,王东岳的逻辑让人吃醋……醋罐子一但打翻,什么怪事都会发生。
听过王东岳讲课的有很多人,提过的问题也很有代表性,从表情上看,他们都对王东岳很佩服,所提问题也很尖锐,但王东岳的回答有理有节,没有不屑与刻薄,是温和、谦逊而果断的应对,这与学者之间的争论、争吵、谩骂不同,是一种不治而为的修养和风度。
王东岳演讲时,不时把读过的书引用一下,不是堆砌信息,而是择而用之,从他讲解和对答的一致性上就能看出来,这除了口才,还要求知识的储备,运用时才能游刃有余。
哲学高度的通俗化表达,是王东岳成为网红的又一个原因。与其它门类的学问相比,哲学高高在上,王东岳却能大开门径,让许多外行听得津津乐道,这是哲学的一个胜利,也是王东岳的一个胜利。王东岳将哲学梳理成通俗文本,却并没有降低哲学的含金量,并且指出了以往哲学的诸多不足,论据和演绎在口才的带领下均让人信服,这是一种高难度的处理方式,一般人做不到。
王东岳曾借钱出书,还差点饿死,但一直坚持下来,受到众人拥捧,成为网红。学者中谁会那么严谨又成为明星般的网红?成为网红的人很多,有演艺界的,企业界的,学界的但不是中途落马,就是被人拉下神坛,快七十岁了成为网红又迅速隐退,只有一个人,那就是王东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