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中,中药泡水因其简便易行的特点,深受大众喜爱。当归、赤芍、地黄作为临床常用中药,其泡水饮用的功效各有侧重,合理搭配可针对不同体质与病症发挥调养作用。 当归泡水喝:温补养血,调经润肠 当归性温,味甘、辛,归肝、心、脾经,善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适合血虚、血瘀及寒凝体质人群。其泡水饮用可改善气血不足所致的面色萎黄、头晕心悸、月经不调,亦能缓解肠燥便秘。 常用搭配及用量: 当归枸杞红枣茶 当归6-9g,枸杞子9-12g,红枣3-5枚(去核)。 用法:沸水冲泡,焖15-20分钟后代茶频饮,可反复冲泡2-3次。 功效:补气养血,适合气血两虚者,症见乏力、月经量少、面色苍白。 当归黄芪茶 当归6g,炙黄芪9g。 用法:煎煮10-15分钟后取汁,代茶饮用。 功效:益气养血,适用于术后体虚、产后气血不足或疲劳乏力者。 当归桂圆茶 当归6g,桂圆肉9g。 用法:沸水冲泡,焖10分钟后饮用。 功效:温补心脾,改善心悸健忘、失眠多梦。 注意事项: 体质燥热(易上火、口干舌燥)或热盛出血(如鼻出血、月经量多色鲜红)者忌用,以免加重内热或出血。 孕妇、经期女性不宜单独饮用当归水,需在医生指导下配伍使用,避免活血过度引发不适。 服用期间忌生冷、油腻食物,以免影响药效吸收。 赤芍泡水喝: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赤芍性寒,味苦,归肝经,功善清热凉血、散瘀止痛,适合血热、血瘀及湿热体质人群。其泡水饮用可缓解热毒炽盛所致的痤疮、湿疹、便秘,亦能改善血瘀引起的痛经、跌打损伤肿痛。 常用搭配及用量: 赤芍银花饮 赤芍9g,金银花12g。 用法:煎煮15分钟后取汁,代茶饮用,可加适量蜂蜜调味。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疮,适用于痤疮红肿、湿热皮炎、口腔溃疡。 赤芍丹参茶 赤芍9g,丹参9g。 用法:沸水冲泡,焖20分钟后饮用。 功效:活血化瘀、通经止痛,适合血瘀型痛经(经血色暗、有血块)、闭经或心腹刺痛者。 赤芍紫草茶 赤芍9g,紫草6g。 用法:煎煮10分钟后取汁,代茶饮用。 功效:清热凉血、透疹解毒,适用于温毒发斑、麻疹不透或过敏性紫癜。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易腹泻、手足冰凉)者慎用,寒性药易伤脾胃阳气,可配伍生姜3片同泡以调和药性。 忌与藜芦同用(“十八反”中“诸参辛芍叛藜芦”),以免产生毒性反应。 长期饮用需监测大便情况,若出现腹泻或便溏,应减少用量或暂停饮用。 地黄泡水喝:清热滋阴,养血补肾 生地黄与熟地黄的区别: 地黄分生地、熟地,生地黄性寒,长于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熟地黄性微温,长于补血滋阴、填精益髓。泡水常用生地黄,熟地黄更适合煎煮或入丸散。 生地黄泡水:清热养阴,生津润燥 常用搭配及用量: 生地麦冬茶 生地黄9g,麦冬9g。 用法:沸水冲泡,焖20分钟后代茶饮用。 功效:养阴清热、生津止渴,适用于热病伤阴(口干舌燥、大便干结)、阴虚内热(手足心热、夜间盗汗)。 生地玄参茶 生地黄9g,玄参9g。 用法:煎煮15分钟后取汁,代茶饮用。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散结,适用于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口腔溃疡属热毒炽盛者。 熟地黄泡水:补血滋阴,填精固本 常用搭配及用量: 熟地当归茶 熟地黄9g,当归6g。 用法:煎煮20分钟后取汁,代茶饮用,可加红糖调味。 功效:补血活血、调经养颜,适合血虚型月经不调(经量少、色淡)、头晕目眩者。 熟地枸杞茶 熟地黄9g,枸杞子12g。 用法:沸水冲泡,焖30分钟后饮用(熟地黄质地黏腻,建议煎煮效果更佳)。 功效:滋补肝肾、益精明目,适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视力减退、须发早白)。 注意事项: 生地黄: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溏稀)者忌用,寒性易伤脾阳;湿气较重(舌苔厚腻、身体困重)者慎用,以免助湿生痰。 熟地黄:性质黏腻,易碍脾胃,需配伍陈皮6g、砂仁3g(后下)同泡,以减少腻膈之弊;气滞痰多(胸脘满闷、咳嗽痰多)者忌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