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行下沉:普小贷款

 东奔西跑5099 2025-04-18 发布于浙江

【野叔读数】

图片

    如果没有长期数据比较分析,可能无法知晓策略优劣之处。

    据监管统计数据,2024年末六家国有大行单一口径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4.26万亿元,同比增长23.2%;增速相对前五年有所放缓,不过仍然比平均增速高8.5个百分点。同期六大行普惠小微贷款市场份额为42.8%,比2008年末提高了19.0个百分点(详情见附图1)。同期全国农村金融机构(农商银行、农合银行、农信联社和村镇银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8.96万亿元,市场份额26.9%,比2018年末相比下降了15.0个百分点

    从普惠小微贷款领域看,国有大型银行的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地位、维护金融稳定压舱石作用都得到充分体现。从年末存量看,2024年末普惠小微贷款规模最大的是建设银行,并表余额3.41万亿元,同比增长12.0%;从年度增长看,增幅最高的是农业银行,同比增长31.3%,并表余额达到3.23万亿元。

    在普惠小微贷款市场竞争力上,目前“大行强、小行弱”的现象较为明显。野叔分析认为,六大行的主要优势表现在四个方面。

图片

(附图1

1  普惠小微贷款利率持续下行

    据央行《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数据,202412月新放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82%。同期,新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约4.36%,比上年同期下降约42个基点(近年详情见附图2)。

    正是得益于计息负债成本较低的优势,2024年六家大行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3.47%,比上年同期下降24个基点,比同期同类贷款平均水平低89个基点,在利率上形成明显的竞争力。在六大行当中,相对最高的是邮储4.16%普惠小微贷款平均利率相对最低的是交行的3.23%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六家大行个人贷款加权平均收息率3.83%,比上年下降55个基点,由此促进其个人贷款增速比同类贷款整体增速高1.3个百分点。

    农商银行一般没有披露普惠小微贷款平均收息率,但是从整体收息率可以看出相关贷款利率较高。例如,某上市农商银行2024年度贷款平均收息率5.63%,比上年下降18个基点;其中个人贷款收息率6.80%,比上年反而上升了7个基点。 

    顺便说一句,农商银行在存款成本控制上大为可为。近日野叔在某农商银行现场调研业务经营情况,了解到其存款平均付息率已经从三年前的2.23%持续降到目前的1.55%。

    野叔认为,贷款利率相对较低是大行市场营销的优势,但是平均收息率不高又会成为其利息收入增长的劣势,这个问题需要辩证地看。2024年大行的净息差只有1.44%,比商业银行平均水平低0.08个百分点,比农商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都更低。

图片

(附图2

2  普惠小微贷款营销持续上线

    第一,在科技投入上2024年末,六大行科技人员数量合计11.1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62万人;科技人员在员工中的占比达到5.99%,比上年提高0.85个百分点。

    2024年度,六大行的金融科技费用合计1254.59亿元,同比增长2.15%与营业收入的比值为3.56%,占比比上年末提高0.08个百分点(近年详情见附图3)。

    持续多年的巨额资金投入、巨量人力投入等,形成了大行强大的金融科技能力,可以为各类业务发展提供坚实的底层支撑与有效的多层赋能。

    第二,在产品设计上。工商银行创新“制造e贷”“小额e贷”等数字普惠贷款产品;交通银行提升其“普惠e贷”和“兴农e贷”等产品数字化水平;邮储银行扩充“小微易贷”数字普惠系列产品,创新推出服务粮食加工小微企业的“U粮易贷”、服务产业链小微企业的“产业e贷”等专属产品。2024年大行均在探索“脱核式”产业链小微企业融资新模式,以降低对核心企业的授信占用和风险传染。

    第三,在场景建设上。六大行纷纷与头部服务商合作,共建数字商场、数字职场等生态场景,构建线上客户触达矩阵与集成平台,形成全渠道协同营销。例如,建设银行的“惠懂你”平台就是专门针对小微企业、个体经营者、科创企业等客户开发,提供集成信贷融资、综合金融、公共服务的综合化场景服务;至2024年末已经认证企业客户1414万户、个人客户2451万户。邮储银行则优化其“易企营”企业一站式服务平台,包含企业财税管理、薪酬管理等九大核心功能。

    第四,在远程应用上2024年末工行、农行、建行和邮储银行四家机构企业手机银行和企业网络银行用户合计达到6385.41万户,同比增长14.27%。例如,其中农业银行的“企业掌银”注册用户数达 874 万,同比增长26.48%

    野叔认为,线上化、数字化是大行的相对优势,但是长期较大投入也会成为其运营成本的劣势。例如,2024年商业银行平均成本收入比为35.56%,同期农行和邮储的成本收入比分别为34.40%和64.23%(后者主要存在较多代理费),都没有明显优于平均水平。在普惠金融领域、特别是乡村区域,反而农商银行具有一定的线下优势和“温度”优势

图片

(附图3

3  普惠小微贷款网点持续下沉

    第一,在网点布局上2024年末,六家大行的营业网点10.44万个(含邮储银行的代理网点),比上年末净减少约365个。不过,其中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3家机构就在县域新增网点283,其中工商银行104个、建设银行26个。

    第二,在网点功能上。大行的营业网点一方面进一步智能化、适老化、公益化;另一方面业务经营进一步专业化、特色化2024年末,工商银行建立普惠金融旗舰网点和标杆网点合计4639个;建设银行已挂牌普惠金融特色网点2880个,配备普惠专员2.2万人;交通银行提供小微企业服务的网点2778个;农业银行的小微企业服务网点则达到21942个。

    野叔认为,大行在县域的物理网点下沉总体有限,目前还不足以形成相对优势;但是近年来农商银行对于部分网点的撤并倒是需要审慎考虑,一方面不要形成金融服务空白区域,另一方面不要主动让出了相对较好的营业“码头”。

 普惠小微贷款额度相对适中

    2024年末,六大行的普惠小微客户数量合计1404.46万户,比上年末增加230.31万户,在全部用信客户中占比约40%;除邮储银行的户数略有减少之外,其他五家的户数均明显增长。同期邮储普惠小微贷款客户201.79万户,比上年末减少5.75万户。

    年末六大行户均贷款余额平均值为101.2万元,比上年增加3.1万元;这一数值相对小于同期上市股份制银行的平均户均余额。其中,农业银行的“普小”贷款户均余额只有70.5万元(其中2024年新放的户均额度为82.4万元),在六大行中相对最小(各行详情见附图4)。这种小额化策略,有力地促进了该行2024年普惠小微贷款的大幅增长。

    同期,尽管农商银行整体上对小微经营主体的户均贷款较小,比整体平均值还要低约10万元,但是部分农商银行同类贷款的户均额度反而比大行的更大。

    例如,2024年末某上市农商银行贷款余额1241.3亿元、信贷客户超过9万户,整体户均贷款约136万元;其中线上贷款26.63亿元、线上信贷客户4.4万户;剔除上述线上部分,则线下贷款户均余额约264万元。年末该行最大十家贷款客户集中度为27.51%,对于小型机构来说这个数值相对不低。

    野叔认为,大行的普惠小微贷款户均额度是百万级,农商银行平均值只有其一半多,二者整体上已经进行了差异化。但是具体与农行和邮储相比则定额差异化程度较小,因此农商银行还有进一步实现差异化、“做小做散做长尾”的必要

图片

(附图4

野叔的结语

    目前,六家大行的普惠小微贷款质量控制整体相对较好,同时也面临一定压力。例如,2024年末交行此类贷款不良率为0.98%,比上年上升0.28个百分点。同期,除中行之外的五家大行与普惠小微贷款相关的个人经营贷款不良率1.56%。同时,邮储“普小”贷款客户数量减少、户均余额增加,可能也反映出在这方面的压力。

    强弩有末,危中有机。当前大行在普惠贷款市场的力度虽然仍然强劲,但是与前几年相比已经明显减弱;而且尽管大行的此类贷款余额是农金机构的1.6倍,但是二者小微经营主体客户数量的差距并不算大。因此野叔认为,在本土长尾市场上具有相对优势的农商银行,只要加强成本控制、加快数字转型、加大场景构建等,未来在普惠小微贷款拓展上还有争锋的机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