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塔”围谈三生“事” ——阅读西湖四

 平面居士 2025-04-13 发布于安徽

“三塔”围谈三生“事” ——阅读西湖四

        
图片

图片
        
西湖有三座塔:湖岸北面的是保俶塔(建于五代十国时期的907-960年),六和塔位在湖的西南方(970年),而落于湖的正南水湄的是雷锋塔(977年)。

佛塔起源于天竺国称率堵坡,本是贮埋高僧或佛典的柱形建造。佛教东进,宝塔随帝王和民众的所需所好,逐而演化成佛塔、文峰塔、风水塔和纪念塔等式样。

每座宝塔都有过往流年、也可能有复修再建的过程。至于宝塔的未来,用易中天老师的话是:将来无法预测,一切皆有可能。

杭州灵隐寺之南法镜寺之西,有一块“三生石”。

三生“事”说的就是“三生石”源起与赓续的故事。
图片

图片

佛分纵横三世佛。

纵三世佛:以时间分前世、今世和来世。前世佛是燃灯佛、现代佛是释迦牟尼佛、未世佛为弥勒佛

横三世佛(三方佛)用方位为轴:中央是释迦牟尼佛,右是西方阿弥陀佛,左为东方药师佛。

三生石佛家讲的是因果轮回,述说的是人的前世今生和来世。代表着缘定三生,是中国历史上寓意情定终身的象征物。

三生石

“一个是阆苑仙葩, 一个是美玉无瑕。”《红楼梦》上说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生一株绛珠草,还有赤瑕宫神瑛侍者。于是曹雪芹演绎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前世今生姻缘。

民间崇佛者,倘若遇上愁苦不顺就有“前世没有修”和“修修来世”之说。

西湖法镜寺墙院西的三生石,是一块自然形成的岩石。 这块奇石表面生出天然裂纹,形如“三世分野”。

游人从灵隐寺前的“咫尺西天”照壁出发,穿过“天竺空濛”,经过一南北向小石桥,就可看到三生亭,转上砌阶,有环形山冈,山冈环抱一青堂瓦舍,在瓦舍左有块屏峰嶙峋石头,掩映在翠林相拥,山泉滴脆的幽境中,不知何人何时在其上雕凿出了“三生石”这三字。
图片

图片

三生石高约10米,宽5米,并不起眼,但因佛教传说人世有三生使其变得传奇而神秘。三生石更多地是承载了人们对于爱情、友情等情感的美好期许和对生命轮回的一种想象,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象征。

三生石旁刻有《唐圆泽和尚三生石迹》碑文。这块石头之所以生出滋味主要是源于碑文上记载着唐朝时李源和圆泽禅师之间三生践约的传奇故事。

如今三生石上的碑文因年代久远,大多已不可辨认,只有1341 年秋九月太史杨瑀、翰林张翥等人的题词仍清晰可见。
图片

图片

碑石上的故事在佛教典籍和一些文学作品中都有记载唐朝处士李源和圆泽禅师(历史上有二人)相约朝拜峨眉山。禅师本想骑马走陆路,李源坚持坐船走水路。途经南浦时,遇一孕妇在河边洗衣,禅师称此妇人怀孕已三年,等待自己做她的儿子,如今既已见到,无法逃避。二人约定三天后李源来到王家,见襁褓中婴儿对其一笑,证实是禅师转世,当晚圆泽坐化。约定的十三年后,在杭州天竺寺外,他们再相见。那天,李源但见一牧童骑在牛上,唱着 “三生石上旧精魂……此身虽异性长存”。二人圆应了身前之约,随二人调身转背遁去

“除减世间想,了达诣法堂。”这是弘一法师做的偈颂,做为三生亭抱对。他告诫人们要减除执着和妄念,渐入佛法境界,以期达到对佛法的领悟。你我本是烟火市井中人,八风吹来不动摇,六根清净做不倒。但可做到违法坏事不去做,做人坚守底线不破防图片

“生我之前我是谁?我死之后谁是我?”清顺治算是个了悟觉醒之人。喝了“孟婆汤”人的前生后与生皆与我无关,又怎知前生又怎能安排来生。“人生难得今已得”,紧要的是活在当下、活好今天,活出滋味活出品味!不负亲人、不负内心!

保俶塔

唐宋之间有个五代十国,五代(907-960)除后唐外管辖的领域多在中原以北,而十国(902-979)的领土大多在南面。十国里有一个政权叫吴越,他的国祚72年(907-978)。吴越定都杭州,历三代五王。

吴越比孙吴统辖时晚且疆域更小。安庆有条主街叫吴越街,但与吴越古国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钱俶为五代十国之吴越最后一位国王,948-978在位,976、978年两次应宋太祖赵匡胤之召前往汴京。赵匡胤对钱俶极为恩礼,978年后多次为其封王,钱俶大脑灵光,审时度势,了然赵家统一全国是大势所趋,拱手将国土相让,以免自个和百姓罹难。曾数度坚辞太祖为其加封的王号。

吴国虽并入了北宋,而钱俶却平安再度过了10年,60寿终正寝,为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亡国”(国亡了吗?)而善终者。
图片

图片

钱俶俭素谦和,笃行佛教。修筑保俶塔有一主流说法就是为钱俶应召入京,属下大臣为祈求佛佑其平安而造建的。建塔的原由还有黄氏妃子生子钱俶喜庆和北宋僧人永保募资重修改称 “保俶塔”之说。而早在永保复修之前,该塔又有钱镠或是吴延爽所建的宝石塔的二说前身。

保俶塔呈棱锥形像极了韦陀手中的金钢杵,傲耸在西湖之北的保石山顶上。游人伫立西湖周边,放目就可收入眼底。我也是在巡观西湖时,眺望这一胜景的。

保俶塔八面七层仿木楼阁式砖砌实心结构,由塔基、塔身、塔刹组成,通高45.3米。东西两侧各设垂带踏跺。塔身清水砖砌,逐层向上收分,层高随之递减,至第七层转为圆形素身。塔刹遥望虽小但长而尖,也是由覆钵、仰钵、相轮、华盖、宝珠、火焰珠等构件组成。

(申明我未进入保俶塔景区,只是远眺,文中的图片多数来自网络)

雷锋塔

最初听到“雷锋塔”是在鲁迅《论雷锋塔倒掉》或是《再论雷锋塔倒掉》文章里。两篇文章先生把这塔当看做是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与礼教,巴望尽早倾圮倒掉,两文同时对国民的劣根性进行无情的批判和鞭挞。

《白蛇传》是著名的民间传说,1992年又播出了《新白娘子传奇》电视剧。两剧中都有镇江金山寺(2016.8.1游)高僧法海(俗名裴文德,唐代名相裴休之子。镇江金山寺中有其修行的“古法海洞”)将白素贞覆压在雷锋塔下的情节。温情秀雅美女赵雅芝出演白素贞更让雷峰塔广为人知。
图片
图片

雷锋塔前世今生波折变故,它由吴越王钱俶为供奉佛陀螺髻发舍利、祈福国泰民安而修。初名“皇妃”塔,2001年从塔遗址出土的《华严经跋》碑文中有 “塔因名之曰皇妃云”记载,明确是钱皇帝缅怀故去的孙爱妃而修建的砖塔。

雷峰塔竣工于978 年,曾在南宋1195-1200年重修;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间遭倭寇焚烧,仅存砖砌塔身。清末至民年,民间传说雷峰塔砖具有 “辟邪”“宜男”“利蚕” 等功效,加上社会中误传塔内《宝箧印陀罗尼经》经卷(“藏经砖”)为 “藏金砖”,召致大量民众盗挖塔砖,致使塔基被掏空,形成 “倒置圆锥形”状。1924 年9月25日下午1时雷锋塔轰然倒塌。10月28日鲁迅完成《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

现今的雷锋塔2000年在原址重建2002年开放。塔高 71 米,五层八面。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两天之中,我曾于塔西侧、南侧,在日中或日落时分在距塔数百米外远眺这处西湖南岸夕照山上五代风格的楼格式塔。

雷锋塔是座外形古典老样、内质筋骨现代、旧貌新颜式的建筑。内部钢桁结构支撑,配电梯,装透明观景设施,采用国内最大规模栏杆、瓦当、脊饰等铜制装饰,呈现古朴典雅的青铜质感。宝塔底层完整保留1924年倒塌的旧塔基遗址,可俯瞰残砖等痕迹。塔身五层各布置有木雕、壁画、诗词等艺术品展示。

9号午时,我骑着“美团”单车,从南宋皇城遗址再转倒雷锋塔下。

到过不少著名或非著名景区,我独见雷锋塔是70以上老年游客才能享受半价的景点。为表示蝼蚁蚍蜉般抗议,决定不购票不登塔。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雷锋塔南门对面有座“净慈禅寺”,打眼一看外表,是个有年头的古庙。回来一查果真是座与灵隐寺并称为西湖老二的老寺,是西湖十景之一“南屏晚钟”组成部分。道行不深,仅在山门两碑亭前打了卡,骑车去找残桥了,小有抱憾。

六和塔

9日早,春和日丽,微风习习。在虎跑路儿童公园前扫码美团单车。要看的第一个名胜就是六合塔。

“不戒而六和恭敬,不禅而十方清净。”佛教有“六合敬”说法,这是六合塔得名的主要依源,另塔名还有“天地四方”含义。塔仍是吴越王钱俶970年所建,且造筑在月轮山上钱塘江边。宝塔寄托有镇水妖、防潮水、保护城郭百姓,为钱塘江船只导航等多种功效。

佛教里没有“宝塔镇河妖”说法,民间或信佛者便意为装藏佛经和高僧舍利的佛塔,定有法力道业,那些小鬼小祟岂不是手到擒来,随便拿捏,于是塔便能镇妖除害了。
图片

图片

六和塔累毁数葺,如今塔身整体状貌“七明六暗”是在清光绪年间由朱智复修时定型的。近年虽经5次再缮基本格局未变。

眼前的六合塔为楼阁式砖身木结构,平面呈正八边形,形如八卦图,外檐十三层,实际只有七层,其中奇数层与塔身内部相通为明层,偶数层则封闭为暗层。塔身双套筒结构,塔身每层平面内外双槽,建檐木墙、外回廊、内墙、内回廊、塔心室。自下而上塔檐逐级缩小,塔檐翘角上挂了104 只铁铃,每一层都有清乾隆皇帝的题字匾额。塔内有穿壁螺旋式阶梯,可直登顶层。塔顶为八角攒尖顶,上置葫芦形塔刹。

当年与六合塔同时开基的还有其西边的开化寺,形成一塔一寺格局,在2008年挖掘的南宋遗址中,游客能看到长7.5×1.4米砖砌铺地。地面由方砖平铺,牙子砖包边后铺香糕砖,断面呈弧形。
图片

图片

图片

六和塔后面半坡上有三座塑像:吴越王钱金镠射杀潮神的“钱塘射湖”(纯粹的神话。还有纪念“六合镇江”而造六合塔的故事)。“听潮而圆,见信而寂”“鲁智深圆寂”(鲁提辖是小说《水浒传》中施耐庵塑造的人物,根本不存在其坐化情况)。武松在六合寺出家的“武松出家”(现实版的武松并未有出家的记载,小说中是征方腊后落发)三座雕像。

六合文化公园内还有“六合泉池”,“六合碑”亭,“六合钟声”钟亭、智昙大师雕像,“秀江亭”等可供人们驻足观赏的新建旧构。

“钟响六和、福满人间”大伙都听说新年敲庙钟祈大运的事吧!近年,六和塔也有如此跟风攀附的拉动经济行为。
图片

图片

图片

六和塔位于西湖西南,南濒钱塘江,背靠月轮山,适宜于择选多角度远观,依山傍水的地理位置使其又成为观赏钱塘江潮的绝佳地点。图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