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 骨盆 产道是胎儿娩出的通道。可分为骨产道和软产道。骨产道是指真骨盆。今天让我们来认识骨盆。 1.骨盆的组成、分界 1)组成:骶骨、尾骨、左右两块髋骨。 2.骨盆测量:三个平面及各自的径线 (1)入口平面:前方为耻骨联合上缘,两侧为髂耻线,后方为骶岬。呈横椭圆形。 (2)中骨盆平面:是骨盆最小平面,呈纵椭圆形,重要。前方为耻骨联合下缘,两侧为坐骨棘,后方为第4-5骶椎之间。 2)中骨盆横径:也称坐骨棘间径,为两坐骨棘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10cm,中骨盆最重要径线。 (3)出口平面:由两个不在一个水平面上的共底边两个三角形组成。前三角平面的顶为耻骨联合下缘中点,两侧为耻骨下支及坐骨结节构成;后三角平面的顶为骶尾关节,两侧为骶结节韧带及前方坐骨结节构成。 1)出口横径:也称坐骨结节间径,为两坐骨结节内侧缘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9cm。 2)出口前矢状径:耻骨联合下缘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6cm。 内生殖器 女性内生殖器位于真骨盆内,从外到内依次有阴道、子宫、输卵管和卵巢,后两者合称子宫附件。 1.阴道:是性交器官,也是排出月经血和娩出胎儿的通道。 2.子宫:为产生月经的器官,精子到达输卵管的通道,孕育胎儿的场所,为分娩提供动力。 子宫位于盆腔中央,站立时呈前倾前屈位。成人子宫长7~8cm,宽4~5cm,厚2~3cm,重约50g,宫腔容积约5ml。子宫体和子宫颈的比例:婴儿期为1:2,成年妇女为2:1,老人为1:1。 子宫峡部:宫体和宫颈之间最狭窄的部位,非孕期长1cm,妊娠末期可达7~10cm,形成子宫下段,其上端为解剖学内口,下端为组织学内口。 子宫体壁分三层,内为黏膜层(子宫内膜),中为肌层,外为浆膜层。宫颈外口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界处,是宫颈癌的好发部位。 子宫韧带共有四对:①圆韧带:有维持子宫前倾位的作用。②阔韧带:维持子宫在盆腔的正中位置。③主韧带:是固定子宫颈正常位置。④宫骶韧带:将宫颈向后上牵引,间接保持子宫的前倾位。 3.输卵管:是精子与卵子相遇的场所,受精后向宫腔运送受精卵。 生理 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及内分泌功能 2.卵巢的功能:产生卵子及分泌性激素。 3.卵巢激素的生理功能 4.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妊娠 妊娠是胚胎和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成长的过程。 一、受精与着床 二、胎儿附属物的结构及其功能 (2)胎盘的结构:足月胎盘呈圆形或椭圆形,盘状,中间厚边缘薄,重450~650g,直径16~20cm 厚1-3cm。 (3)胎盘的功能 2.胎膜:由羊膜、平滑绒毛膜组成。 4.羊水:正常足月妊娠羊水量800ml。 妊娠期母体变化 1.生殖系统 (1)子宫: 2.乳房:乳晕变黑,乳晕上的皮脂腺肥大形成散在的结节状小隆起,称蒙氏结节。 3.循环系统及血液系统 (1)心排出量:至32~34周达到高峰,临产后在第二产程显著增加。心率每分钟增加10~15次。 (4)静脉压:若孕妇长时间处于仰卧位,引起回心血量减少,心排出量降低,血压下降,称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5)血液成分 4.泌尿系统 5.呼吸系统 妊娠期全过程从末次月经( LMP)第一日开始计算, 280日,40周,10个孕月。 (一)早期妊娠的诊断 1.症状 (2)早孕反应:一般于停经6周左右出现,于妊娠12周左右自行消失。 2.体征 (1)乳房变化:乳房增大,乳头增大,乳晕着色,出现蒙氏结节。 3.辅助检查 (1)妊娠试验:HCG增高。 (二)中晚期妊娠的诊断 1.症状:有早期妊娠经过,可自觉胎动、听诊有胎心。 (1)子宫增大:根据手测宫底高度或尺测耻上子宫长度,可以估计胎儿大小及孕周。 1.胎姿势:胎儿在子宫内所采取的姿势。 3.胎先露:最先进入母体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称胎先露。 纵产式有头先露和臀先露,横产式为肩先露。 4.胎方位:胎儿先露部的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 (一)病史 推算预产期:按末次月经第1日算起,月份减3或加9,日数加7。实际分娩日期与推算的预产期可以相差1~2周。 (二)身体评估 (2)骨盆测量 1)骨盆外测量: 1.髂棘间径:孕妇取伸腿仰卧位,两腿伸直,检查者位于孕妇右侧,面向孕妇头部。首先两手握住测量器两脚,将测量器上端靠在检查者右臂上,合拢测量器两脚检查是否归零。再张开测量器,用食指扪清髂前上棘,测量两侧髂前上棘外缘的距离,正常值23~26cm。 2.髂嵴间径:孕妇取伸腿仰卧位,测量两髂嵴外缘的距离。正常值25~28cm。 3.骶耻外径:孕妇左侧卧位,左腿屈曲,右腿伸直,检查者先将用右手食指扪清耻骨联合上缘中点,固定测量器一脚,再将测量器另一脚固定于第五腰椎棘突下,稍稍用力压紧,测得骶耻外径。正常值18~20cm。 4.坐骨结节间径:孕妇取仰卧位,两腿向腹部弯曲,两手抱双膝,两腿分开,测量两侧坐骨结节内侧缘的距离,即为坐骨结节间径。正常值8.5~9.5cm。也可用检查者的手拳概测,能容纳成人横置手拳为正常。 5.耻骨弓角度:检查者两手拇指指尖斜着对拢放置在在耻骨联合下缘,左右两拇指平放在耻骨降支上,测得的两拇指间的角度即为耻骨弓角度。正常值为90°--100°,小于80°为不正常。 2)骨盆内测量:测量时,孕妇取膀胱截石位,外阴消毒,检查者戴消毒手套并涂润滑油。 ②坐骨棘间径(中骨盆):测量两坐骨棘间的距离,正常值约为10cm。 (1)胎动监测:指导孕妇自妊娠28周开始,每日早、中、晚各数1h胎动数,3h胎动数相加乘以4,即为12h的胎动数。如12h的胎动数在30次或以上,反映胎儿的情况良好。如12h内胎动次数累计<10次,或逐日下降>50%而不能恢复者,应考虑胎儿有宫内缺氧,需及时采取措施。若胎动停止或异常剧烈,提示胎儿有严重缺氧,应紧急处理。胎动消失后24小时后胎心音消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