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颤堂原来是鳣堂

 直通一线王国己 2025-04-16 发布于甘肃
颤堂原来是鳣堂



颤堂原来是鳣堂

翻检史料,用以写在民勤大屠杀中因拒绝投降被磔死的英雄王玺同的小传,想到了民勤文人李玉寿先生的《民勤大屠杀》。在书柜里找到了这本读过很久的书,细细翻阅目录,果然找到了《三兄弟喋血南城》的文章。虽然读过很久了,一看题目,立马就知道这是一篇关于王玺同及其胞弟王璋同、堂弟王璜同的文章,因为他们的英雄事迹与惨死场景,一旦有任何触媒,就立刻会涌上心头,而详细记载与深度回望他们英雄事迹与惨死之况的文章,莫过于李玉寿先生的这篇文章。重读之后,依旧让人心绪难平,山水横斜。

在该书的附录部分,记载了匪退后,县邑名士挽王玺同先生的4副联。其中一副是这样的:

自设帐主持讲席,似杨白起高坐颤堂,有成德达才,伊兹可乐,胡为乎鹏鸟止隅,龙蛇厄岁,彼苍竟尔促春算;

因守城效命疆场,如班定远直入虎穴,既舍生取义,夫复何伤,不了者父母皓首,妻子青年,此事难以慰幽魂。

这副对联其中一部分,李玉寿先生化用在开篇提到的文章中:绛帐徒悬,谁坐颤堂?

颤堂一词,引起了我的注意。绛帐两字,提示这里应该指讲堂。而用颤堂来指讲堂,则是闻所未闻。根据上下文,必然跟杨白起有关,我只记得东汉名臣杨震,字伯起。根据下联对仗的部分班定远(即班超)看,必然是一个人的字。看来白起应该是伯起。我立即搜索杨震词条,果不其然,杨震与颤堂有关系,不过他的鳣堂被错成了颤堂而已:

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后有冠雀衔三鳣鱼,飞集讲堂前,都讲取鱼进曰:'蛇鳣者,卿大夫服之象也。数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后因称讲学之所为鳣堂。 

 如此一来,人名与字,也对上了。鳣堂的来历也与联中提及的典故对上了。

我等与挽联原迹无缘得见。但从挽联的上下文、对仗、故事的印证来看,颤堂应该为鳣堂,却是毫无疑问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