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王希浩教授,先后师从现代著名临床家石景亮以及中医妇科大家黄绳武教授,获得第五批国家级名老中医称号,坐诊45年,目前退休反馈,在公立三甲医院中医妇科担任主任一职,全国五湖四海前来就诊的患者数不胜数。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医案,可以说是当代很多白领女性都会面临的问题,如果你恰好也有这种情况,希望可以给你一定的帮助。 35岁的林女士是某互联网公司的项目经理,工作节奏快、压力大,常年处于“焦虑模式”。最近半年,她发现自己的月经越来越不规律:周期从28天延长到40天以上,经血量少得可怜,颜色暗沉如咖啡渣,甚至连续两个月“大姨妈”直接缺席。更让她焦虑的是,脸上还冒出了星星点点的黄褐斑,皮肤暗沉无光。期间也经过中西医的治疗,但是效果都不太好。 无奈之下,通过朋友的推荐,林女士找到了我,仔细询问了她的症状和生活习惯后,给出了诊断:“这是典型的肝气郁结导致的月经不调。现代女性压力大,长期情绪压抑,就像一棵树被藤蔓缠住,根系无法吸收养分,自然枝叶枯萎。”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调节气血运行。若长期情志不遂,肝气郁结,就会像交通堵塞一样,气血运行受阻,血海(子宫)无法按时“蓄水”,导致月经后期、量少甚至闭经。林女士的黄褐斑、皮肤暗沉,正是气血不畅在体表的“抗议信号”。而想要解决问题,就需要疏肝+养血+活血,三管齐下,遂开方如下: 柴胡、当归、生白芍、制香附、郁金、熟地黄、川芎、桃仁、红花、枸杞子、黄芪、党参、炒白术、益母草、木香。每日一剂,水煎早晚分服。 为什么如此开方呢?下面就跟大家简单讲一讲 1. 疏肝理气“三剑客”:柴胡、制香附、郁金如同“情绪疏通员”,专治肝气郁结。柴胡能“推”开堵住的气机,香附像“和事佬”调和肝气,郁金则能化解郁结的“负能量”。 2. 养血柔肝“四物汤”:当归、生白芍、熟地黄、川芎是经典名方“四物汤”的组合,补血调经。熟地黄像“水库”储存精血,当归和川芎负责运输,白芍则温柔地“安抚”肝血。 3. 活血通经“三勇士”:桃仁、红花、益母草是活血化瘀的“先锋队”。桃仁和红花能“打碎”瘀血块,益母草则像“清道夫”,帮助排出子宫内的“垃圾”,让经血顺畅流淌。 4. 补气健脾“能量站”:黄芪、党参、炒白术是补气健脾的“加油站”。肝郁久了会“连累”脾胃,导致气血生化不足,这三味药能增强脾胃运化能力,从根本上改善体质。另外,再加上枸杞子补肝肾、益精血,好比给身体注入能量。 5. 调和诸药“和事佬”:木香像“交通警察”,疏通中焦气机,防止补药过于滋腻,影响脾胃吸收。 临证加减:若患者肝郁化热(如舌红苔黄、心烦口苦),可加牡丹皮、炒栀子清肝火;若肾阳虚(如腰膝酸软、畏寒怕冷),则需加菟丝子、淫羊藿温补肾阳。 了解了用药思路,那么效果如何呢? 首诊用药后,林女士烦躁易怒的情况明显缓解,睡眠质量提升;复诊调药后,小腹偶尔有“暖流”涌动的感觉,仿佛气血开始“苏醒”;用药的第三周,月经如约而至,经血颜色鲜红,量也恢复到正常水平;后续巩固治疗,随访时反馈,黄褐斑淡化,皮肤透出自然光泽,连同事都说她“气色变好了”。 林女士的经历,可以说很典型的突出了中医“疏肝活血通经汤”的独特魅力。我在各种讲座上也经常说:“月经问题不是简单的'子宫故障’,而是全身气血运行的'风向标’。”现代女性要学会“情绪管理”,适时疏解压力,同时通过中医调理,让身体恢复“自愈力”。毕竟,健康的身体才是对抗生活挑战的“终极武器”! 可能很多朋友觉得自己跟林女士的症状很像,就想着自己能不能照方使用,这一点我需要特别提醒:中医讲究一人一方,辨证施治,很多大家以为是同一种疾病的,可能有着不同的证型,所谓“同病异治”,若不加辨证,盲目使用,很可能因药不对症而起到副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