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用黄油煎赤松茸、煎鸡蛋,突然发现买来的食盐都是细颗粒状的,撒布或做蘸料非常不好用。 ![]() 这种颗粒状的食盐丢在汤水里溶化还好,但撒在菜肴表面上,一粒一粒的根本分散不均匀,还会造成舌尖上的额外刺激。 ![]() 用了几十年的粉末状细盐上哪儿了? ![]()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拜“反科技”大V们所赐! 网上有几个一贯反科学的干将,为了流量而不懈地造谣惑众。他们知道民众的软肋在于“科盲”,故意编造一些耸人听闻的说法制作焦虑。食品领域一直是谣言重灾区,他们在这领域下手最多。比如“面粉中添加了滑石粉和增白剂”、“蔬菜都是泡了药水”“直的黄瓜都是用了激素”等等。对“食盐”他们也不放过,先是造谣加碘盐造成甲状腺癌,又说食盐中的抗结剂有毒。 ![]() 这些人标榜“零添加”,将品质改良丑化为“科技狠活”,甚至无知到把亚铁氰化钾说成是氰化钾。吓得很多理科基础薄弱的消费者不敢买食盐了。搞得生产厂家也无奈,只好硬着头皮迎合他们,推出不加抗结剂的颗粒盐。粉末盐不加抗结剂肯定无法保存,也不便分装生产。 ![]() 不加抗结剂 氰基在有机物中很常见,维生素B12的分子中就有氰基,通用名就叫氰钴胺。食盐中添加抗结剂是全世界公认的做法。亚铁氰化钾(钠)的安全性很高,美国、欧盟、日本等都允许用作食盐抗结剂,有的国家也允许用亚铁氰化钙。(见前文《今日食普456期:食盐抗结剂哪个好?》) ![]() 某些人没学过化学,对食品科技产生误解理应原谅。可其中某些人不安分,非要闹出动静来。比如不懂装懂,宣传清洁器皿或果蔬用“白醋加小苏打”;有人把植物生长调节剂或某些叶面肥说成是打激素。 ![]() 还有一见有化学成分就发抖的,就像某做过央视主持没有教师资格的正教授所说“氯化钠有毒”一样。还有怕吸收了氧化氢会丧命的…… 这些制造食品谣言的人,未必都是坏人,但做出来的这等子事,绝对是坏事!对他们所做的坏事和蠢事,应该原谅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