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冯世纶经方医案:大青龙汤应用经验

 新用户34444851 2025-04-18 发布于美国

马某,男5岁,2023830初诊鼻炎2年,晨起打喷嚏,流鼻涕1小时,盗汗,晚上坐起饮水多。眠差梦多、惊坐起来呼吸23次,尿床,身体抖,手脚脱皮,大便日1次苔白滑,脉细弦滑。

辨六经:太阳阳明太阴合病

辨方证:大青龙减麻黄加薏术桔酱夏汤证

处方药:

10g   杏仁10g   桂枝10g     炙甘草6g

桔梗10g   生薏仁30败酱草18g   生白术18g

生石膏45g 姜半夏30g 自加生姜3 大枣4

7剂,水煎服,两日一剂

2023年915日二诊:鼻塞不明显,晨起喷嚏、流鼻涕,盗汗,晚上无坐起,仍尿床,咳嗽、有痰苔薄白,脉细。

辨六经:太阳阳明太阴合病

辨方证:大青龙减麻黄加薏术桔夏姜汤证

处方药:

麻黄10g  杏仁10g   桂枝10g    炙甘草6g

桔梗10g  生薏仁30生石膏45g  生白术10g

茯苓12g  炮姜6g    姜半夏30g  大枣4枚

5剂,水煎服,两日一剂

2023年929日三诊:晨起喷嚏减,塞减,盗汗少,晚上坐起减,尿床苔薄少舌尖红,脉滑数。

辨六经:太阳阳明太阴合病

辨方证:大青龙减麻黄加薏术桔酱夏姜汤证

处方药:

麻黄10g   杏仁10g 桂枝10g   炙甘草6g

生石膏45g 桔梗10g 生薏仁30g 败酱草18g

生白术18g 茯苓12g 炮姜6g    自加生姜3片

大枣4枚

3剂,水煎服,两日一剂  

【答疑解惑】

学生问:大青龙汤为何用白术?

老师解答:太阳阳明合病,晚上鼻塞的厉害,为什么坐起来,是因为憋气,鼻塞得很厉害,所以这里头表比较明显盗汗和自汗出不一样,盗汗是说明有里热表虚不固,所以这就是太阳阳明合病,实际病的时间长后,肯定胃也不好,所以我们经常加白术、茯苓、生薏仁这些药。因为生薏仁败酱草这是清阳明里热治盗汗,不光是生石膏清里热麻黄主要是解表,因为白术也是健胃,和生姜大枣在一起是健胃的,我们又加了半夏,太阴上逆嘛,这种情况不化痰是不行的,这里都是健胃化痰降气,麻黄发汗力量大,加了白术以后发汗力量就轻了,当然还有生石膏的作用

一般说,尤其是慢性病,小孩我们用的麻黄剂量比较大,大青龙不是原方嘛,但小孩10麻黄也够大的,为了不至于发大汗,所以加白术或苍术,和生石膏意思一样。长期的鼻塞流涕得化痰啊,中医怎么消炎?中医没有消炎一说,那就是化痰。

学生问:龙骨牡蛎和麻黄能在一起用

老师解答:可以是可以,但是龙骨牡蛎光收涩不行的,他鼻塞流涕就是有表不解,需要解表,有鼻塞流涕的时候很少用龙骨牡蛎一个晚上盗汗的小孩,没有鼻塞流涕,用龙骨牡蛎敛一敛,清清里热可以,而这个患者就需要解表用麻黄,盗汗是阳明热,用生龙牡效果不好,需要清阳明热,生龙牡虽然有清阳明里热的作用,但更合适的应该是清热化痰的药,桔梗、生薏仁、败酱草更合适一些。

龙骨牡蛎都是桂枝龙骨牡蛎,麻黄类有生龙骨牡蛎在伤寒论》中不多见,好像没有,没有就是因为在理论上不对,需要麻黄的情况,都是需要解表,是表实证,不用太阳病有两个类型,一个是表实无汗的,一个是表虚有汗的表实无汗的需要用麻黄发汗,当然合病里证以后,有大青龙汤、麻杏石甘汤、越婢汤,用生石膏清热用生石膏清热,和用生薏仁败酱草一个道理,清阳明里热

我们在临床看到的这个小孩两年了,两年是什么概念,是慢性炎症了,不像大青龙汤、麻杏石甘汤,为什么?因为慢性病顽固了,得加强化痰的作用,半夏加上了,桔梗加上了,实际我们说吃两三天的药,大青龙加桔梗也可以,大概也见效,但我们也都着急,加强力量药多了。实际我们的框架,辨六经太阳阳明合病,大青龙减麻黄加桔梗完全可以,不加半夏、生薏仁、败酱草、苍术完全可以,因为这都是相对而说吃药不吃药是关键,吃药对了证那就好,只要六经对了,大体的方向对了,加强化痰的作用,加生薏仁加其他的药多了,这要看你的经验了。

学生问:因为时间长需要化痰,痰指的是流鼻涕?

老师解答:中医痰的概念包括好多,有点(异物感)不吐痰,中医也说是痰,身重也是痰,它在表,那叫水,水和痰什么概念,一个样都是痰,痰的概念,吐出来的黏稠的是痰,实际没吐出来的一样是痰,肺里发炎了,有肿块的也叫痰,身上长疙瘩也叫痰,中医的概念比较广泛,不是说一个症状就是痰,别的不是痰,所以中医叫通治,不是专病专方。

【跟师心得】

一、师生问答梳理

1:为何用白术?

① 表里兼顾:麻黄解表易耗气,白术健脾固表,制麻黄发汗过猛(尤其儿童),如麻黄加术汤小汗法。

② 痰饮本质:慢性鼻炎属“痰饮上泛”,白术配薏仁、败酱草清热化湿,非单纯止汗

2:龙骨牡蛎能否与麻黄同用?

① 禁忌原则:表实证(鼻塞流涕)需优先解表,收敛药易闭门留寇

② 替代思路:盗汗因阳明里热,清里热(石膏、薏仁)优于收敛(龙牡)

③ 经典溯源:《伤寒论》无麻黄配龙牡方证。

问题3: 中医痰的概念

① 有点(异物感)不吐痰,中医也说是痰(如半夏厚朴汤的“咽中如有炙脔”)。

② 身重也是痰水在表);

③ 身上长疙瘩也叫痰

④ 有肿块的也叫痰

⑤ 水和痰什么概念,一个样都是痰,痰的概念,吐出来的黏稠的是痰,实际没吐出来的一样是痰,中医的概念比较广泛,不是说一个症状就是痰,别的不是痰,所以中医叫通治,不是专病专方。

二、大青龙减麻黄汤的形成历程

大青龙汤用于过敏性鼻炎是冯老对伤寒论的发展,冯老临床观察发现,鼻炎病患以太阳阳明太阴合病多见,特别是鼻塞严重者,没有麻黄很难解除。若用大青龙汤原方,麻黄量太大不适于长期服用,毕竟鼻炎不是一两天就能治好的,故减轻麻黄用量,加桔梗排脓,加薏苡仁败酱草清热化饮利湿排脓,加白术利饮又有牵制麻黄发汗的作用,一举两得,痰多时加半夏,倘若时间长正虚者,可加当归赤小豆强壮利饮。

三、本案例的学习体会

 表里同病者,解表不忘清里(麻黄 石膏);

 病程,需照顾太阴痰饮(白术、半夏、薏仁);

 小儿用药宜“猛药缓攻”(麻黄配大枣、甘草护胃)。

9.15调方:去败酱草,加茯苓12g、炮姜6g —— 热减转温化水饮

9.29调方:恢复败酱草,保留炮姜 ——寒热并用防矫枉过正

整理者:叶达明、吴灿、苗志学

推荐:如何掌握麻黄汤、麻杏甘石汤和大青龙汤鉴别要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