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碧桂园上千亿项目被杨老板家族5000万美元接盘,再给管理层6亿股权激励!

 红蓝白郁金香 2025-04-17 发布于广东

十多年前,当碧桂园在马来西亚柔佛海峡填海造岛时,杨国强可能想不到这个被他称作"未来城市典范"的项目,最后会被自己家族"打骨折"接盘。

2013年8月,碧桂园联合柔佛人民基建集团拿下森林城市项目所在的地块,占地面积13.86平方公里,由四座填海岛屿组成,预计总开发周期为20年。

随后,碧桂园展开营销攻势,声称有三大卖点:

1、靠近新加坡:可以享受新加坡的都市繁荣,又能享受到马来西亚的经济便利。

2、永久产权,零遗产税:强调项目的独特和保值,不仅可以自住,也可以传给自己的子女,具备传世性。

3、风景优美,旅游度假胜地:常年蓝天白云、纯净海风、无海啸、无台风,无雾霾。

2016年森林城市开盘之后,共售出约1.5万套住房,全年销售额达到180亿元,70%是国人贡献的真金白银。

当时的盛况还历历在目:国内中介把看房团包机运往马来西亚,中国大妈们抢着在"新加坡旁"的广告牌前合影。

然而,风云突变!

2017年,我国外汇政策收紧:境内个人办理购汇时,不得用于境外买房、证券投资、购买人寿保险和投资性返还分红类保险等尚未开放的资本项目。

2018年,马来西亚叫停针对外国购房者的“第二家园”签证政策,取消购房者原本可获得的10年居留权。

该项目售价高昂,每平方米售价约2800欧元,远超马来西亚人均约700欧元的月收入水平本地居民无力购买。

此外,项目因影响当地渔业和生态而引发争议,最终获批面积仅为原规划的四分之一,开发规模大幅缩减。

之后,碧桂园自身也陷入流动性困境,无法继续支撑海外项目建设。

截至2025年3月,项目仅完成原规划的15%,住宅交付延期,基础设施停滞。

很多商业设施关闭,卫生条件差,蚊患严重,实际居住体验与宣传的“智慧生态城市”差距显著,更没人愿意购买。

总而言之,烂尾了!

碧桂园自身爆雷后,杨国强家族“砸锅卖铁”,借给公司11.5亿美元。

但这笔钱不是白给的,其中的5000万美元用来换取碧桂园持有的森林城市60%的权益。

根据当年的宣传口径,森林城市拟投资1000亿美元,实际投资2500亿人民币。

60%的权益就是1500亿人民币,区区5000万美元就卖了?

大头的11亿美元债转股,转股价为每股0.6港元。

同样是债权,其他债权人的转股价就没这么“便宜”了。

此前,碧桂园提出的境外债务重组方案十分苛刻,债权人有以下选择:

1、直接现金兑付

但仅有2亿美元额度,100美元债权最多只能拿回10美元;并且采用反向荷兰式拍卖,谁出价低谁拿钱。

2、可转债A方案

碧桂园将发行本金总额最高为20亿美元的新零息强制可转债,6.5年到期。

转股价为2.6港元每股,较4月10日0.43港元的收盘价高出5倍多。

3、混合方案

67%的债权置换为强制可转债A,最高发行规模55亿美元。

另外33%的债权置换成年利率2.5%的中期工具,最高发行规模27亿美元,本金摊销期1.5~7.5年。

4、混合方案

35%的债权置换为强制可转债B,9.5年到期,无上限。

转股价10港元每股,较4月10日0.43港元的收盘价高出22倍多。

另65%的债权置换伟长期工具A,年息2%,本金摊销期8.5~9.5年。

5、长期工具B

碧桂园将发行本金总额最高15亿美元、年息1%的长期工具,本金摊销期10.5~11.5年。

在以上涉及债转股的两个方案中,转股价分别为2.6与10港元,远远高于杨惠妍家族的0.6港元。

换言之,杨老板家的10块钱,可以换16股;而债权人的10块钱,最多只能换3股,最少只能换1股。

这就是所谓的“砸锅卖铁”?

此外,竟然还有股权激励!

碧桂园建议:设立新的管理层激励计划,以公司普通股5%的股权授予管理团队。

按照碧桂园目前124亿的市值股权,5%的股权价值6.2亿。

把万亿级别的宇宙房企搞成现在这样的烂摊子,还有脸要股权激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