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本的细节13:穿透业务识破借口

 左岸金戈财税 2025-04-19 发布于广东

每次成本复盘,业务部门总有“完美借口”——“供应商涨价”“客户要求高”“行业都这样”……但数据不会说谎,真相往往藏在细节里:

采购成本虚高:同一供应商、同品类材料,为什么我们的采购价总比市场高15%?是谈判能力不足,还是流程存在漏洞?

计划性缺失:为什么“临时加急”成了常态?是销售预测不准,还是生产排期混乱?每一次“紧急采购”背后,都是隐性成本在燃烧。

库存积压的“沉默成本”:嘴上喊着“降本增效”,仓库却堆满半年未动的物料——到底是“安全库存”,还是计划失误的遮羞布?

本文以两个问题,来分析如何穿透业务识别借口。

更多成本的细节点击以下链接阅读:

成本的细节1:成本乱象不再!掌握这两招,实现企业成本精细核算

成本的细节2:规范业务的流程图思维

成本的细节3:要让问题消失,必须解决根本问题

成本的细节4:从成本分析到降本的距离

成本的细节5:成本核算必须不断迭代更新

成本的细节6:如何抓住成本管控的重点

成本的细节7:如何快速了解成本有关的业务

成本的细节8:用清单规范成本核算

成本的细节9:什么才是降本增效的真功夫

成本的细节10:量化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成本的细节11:为什么成本分析会不能解决问题

成本的细节12:如何找到成本问题的根本原因


01





问题:在PCB板行业做成本会计三年了,一直做成本核算,目前转为成本分析岗,每月核心工作是组织成本分析会。财务总监也说了,虽然公司没有设置成本BP岗位,但是这个岗位要按照成本BP的要求去做。目前主要问题就是因为不了解业务,对于每月各部门面对成本数据异常给出的解释,难以分辨是真实情况,还是借口。如何深入业务,识别借口。

分析:

要深入业务,识别借口,首先要从核算思维转为到管理思维。核算思维更多的是成本数据的处理,成本月结系统的操作,以及数据的展示。而管理思维则需要深入业务,躬身入局业务层,抓住业务可量化的成本动因。

在成本核算时,关注的是三个工序(贴片SMT-插件DIP-组装ASS),根据每个工序的工单计算工单成本,然后按照分步法结转最终成本。核算思维下,可能关注每个工序下的工单工时(实际工时或标准工时),其考虑的是如何把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分摊到具体工单上。

而管理思维下,对于三个核心工序需要进一步深入到具体工艺细节,每个工序下的了解内容需要了解:人力、设备、标准工时、实际工时、机器工时、人工工时、每小时产量、单班产能。

工序名称

设备/工具

标准工时实际工时

每小时产量

单班产能

SMT

PCB刷锡膏






SMT贴片






目检回流焊






总检






补焊总检






合计






DIP

焊接






剪脚






总检






合计






ASS

烧码






测漏电






装下盖






调试






装上盖






锁螺丝






总检






装钥匙串






看功能






合计






上表内容只是最基础的业务了解,很多时候业务部门基于部门利益,会因为财务不了解业务细节,会存在各种借口,那么管理思维下,需要进一步深入业务细节。

比如,发现人工超支,然后继续追踪工时差异分析,再查看产线平衡率,然后对比工资率和加班工时占比。最后发现瓶颈工序超标准工时的数据,最后对瓶颈工序的产线报工数据进行分析。最后锁定瓶颈工序因为一个工序需要改善。

比如:1、为什么成品检验未检出螺丝无法拧紧的线排?因为检验时没有对铜框有无螺纹进行检验。2、为什么检验时没有对铜框有无螺纹进行检验?因为检验标准没有对铜框螺纹有效性的检验做规定。

比如:1、为什么变压器接线端子能自由滑动?  因为变压端子两侧没有装固定器。 2、为什么变压器没有装固定器? 因为变压器面板制作时漏装固定器。 3为什么变压器面板制作时漏装固定器?  因为图纸上未说明安装固定器。     

对于财务来说,无法精通业务,但是可以在思维层面和数据层面引导各部门去找根本原因。以下清单,可能是财务参加生产部门会议,或者在一些其他途径获取的一些信息。以下清单的目的,是让财务不能轻易被业务部门的借口欺骗,同时也是建议一些对业务核心问题的认识。

那么通过多次参加业务部门会议,或者对于对行业的了解,建立问题及借口清单,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业务。下表中,业务细节可能对于财务有一定的理解难度,但是在根本原因上,你会发现这些问题,其实财务还是有可跟进的地方。

业务环节

典型借口

业务细节

根本原因

采购与原材料

1. "铜箔/PP树脂价格受国际期货波动影响,我们无法控制"

- 高频板需进口特种铜箔(如RTF铜箔)
- 高速材料(如松下M4/M6)供应商垄断

- 未建立原材料价格对冲机制
- 国产替代材料验证不足(如生益科技S1000替代罗杰斯)

2. "最小订单量(MOQ)导致库存资金占用高"

- 高端PCB需专用规格材料(如超薄18μm铜箔)
- 高频材料保质期短(如PTFE基材易吸潮)

- 未与供应商签订VMI(供应商管理库存)协议
- 未实现材料规格标准化(如统一铜厚减少切换)

工程设计

1. "客户要求10层HDI板,盲孔成本必然高"

- 1-3阶HDI激光孔成本差异大

- 任意层互联(ELIC)设计增加激光钻孔次数

- 未提前介入客户设计(未推行DFX服务)

- 缺乏阻抗计算自动化工具导致设计反复

2. "特殊工艺要求导致成本超标"

- 沉金/电金厚度超客户需求(如要求0.025μm但按0.05μm标准做)

- 阻焊颜色多次返工(如苹果黑油色差)

- 工艺能力与客户需求未对齐(如未明确Class 2/3标准)

- 未建立工艺成本数据库供报价参考

生产制造

1. "AOI误判率高导致人工复检成本增加"

- 高密度板(0.1mm线宽)误判率>15%

- 阻焊桥检测算法不精准

- 设备参数未按产品类型优化(如软板与硬板共用参数)

- 未导入AI分类技术降低误判

2. "钻孔断刀率超标影响良率"

- 高频板含PTFE材料易粘刀

- 0.15mm微孔钻刀寿命仅3000次

- 未根据材料特性调整钻孔参数(如转速/退刀速度)

- 刀具供应商技术支撑不足

设备维护

1. "进口设备维修备件交货期长影响生产"

- 激光钻孔机光学模块需从德国空运

- 电镀线阳极头仅原厂提供

- 未建立关键备件安全库存

- 未推动备件国产化(如陶瓷阳极头国内已有替代)

建立以上问题清单,不是叫财务去研究生产、工艺技术,财务也不可能成为技术专家。但是财务至少能通过对日常问题的了解,知道问题关键点,而不是被业务部门的借口所蒙蔽。



02





问题:随着行业内卷,这几年对成本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事情最后都要财务去推动,财务也尝试去了解各部门的业务,但是很多时候因为企业业务内部控制存在缺失,导致问题层出不穷,这个时候只是深入业务是不够的,是不是还需要做点其他的,才能让业务部门的各种借口,最终让问题得到解决。

分析:识别借口的第一个层次建立业务问题清单,至少让业务部门不能用:“你们财务不懂业务,说这些你们也不懂”把我们问的无话可说。同时有的时候,问题大家都清楚,但是业务部门的借口是:“这个不是我们部门的事情,这个公司需要统筹管理”、“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是公司应该出台制度呀”。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没有建立基于业务实质的内控制度,,甚至上市公司来说,建立内部控制制度都是为了符合外部监管要求,而不是真的为了解决问题。

那么企业不一定需要建立制度,当然能建立内控制度最好,如果无法建立,同时企业又把很多责任让财务来背,那么财务只能深入业务,了解业务部门无法执行内控的借口是否真实。

风险

风险描述

控制措施

控制实施

1

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物料使用问题未及时处理,未经审验合格的物料被重复使用,可能导致产品质量出现问题再次返工,增加生产成本,造成公司经济损失

对不合格物料要退IQC检验,OK继续使用,NG退供应商处理。当IQC确认OK时请标示清楚

IQC检验报告

2

部分品质异常处理单,三联全部在制造部门,未传递到其它相关部门(如品质部),可能导致产品问题未经检测确认并及时处理,造成产品质量问题

品质异常单三联应及时传递到相应的处理部门,经检测确认问题产生的原因后,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品质异常处理单

3

对生产物料需求单的审核工作执行不到位,在生产过程中才发现生产物料需求单中的内容与实际生产所需物料使用情况不符,可能导致生产中断,生产产品无法完工,造成产品延迟交货

生产物料清单下发前须经过技术部门、制造部门及物流部门负责人审核确认后才能进入生产环节

物料需求清单

4

部分自助产品出厂时缺少产品使用说明书,可能导致产品应用资料不全,增加售后服务的难度与工作量,造成客户使用不当

自助产品出库前,品质部进行出库检验,保证各项资料配备齐全

产品使用说明书

5

部分异常处理单处理时间过长,可能导致生产延误或生产产品不合格,增加生产成本,影响产品质量

异常处理单下发后,相应的处理部门须在规定时间内及时处理。每周统计未及时提交的异常单,并以邮件形式发出给各部门副总,发出部门(品质部对应组长)及时跟催回复进度

异常处理单

6

未合理编制生产计划,可能导致公司生产组织混乱,影响经营效率

生产管理部门负责编制生产计划。根据销售计划、公司资源分析等编制年度生产计划;根据已生效合同、订单预测编制季度/月度销售计划;根据ERP系统中录入的订单和预测信息、物料状况、产能状况等制定月度生产计划和周生产计划

年度生产计划;
季度生产计划;
月度生产计划;
周生产计划

生产车间根据周生产计划和自身的产能情况制定日生产计划,作为每日生产线排产依据

生产日报表

7

生产计划编制未考虑到订单情况和自身产能情况,可能导致无法按期生产或者产能不足,影响公司生产效率

生产管理部门负责编制生产计划。根据销售计划、公司资源分析等编制年度生产计划;根据已生效合同、订单预测编制季度/月度销售计划;根据ERP系统中录入的订单和预测信息、物料状况、产能状况等制定月度生产计划和周生产计划

年度生产计划;
季度生产计划;
月度生产计划;
周生产计划

生产管理部门在制定生产计划前应当与生产单位进行沟通,了解其生产能力的状况,并以此作为制定生产计划的重要考虑因素


8

生产计划没有及时转换为物料需求计划,可能导致物料供应无法满足生产需求,影响公司正常生产

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将周生产计划转换为物料拉料计划表。物料需求计划表应当包括下周到料计划以及未来两周物料需求计划

物料需求计划表

物料需求计划应当及时传递给采购部作为采购计划制定的依据

采购计划

9

生产工单没有严格按照生产计划开立,可能导致生产计划流于形式,影响公司生产效率

原则上生产计划在每周*将下一周的工单发放给制造部,在开立工单之前需由物料计划员确认有足够的套料可以投产,由生产计划员将开立的工单信息、物料确认状况汇总后发送给制造部

生产开工单

各厂按系统中开立的工单组织生产,确保产品按时入库

产品入库单

10

当发生生产异常时,未制定应对措施,可能影响公司正常生产经营,造成生产管理混乱

当发生生产异常,影响交付时,生产车间应当第一时间通知生产管理部门并给出变更后的生产交期,由生产管理部门反馈给销售部门,由销售部门与客户联系商讨变更交期


11

对车间设备操作、生产人员违规操作行为的处罚不规范,存在随意性、处罚力度不公平,可能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及生产效率

对设备操作人员、维修人员违规操作的处罚应严格按照公司规章制度执行,根据设备操作、维修人员能力、素质、态度,车间领导班子集体研究调整相应处罚措施,做到公平、公开

违规处罚记录

12

生产时未按照生产领料单领料,可能导致生产物料领取不规范,影响产品质量

生产主要物料应当根据系统自动生产的配料单领用,仓库管理人员在物料出库前应当核对领用物料实际数量与配料单是否一致

生产领料单

13

对于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损耗情况未进行统计分析,可能导致生产资源浪费,影响公司生产成本控制

应当每月统计各生产车间的物料损耗情况,并与计划损耗率进行比对,发现异常应当及时寻找原因并制定改进建议。损耗率应当纳入生产车间考核指标

物料损耗统计表

以上仅仅列示部分问题,各公司需要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进行问题列示。了解这些的核心是,在各部门提出无法执行某种内控时,我们首先要分析某种问题的内控本身应该如何做,然后在分析各部门的借口是否存在问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