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第一批“加装电梯”的老小区业主,现在大喊后悔?原因很现实,也很无奈!

 天童老僧 2025-04-15 发布于上海
图片

老旧小区改造如火如荼,外墙翻新、管道维修让居民赞不绝口,唯独“加装电梯”成了争议焦点。高层住户拍手叫好:“顶楼老破小秒变电梯洋房!”而一楼业主却坚决反对:“采光、噪音、贬值……凭什么牺牲我的利益?”

网友@晓茹的经历堪称“逆袭”:“当初低价买顶楼,加装电梯后直接入户,房价涨了50万!”但另一位网友@赫赫却满腹苦水:“父母花高价买的一楼,装了电梯后房子难租难卖,每天还要听电梯嗡嗡响。”

图片

更魔幻的是,不少最初支持加装电梯的高层住户,入住后也后悔了:“分摊费用扯皮、电梯半层入户鸡肋、维护费像无底洞……”这场看似惠民的改造,为何成了邻里矛盾的导火索?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掏心窝说出了真相。

图片
.01
当初加梯的优点

电梯一装,高层身价翻倍,老人爬楼不再难。

网友@光头奶爸是加装电梯的支持者:我们小区地段好,但以前没电梯,房子挂半年无人问津。装完电梯后,租金从1000涨到2000,二手房也有年轻人来问价了。

图片

三大核心优势直击痛点:

1、出行便利,解放“悬空老人”

北京团结湖街道一位6楼大爷感慨:“以前买菜得掐着量买,生怕拎不动。现在电梯直达,我和老伴每天能下楼遛弯三四趟。”数据显示,老旧小区超30%居民为60岁以上老人,电梯彻底解决了他们的“下楼难”。

图片

2、房价租金“升级跳”

上海某中介透露:“同一小区,6楼加装电梯后比未加装单元贵20%-30%。顶楼从'贫民层’变身'香饽饽’,带看量翻倍。”

图片

3、政策补贴“薅羊毛”

府补贴最高可达25万,居民分摊压力骤减。网友@晓茹算过账:“装电梯总价45万,补贴后每家掏2-8万。我家顶楼出8万,但房子涨了50万,血赚!”

图片

.02
业主后悔的原因

费用扯皮、设计坑人、噪音扰民,高层住户直呼“踩雷”。

网友@花开半夏吐槽:“装电梯时邻居们称兄道弟,收维护费时翻脸不认人。今年电梯保养,3楼死活不交钱,说'我家走楼梯也行’!”

图片

四大糟心现实让人崩溃:

1、费用分摊“无底洞”
广州某小区业主爆料:“装电梯时每户交3万,结果电费每月200,保养费每年5000。6楼想卖房跑路,新业主拒接盘,费用收不齐电梯直接停摆!”

图片

2、半层入户“假便利”
“说是电梯房,下电梯还得爬半层!”网友@柠檬不酸抱怨:“我妈坐轮椅,每次都得两个人抬,装了个寂寞。”

图片

3、噪音隐私“双重暴击”
顶楼住户@匿名哭诉:“电梯电机就在头顶,每天像住在工地。最绝的是连廊直通我家客厅,路人一抬头就能看见我穿睡衣吃泡面!”

图片

4、老楼“伤筋动骨”
南京某小区加装电梯后,一楼墙面裂缝能塞进手指。建筑专家警告:“砖混老楼承重差,盲目加装可能导致结构变形,住着都提心吊胆。”

图片
.03
解决方案

顶楼和一楼都各有抱怨,大家都觉得委屈,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损害。解决这样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少谈道德绑架,多谈真金白银。

总之:利益平衡是关键,技术升级能救场。

图片

北京某小区成功案例给出启示:“我们给1楼补偿30万,高层按比例分摊。现在电梯用着顺心,邻里也没成仇人。”

四招破解死局:

图片

1、“阶梯式”费用分摊
上海推行“楼层系数法”:1楼不出钱,2楼出5%,每层递增15%,6楼出35%。网友@清风:“虽然我家6楼出钱最多,但房子好租了,长远看不亏。”

图片

2、共享电梯“用多少次花多少钱”
昆明试点“公交电梯”:扫码乘坐,2楼0.2元/次,6楼0.6元/次。社区干部算账:“年轻人走楼梯省钱了,老人刚需乘坐也负担得起。”

图片

3、“平层直达”拒绝半吊子
广州强制要求新加装电梯必须平层入户,连廊加装隔音玻璃。残障家属@平安是福点赞:“轮椅能直接推到家门口,这才叫真便利!”

图片

4、“结构分离”保安全
上海规定电梯井与老楼间隔10厘米变形缝,南京要求加装前必须做危房鉴定。工程师王磊提醒:“宁可多花2万做加固,也别省小钱埋大雷。”

图片

加装电梯不是判断题,而是计算题。

老旧小区加梯,本质是一场利益博弈。高层不能“道德绑架”低层,低层也需换位思考。北京业主@大鹏的话发人深省:“我们给1楼补了15万,现在人家主动帮我们监督电梯卫生。将心比心,才能双赢。”

图片

加装电梯如同婚姻,婚前算清账,婚后少扯皮。只有经济补偿到位、技术方案过硬、后续管理跟上,这场旧改“最大公约数”才能真正惠民利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