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实用心理《5分钟心理学》 ![]() 配合下方音频阅读,体验更佳。 柠檬心理丨作者 Pexels、Pixabay丨图源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小时候父母说要“为你好”,但却让你感到窒息; 明明是相爱的人,却对你说出了最恶毒的话语; 最好的朋友,会在你最脆弱时补上最狠的一刀。 是不是觉得很奇怪? 按理说最亲近的人应该最保护我们啊! 怎么反而成了伤害我们的人? 今天咱们就来揭开这个谜题。 首先,为什么越亲密越容易受伤? 原因主要有这几点。 1 第一:期待值不一样 我们对亲密关系的期待值特别高! 比如你会期待: 父母应该无条件理解你; 爱人应该永远包容你; 朋友应该在第一时间读懂你。 但现实中,他们做不到这么完美啊! 这种落差就成了伤害的来源。 其实: 真实伤害 = 实际伤害 × 期待值。 也就是说,你的期待值越高,你感受到的真实伤害也就越大。 2 第二:相处时间太长 天天在一起的人会看到你最丑的样子,比如: 你的坏脾气、你的软弱、你的缺点…… 这些都可能成为伤害你的“武器”。 3 第三:情绪捆绑太紧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情感融合,指的是: 人与人之间,尤其是亲密关系中,情感界限模糊不清,情绪过度纠缠的状态。 当两个人的情绪相互影响时: 对方不经意的一句话,就能让你情绪崩溃。 虽然都是伤害,但是因为所处的关系不同,表现出来的伤害形式也是不同的。 下面,我就列举四种典型的“爱之伤”。 1 父母式伤害:“我都是为你好。” ![]() 有的父母属于控制型,在他们看来,你不听我的就是不孝; 还有的父母属于否定型,最常说的就是“你看看别人家孩子”。 这些话语常常让你窒息,感觉受伤。 这种伤害,本质上是: 父母把自己的焦虑投射到你身上。 2 伴侣式伤害:“你还敢发脾气?” ![]() 对方可能对你冷暴力、翻旧账攻击你、贬低打压你。 本质是: ta自己缺乏安全感。 3 朋友间伤害:“我就随便说说。” ![]() 把你的秘密当谈资; 在你需要帮助的关键时刻,对方反而“隐身”了。 这种伤害的背后,往往是源于: 边界感模糊。 4 自我伤害:“是我太玻璃心。” ![]() 你会把别人的问题归咎于自己,其实这正是说明: 你内心累积了太多心理创伤。 可以看出,你会遭受一些伤害,并不是因为你真得做错什么。 如果现在的你正被以上的伤害困扰,不妨试着用下面提到的方法一点点调整,走出被伤害的循环。 第一步:区分“爱”和“伤害” 记住这个准则: 真爱你的人会调整方式,而假爱你的人会要你调整感受。 只有正确区分了“爱”和“伤害”,你才能摆脱愧疚、自责的心理,学会保护自己。 第二步:建立健康边界 对于伤害你的人,可以试试这样表达: “当你……时,我感到……,我希望……”。 比如: “当你大声吼我时,我感到害怕,我希望我们可以好好说话。” 你只有明确自己的态度,设立边界,才有可能形成舒服的健康的关系。 第三步:修复安全感 每天做几个简单练习: 1、列出3件让你感觉安全的事; 2、写出1个能给你安全感的记忆; 3、对镜子说:“我值得被温柔对待”。 当你内心充满了安全感,你就会感受到更多的爱,而不是伤害。 其实爱的反义词不是伤害,而是冷漠。 对方能伤害到你,恰恰证明: 你对对方有期待和爱。 既然如此,那么你要做的关键就是: 学会保护自己。 给彼此重新学习“正确去爱”的机会,让你们的关系更好地连接起来。 |
|