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方笨小孩:这就是差距!很多人想不通,抗日战争时期身材矮小的日军单兵作战能力为什么那么强

 gs老张 2025-04-20 发布于甘肃
这就是差距!
很多人想不通,抗日战争时期身材矮小的日军单兵作战能力为什么那么强?射击精度为什么那么高?最近查询了下有关资料,终于得到了答案。
从二战日本陆军《步兵操典》规定来看,新兵需完成1500发实弹射击方可毕业,远超同时期中国军队的30发标准(国民政府1935年《步兵训练大纲》)。而且抗战初中期参战的日本士兵要接受将近一年的军事训练。
射击方面训练采用“三阶段渐进法”:
1.固定靶:100米胸靶日均射击50发,要求10发组散布不超过20厘米
2.移动靶:模拟冲锋的横向移动靶,射击时速3米/秒的目标
3.战斗射击:在模拟堑壕中快速射击闪现靶,培养条件反射
根据关东军档案记载,1938年入伍的士兵年均消耗子弹1800发,而八路军主力部队士兵平均实弹训练仅15发。这种差异直接导致战场火力密度悬殊:淞沪会战中,日军一个中队(180人)每分钟可投射子弹4500发,中国军队一个营(500人)仅1200发。在这样的训练情况下,日军射击精度高也就不足为奇了。
再说说刺刀格斗方面,日军的以下3点训练显得更加专业。
1.突刺角度:精确控制在心脏所在的左胸第4-5肋间隙,这些都是从解剖学得出的结论
2.步法训练:每日突刺1000次,形成肌肉记忆
3.抗疲劳:冬季赤身训练,提升肾上腺素分泌水平
看到这些大家应该明白为什么抗战初期的日军单兵作战能力那么强了吧!话说回来,决定战争胜负的,不仅单单是战术层面,更是战略层面的得道多助
参考资料:
《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
国民政府军政部《步兵训练大纲》(1935年)
美国陆军部《日军战术手册(1944年译本)》
东京陆军军医学校《精神战力研究报告》(1939年)
田所耕三《一兵士的中国战线》(岩波书店)
二战日本陆军《步兵操典》

#历史##战争决定胜负的关键是什么##抗日战争##聊聊抗战故事##近代史##军事##日本军事实力# #日军战斗力# #二战日军# #日本人身高# #抗日军人# #日军合影# #中日军事差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