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归学业,兴趣归兴趣 早晨和儿子的一番对话,又联想起班里家骏同学分享法布尔因兴趣走向成功的故事,不禁让我对学业与兴趣的关系产生诸多思考。在教育的大框架下,学业和兴趣就像两条时而并行、时而交叉的轨道,却不应该混为一谈。 儿子提到他读书时间未达老师要求,原因是找不到感兴趣的书。这看似是个小问题,却反映出当下不少学生对于学习和兴趣的误解——过度依赖兴趣驱动学习。在学校教育里,如果一味强调兴趣,那将会是一场灾难。学校的教科书是基于知识体系和教学大纲编排的,目的是给予学生全面、系统的知识储备,这注定无法完全契合每个学生千差万别的兴趣点。倘若按照兴趣读书,现有的教育模式无疑会被判定为失败,因为它根本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兴趣诉求。 就算学校开设了各类校本课程,试图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可面对学生广泛而多元的兴趣爱好,依然是杯水车薪。就拿戏曲来说,若有同学对其感兴趣,想深入发展,学校里却很难找到能给予专业指导的老师。音乐方面亦是如此,连专业音乐教师都没有,学生的兴趣又该如何在学校的环境里得到滋养和提升呢? 学校教育的核心任务是传授基础知识和培养基本技能,它更像是一场按部就班的马拉松,每个学生都要在规定的赛道上完成既定的路程,这个过程强调的是普遍性和规范性。而兴趣则因人而异,具有强烈的个体性和随机性,它更像是在马拉松途中看到的一处独特风景,有人被吸引,有人却毫无感觉。 兴趣的发展不应被忽视,但更适合在课外的广阔天地里进行。课外时间充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探索,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或者专业的学习资源。比如现在网络上有丰富的戏曲教学视频,还有各类音乐学习平台,学生可以借助这些资源自学,也能参加校外的兴趣班,接受专业老师的指导。 学校学习和兴趣发展各有其独特的价值和空间。在学校,学生应专注于学业,努力掌握知识,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而兴趣则是生活的调味剂,是个人成长路上的独特追求,它的培育需要我们利用课外时间,用心去经营。只有清晰地划分二者界限,我们才能在学业和兴趣之间找到平衡,实现全面发展。 --------谢谢您的阅读---- 快,关注这个公众号,一起涨姿势 |
|
来自: 昵称31712758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