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弱源于湿气,但是寒能生湿,热也能生湿,如果分不清楚是哪种湿气,单纯的祛湿反而湿气越来越重。 我上次门诊就来了一个患者,他说自己平时养生,知道自己舌苔胖大,有齿痕,大号黏,属于湿气重,每天喝茯苓水、薏米粥,不但没有任何改变,身体还变差了不少。这是为什么呢? ![]() 首先我把湿分为寒湿和湿热两种,分别对应了阳虚体质和阴虚体质。 首先我们来看阳虚体质,阳虚者体内阳气不足,如同阳光不足,导致水液无法正常蒸腾,进而滞留在体内,形成痰湿。痰湿粘腻,使人感到疲倦无力,体型偏胖,口中常有痰涎,舌苔厚腻如胶状。针对此类患者,应采用温肾阳、补脾阳的方法进行调理。 阳虚痰湿者体内水湿代谢异常,痰湿积聚,影响脏腑功能。此类患者多表现为食欲旺盛,但消化不良,进食寒凉食物易腹泻,大号稀溏,易出现水肿或尿频现象,更有严重者一年四季手脚冰凉,精神和体力都倦怠乏力,舌苔淡薄。像这种情况可以用二陈汤加附子理中汤进行加减。 ![]()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阴虚体质。阴虚者体内阴液匮乏,如同水源不足,难以制约阳气,导致虚火内生,虚火煎熬津液化为痰湿,与内热相结合,形成湿热。 此类患者既有湿热之症,如心烦便秘、舌苔黄腻、小号赤黄等,又兼有阴虚之象,如头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膝酸软等。这种情况是比较复杂的,祛湿容易伤阴,滋阴又会加重湿热,所以这类人需要根据个人体质斟酌用药。 ![]() 还有一类患者的情况更复杂,觉得自己一会儿阳虚,一会儿阴虚,既有痰湿又有湿热,其实并非如此,是因为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此时不用去过分的拘泥于细节,直接调整身体的阴阳,我们只要把身体的阴阳调节平衡,自然寒湿、寒湿、湿热就都不见了。 ![]() 而我们刚才提到的患者,属于阳虚体质的痰湿患者,薏米性寒,本来阳气就不足,喝多了薏米粥,身体自然更差了。我给他开了方子,根据他的体质调整了一下,喝了几天就反应有效果,一个月之后症状尽除。 所以啊,想要化痰祛湿就一定要搞清楚自己是哪种类型,再去调理。好了,以上就是我今天分享的全部内容,我们下期再见! |
|
来自: 新用户39455443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