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纹理入胎,精雅入骨,宋代绞胎瓷的审美突破

 自华居 2025-04-13 发布于广东








🏛️多伦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馆 (图2-4)
🏛️波士顿美术馆 (图5-9)
继上一篇磁州窑的黑白之约,磁州窑系的当阳峪窑,是审美上的进一步探索与突破。古人对于色彩与美的追求,从未停下脚步…
📜当阳峪窑
当阳峪窑从唐代开始烧造瓷器,到北宋后期达到高峰,金代继续繁荣,元代中期始渐衰落。
当阳峪窑为磁州窑系,是磁州窑中出类拔萃的窑口,磁州窑为为宋金元时期我国北方最大规模的民窑。当阳峪窑窑址位于河南省修武县当阳村所在的当阳峪南岭,以白釉为主,以绞胎及釉下彩绘划花制作水平最高。
📜绞胎是如何制作的?
绞胎装饰的制作方法是用白赭两种瓷泥做成条状,然后相间排列,然后再像绞麻花或绞花卷馍一样将它们绞在一起,制成新的泥料。这些泥料可以直接拉坯成型,也可以切成片状来拼贴或镶嵌。
当阳峪绞胎瓷有别于其它瓷器的纹饰,珓胎碗的花纹是坯胎自带的,里外一样,不是后来刻划上去的。因其内外通透,表里如一,因此也被称为“瓷中君子”。
📜图2-4: 当阳峪窑绞胎白覆轮钵,北宋,巨鹿宋城出土
白覆轮瓷器色彩对比鲜明,是宋代瓷器在美学层面上的拓荒辟山的探索的成果。白覆轮瓷器生产数量很少,精品更加凤毛麟角。当阳峪的白覆轮制作工艺复杂,先施黑釉,然后用竹刀刮去口沿内外黑釉,烧制后在口沿处再施白釉,重新入炉低温复烧,对施釉工艺、刮釉手法和炉温等有严格要求。
📜图5-7: 绞胎釉折沿盘,北宋
盘底与折沿处的绞太纹理不同,白赭两色泥条的排列不同,形成不同的花纹。视觉上不显单调繁复,突显灵动与精雅。
📜图8-9: 当阳峪窑绞胎盖罐,北宋
盖钵与盖子均为绞胎制成,钵盖隆起,钵体直口,缓腹下收,高圈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